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心理学概论》复习资料整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23:09:5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1

11、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进入记忆系统的信息都会被知觉到。

(错,感觉记忆中的很多信息是不能被意识到的)

第 6 章 思维与语言

问题解决:将一种情境转换为另一种符合某种目的的情境的过程。

功能性固着:指当人心中对一个客体有一种固定功能理解之后,忽略其它可能的功能的倾向。这种倾向会导致思维差错。

深层结构: Chomsky区分出两种语言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是语词组合成句子的特定方式;深层结构是内含的意义。

01. 思维,指对事物进行心理表征,并且对这些表征进行心理操作。

02. 概念,是一类具有共同属性的客体、观念或事件的心理表征。将看起来相等的

客体

或,是能独立出现、能辩真伪的最小意义单位。 03. 命题04. 推理概,指人们生成和评价逻辑论点的过程。有两种推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

理,它们分别按照逻辑程式原则、概率原则进行。演绎推理只要前提正确, 就念

能按逻辑一步一步得出结论。归纳推理是依据概率论,从具体的观察中得出命组题。 合05. 在问题解决,是将一种情境转换为另一种符合某种目的的情境的过程。问题解

决策略,是指导解决问题的技巧。 一06. 起决策,是人们权衡不同选择的利弊以便做出抉择的过程。理性决策,必须综合

评价不同意向的价值和可能性,即所谓的期望效用。 ,07. 排人类思维过程并非完美无缺。表征(代表)性启发和便捷(可用)性启发(两种认知捷径或经验法则)可能导致信息加工的出错。表征性启发,指一个客体与原除

型的相似性。便捷性启发,根据能意识得到的内容下判断。验证性偏见,即人其

们对业已相信的东西深信不疑,并且寻求确认的倾向;功能性固着, 指当人心中它

对一个客体有一种固定功能理解之后,忽略其它可能的功能的倾 向。这两种倾不

向也会导致思维差错。 同08. 的平行客

09. 语言,分是符号、声音、意义,以及它们结合规则所构成的一个系统,它是人类体

布沟通的主要形式。声音的基本单位是音素。词素则是意义的基本单位。语法,或加指帮助生成可以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确认不可接受的表达方式的系统。按照沃概工尔夫(Whorf)的假说,语言塑造思维。但是,更为常见的可能是思维塑造语言,念(而且,将思维和语言分开也很难,因为思维无处不用词语。 的P10. 过乔姆斯基(Chomsky)区分出两种语言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是D语词组合成句子的特定方式;深层结构是内含的意义。转换语法,试图界定人们用程P于将表层结构转换为深层结构或相反的规则。Chomsky 提出了先天语言获得装称)

置(LAD),以解释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Skinner 和行为主义者相反,强调的是为模

强化原理。Chomsky 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的,大脑的构造使得语言学习容易许多。 类型化

12

11. 不同文化下,儿童经历类似的语言发展阶段:咿呀学语、单字语句、电报码

语句和语法语句几个阶段。但是,个体语言发展的时间和阶段同时依赖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人类思维过程为什么会出现失误? 答:人类思维过程并非完美无缺。 表征性启发和便捷性启发(两种认知捷径或经验法则)可能导致信息加工中出错。表征性启发,指一个客体与原型的相似性。便捷性启发,根据能意识得到的内容下判断。

验证性偏见,即人们对业已相信的东西深信不疑,并且寻求确认的倾向;

功能性固着,指当人心中对一个客体有一种固定功能理解之后,忽略其它可能的功能的倾向。这两种倾向也会导致思维差错。

2、 心理学家如何解释语言的学习过程?

答: Skinner和行为主义者强调的是强化原理,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儿童的自主或无意发音受到父母或家人的强化;儿童模仿成人的发音、词汇以及语法应用。该解释能说明不同语言文化下儿童掌握不同语言的现象;同时也能说明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性、不同环境的影响等。

Chomsky提出了先天语言习得装置解释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强化理论无法解释不同文化下的儿童所经历的类似语言发展的阶段性:咿呀学语、单字语句、电报码语句和语法语句几个阶段。而且儿童语言学习中有很多创造性,成人对儿童发音、语法等的强化不到位。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2-5岁,在此其间语言功能单侧化完成。

综合起来,人类语言学习是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智勇:《心理学概论》学习手册 201 年 9 - 14 -

性和培养。

12. 非言语沟通包括躯体语言,姿势,物理距离,语调,面部表情,甚至触觉和

味觉。

13. 黑猩猩能够学习和使用一些简单的人工语言。但就黑猩猩是否能使用语言这

个问题,研究者看法不一。就像人们对电脑是否能“思维”存有争议一样。

练习题

一、判断题 ( F)1. 表征性启发指人们熟悉某客体的某种功能之后倾向于忽略该客体

的其它功能。 ( (

T)2. 语言的深层结构和浅层结构通过转换语法相联系。

T)3.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心理(思维)形式,主要通过语

词表达。

( ( F)5. 问题解决有四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T( T)6. 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及中间过程构成问题空间。 )( T)7. 言语的精细复杂化受后天的影响。 4(F)8. 规则算法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经验原则。 . (T)9. 决策中可能有很多意识不到的动机、情绪等非理性成分。 ( T)10. 沃尔夫(Whorf)的假说认为是语言塑造思维。 概 念

有1、表征性启发指人们熟悉某客体的某种功能之后倾向于忽略该客体的其他功能。 内(错,这应该是功能性固着) 涵2、语言的深层结构和浅层结构通过转换语法相联系。 ((对,转换语法试图界定人们用于将表层结构转化为深层结构或相反的规则) 事

