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ρ
水
G)/(G-G′).
●教师点拨
此法是借助常见液体——水来测密度大于水的物体的密度.
探究三、 测量漂浮物和悬浮物的密度
●小组讨论
用量筒测出漂浮物完全浸入水中的体积V物(用针压法),再测出其自然漂浮在水面时的排水体积V排,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排开水的重力)为ρ
水
gV排,则物体质量为ρ
水
水
V排,由密度计算公式ρ=m/V,可求物
体密度为ρ物=(ρ●教师点拨
V排)/V物.
悬浮在水中的物体由于V物=V排,根据物体悬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可推得物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相同,即在液体中悬浮的物体的平均密度与排开的液体的密度相同. 三、达标检测 巩固提高
1.在一根表面涂蜡的细木棍的一端绕着适量的铁丝,把它放到甲乙丙三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木棍浸入液体里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木棍在三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F的大小及三种液体密度ρ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C )
A.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ρ甲<ρ乙<ρ
丙
丙
B.F甲<F乙<F丙
5
C.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ρ丙
丙
D.F甲=F乙=F丙ρ甲<ρ
乙
2.在一支平底试管内装入适量铁砂,然后先后放入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试管在乙液体里排开的液体质量较小 C.装乙液体的烧杯底部所受压强较大 D.在甲液体中试管底部所受液体压力较大
3.如图所示,是物体浸入水前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由此可知水对物体的浮力是 1 N,物体的密度是 4×103 kg/m3.
6
4.小明同学对一个金属块进行了两次测量:第一次如图11(甲)所示,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7N.第二次如图(乙)所示,让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杯于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7N.(g取10N/kg)
(l)求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求金属块的体积; (3>通过进一步计算,结合下表所列的“某些金属的密度”,说明金属
块是何种金属。
【答案】(1)F浮=G-F1=2.7N-1.7N=1N
(2)∵金属块浸没水中,∴V=V排=F浮/ρ水g=1N/(103kgm-3
×10Nkg-1)=10-4m3
(3)由ρ=m/V=2.7N/(10Nkg-1×10-4m3)=2.7×103kg/m3 查某些金属的密度表可知:此金属块是铝。 四、归纳小结
轮船 (1)原理:采用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来增大浮
7
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2)排水量:满载时,船排开的水的质量。 即:排水量=m船+m货
潜水艇:原理: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的浮沉。 气球和飞艇 原理:ρ气<ρ空气,(即利用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通过改变气囊里气体的质量来改变自身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来实现升降的。)使它受到的F浮>G物而升空。
五、拓展延伸
1.为测出一玻璃瓶的密度,小华同学利用一个小玻璃瓶、一个量筒和适量的水,做了如下实验:
甲 乙
①在量筒内倒入50cm3的水;
②如甲图所示,让小瓶口朝上(瓶内无水)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
③如乙图所示,再让小瓶口朝下(让量筒里的水充满瓶内)沉没水中;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