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7:33: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

六三、皮亚杰到的发展阶段论

1、自我中心阶段(2-5)2、权威阶段(6-8)3、可逆阶段(8-10)4、公正阶段(10-12) 六四、皮亚杰身心发展阶段

1、 感知运算阶段(0-2)2、前运算阶段(2-7)3、具体运算阶段(7-12)4、形式运 算阶段(12-成人)

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就是什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5简述影响人际吸引与排斥的主要因素。(1) 距离的远近;(2)交往的频率;(3)态度的相似性;(4)个性的互补性;(5)外貌等因素。

5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情绪与情感同属于感情性心理活动的范畴,就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情感就是对感情性过程的体验与感受,情绪就是这一体验与感受状态的活动过程。稳定的情感就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但就是二者也有所区别。情绪主要就是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互相作用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与暂时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与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而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与持久性,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6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为何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3)学校教育由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负责。

7简述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及其特点。创造性思维就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发散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8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

布鲁纳就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她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她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1)学习观。①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②学习包括获得、转化与评价三个过程。(2) 教学观。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主要包括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与强化原则。

9简述赫尔巴特教学理论。赫尔巴特就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她的教学理论主要有:(1) 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 (2)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问接知识为主,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 (3)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核心、权威与主导的地位。

10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其代表人物就是谁?基本观点就是她什么?关于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与相互作用论。 (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就是英国的高尔登与美国的霍尔。遗传决定论的理论观点就是,幼儿心理发展就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 (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就是美国的华生。环境决定论的理论观点就是,幼儿心理的发展完全就是后天环境教育的结果。遗传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3)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就是美国的吴伟士与德国的施太伦。二因素论的理论观点就是,幼儿发展就是由遗传与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4)相互作用论就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多数心理学家都支持这一观点。理论观点就是,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的制约,即“遗传决定心理发展的限度,环境在限度内起决定作用”。

11一节好课的基本标准就是什么?(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3)要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4)要能够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

12 简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的目的。(1)展示研究价值,取得社会承认; (2)促进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 (3)有利于提高研究水平; (4)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

13简述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1)作业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要求; (2)作业不宜太难,也不宜太易,应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 (3)作业分量要适宜,难易适度,形式多样;(4)作业的要求应明确; (5)对作业的反馈要清晰、及时。

14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与特点。概念:问题解决就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15简述各心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1)构造主义心理学。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冯特、铁钦纳。这一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还认为心理学的方法就是实验内省法,心理学的任务就是用内省法分析出意识过程的基本元素。(2)机能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就是詹姆斯,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安吉尔等。机能主义也主张研究意识,但她们认为意识就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主张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 (3)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可区分为旧行为主义与新行为主义,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则为托尔曼、赫尔与斯金纳等人。行为主义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4)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与苛勒。格式塔心理学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与;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5)精神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由弗洛伊德建立,代表人物有荣格、阿德勒等。这一学派比较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精神分析学派还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与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就是性欲的冲动。(6)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者认为,人在充分发展自我的潜力时,力争实现自我的各种需要,从而建立完善的自我,并追求理想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7)现代认知心理学。早期的认知心理学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而奈瑟于60年代末所写的《认知心理学》一书.被瞧作就是认知心理学正式建立的标志。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就是,人不就是被动的刺激物的接受者,人脑中进行着积极的、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即认知过程。

16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她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1)她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就是后天形成的,所以她很注重后天的德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与“君子”。她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2)她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与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与仁爱。(3)她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4)她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就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就是启发诱导。她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5)她强凋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20什么就是陶冶教育法?运用陶冶教育法的要求有哪些?概念:陶冶教育法就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基本要求:①创设良好的情境;②与启发、说服相结合;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21简述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1) 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2)有助于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3)教师通过反思可以缩短其专业化成长时间; (4)通过反思可以增强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与神圣感,形成高尚的师德。

22简述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1)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

23哪些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1)在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2)在教学内容的易混淆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3)在思维的交锋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 4)在思维的发散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5)在规律的探索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24什么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就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25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密切联系着的。 (1)联系:感觉就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感觉也不能脱离知觉而孤立存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感觉到事物个别属性时,就同时知觉到具体事物的整体。 (2)区别:知觉就是多种感觉的有机结合,但它不就是个别感觉成分的简单总与。知觉包含了按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感觉成分的作用,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也丰富得多。

26什么就是因材施教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概念:因材施教原则就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她们的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2)基本要求: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27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

(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2)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28简述教学过程的本质。(1) 教学过程首先就是一种认识过程;(2) 教学过程就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3) 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29简述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与方法;

(2)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与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3)严格要求。无论就是口头练习、书面练习还就是操作练习,都要严肃认真。 30简述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教学规律就是教学内部的本质联系,就是客观的,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教学原则就是第二性的,就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教学原则就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不同的教学体系有不同的教学原则。

31 简述小学生认知的主要特点。

(1)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注意新鲜、感兴趣的东西,要达到对事物清晰、精确、本质的认识尚需一个过程。(2)小学生记忆与注意的发展。小学生记忆能力迅速发展,表现在: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逐渐向理解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从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发展;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3)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就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低年级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成分居多,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成分居多。两种思维形式的转折大多发生在四年级前后。小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的自觉性、批判性、灵活性等品质较差。(4)小学生想象的发展。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增强。想象由模仿性、再现性向创造性过渡,中高年级学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不断增加。想象由具有浪漫性向现实性过渡。

32 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同。

3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

(1)以“班”为人员单位,同一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与学习程度大致相同。 (2)以”课时”为时间单位。教师同时丽对全班学生上课。 (3)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以及传授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综合在“课”上,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单元。

学习动机的培养:1使学习动机的培养成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 3设置榜样 4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6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直观性原则 3启发性原则4 巩固性原则 5 循序渐进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量力性原则

教学方法: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读书指导法 5演示法 6参观法 7练习法 8实验法 9实习作业法 10实践活动法 11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班主任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她们的人格 2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3提供范例,增强就是非观念 4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班主任对先进生的教育工作: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2不断激励,弥补挫折 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班级突发事件处理原则+方法:1教育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有效性原则 4可接受原则5冷处理原则 1沉着冷静面对 2机智果断应对 3公平民主处理 4善于总结引导

德育原则德育方法: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知行统一原则 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1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陶冶教育法 4指导实践法 5品德评价法 6品德修养指导法

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就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3教育尤其就是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就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流畅性 变通性 独创性

教师专业发展内容:专业理念 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 发展途径:职前培训 入职培训 在职培训 自我教育

专业发展的方法:观摩与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开展微格教学 进行专门训练 反思教学经验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umjl4faf11j03v4iv5u208bi780fr00a5o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