“转换语法”就是一种内化了的语法结构,它的作用就是帮助人在看到句子时能理物

解意义,同时能把自己的想法用合乎语法规范的形式表达出来,但是每个人的转的

换语法可能是存在差别的,所以有的句子在不同的人看来就有不同的意思。 本

3、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心理(思维)形式,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对) 质

4、概念有内涵(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外延(概念的范围)。(对) 属

5、问题解决有四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错,找到性

)两种状态之间的差别,识别和选择可能的算子,应用算子,继续使用算子直到差和异消失) 外6、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及中间过程构成问题空间。(对) 延7、言语的精细复杂化受后天的影响。(对) (

8、规则算法很大程度上靠得是经验原则。(错)

规则算法就是根据逻辑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解题方式。规则算法就是按照一套标念

准程序去解决问题,不走任何捷径。启发式正好反过来,是利用我们的经验走一的

些捷径的。 。

9、决策中可能有很多意识不到得动机、情绪等非理性成分。(对) 10、 沃尔夫的假说认为是语言塑造思维。(对)

张智勇:《心理学概论》学习手册 201 年 9 - 14 -

第 8 章 意识

白日梦:指注意从外在的刺激转向内在的思想或想象的场景。日常意识流中的一个主要成分是白日梦。

REM睡眠阶段:睡眠的一个阶段,因此阶段眼球出现震颤运动而得名,多数梦出现于此阶段。REM睡眠阶段自主活动增加(血压、脉搏、呼吸);有梦伴随;但身体不动(肌肉放松)。

催眠易感性:受试者接受暗示程度的高低,有个体差异,与遗传、年龄有关。一般人群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可以催眠。

隐蔽的观察者:Hilgard提出的概念,即受试者在催眠状态下并不因催眠师的暗示而完全失去自我。研究表明,催眠后人的意识分离为两个层面:第一层是受暗示产生的,可能失实,事后能意识到;第二层是根据自己的感觉产生的,比较真实,但被第一层掩盖,不能口头表达出来。

01. 意识,指对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主观觉察。它有两种功能:监视自我和

环境,控制思维和行为。觉察,指一旦注意,就能在一定时间内进入意识的所有当前的思想、情感和知觉。注意,是意识聚焦的过程,对那些要求深入加工的有限体验更加敏感。注意分配,指两个或更多的刺激或任务同时被注意到。 02. 心理学家用经验取样法、寻呼提醒法来研究日常生活中的意识流。日常意识

流中的一个主要成分是白日梦。白日梦,指注意从外在的刺激转向内在的思想或想象的场景。国外研究表明,所有人都做白日梦,大学生平常约有一半时间在做白日梦。

03. 弗洛伊德(Freud)区分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过程。前意识心理过程

不在当前的意识中,但在需要时能够进入意识。很多无意识心理过程是无法进入意识的,因为它们受到压抑,否则一旦被意识就会引起焦虑、害怕。研究表明,在阈限下呈现刺激,会影响意识的内容,但在改变人的动机行为方面影响甚小。

04. 信息加工理论将意识区分为无意识(程序性)和前意识(阈限下)认知过程。研

究表明,存在大量平行但意识觉察不到的认知过程。

05. 中脑结构在调节觉醒和唤起状态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额叶与注意指向

关系密切,但是,同多数心理功能一样,意识分布于很多神经通路。神经损伤可能导致盲视或面貌认识不能(Prosopagnosia)这类意识障碍。

06. 睡眠/觉醒周期被称为生物节律,是按照日常光照和黑暗周期而变的生物过程。测量

脑电

波07. Freud ,将梦区分为表现内容(故事情节)和潜在内容(背后的意义)。释梦, 即

发根据表现内容推论解释潜在内容的意义。Freud 认为,潜在内容永远是无意识的现愿望;但多数当代心理动力派心理学家认为愿望、害怕和目前的关注点都能体现睡于梦中。认知理论学者认为,梦以一种具有自己的转换规则的独特语言表达思想。眠有些生理心理学家主张说,梦没有意义,梦是大脑皮层对中脑生成的随机神经冲过动的解释。这三种对梦的解释不一定冲突。 08. 常见的程睡眠障碍包括失眠、梦魇、夜惊、窒息性睡眠和嗜睡。 有

张智勇:《心理学概论》学习手册 201 年 9 - 14 -

09. 在各种意识变体中,平常的知觉、思维和情感方式都有所变化。意识的变体通常包括:静坐,宗教体验,催眠等。 10. 静

坐( ,指人将意识缩小到一个单纯的念头或者将意识扩张去注意那些平时处于觉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边缘的刺激。目前多研究超级静坐。据哈佛大学的研究,超级静坐在生理上能 有效地降低氧气消耗、降低心率、降低血压等,在心理上有

1、心理学家如何解释做梦现象?

答:心理动力学认为梦是无意识的语言,是非理性的、含糊的,梦需要转换为理性思维。

认知学派(Foulkes,1978)认为梦只是以独特的语法规则表达当前的关注。意识扩展理论(Cartwright,1974)认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清醒时思维的继续或扩展。心理清理假设认为梦的作用在于清理认知结构中无用多余的信息,如同电脑需要定期清理文档。

生理心理学家主张梦没有意义,是大脑皮层对中脑生成的随机神经冲动的解释。

2、人在催眠状态中会有哪些特征?

答:反应被动、注意窄化、回想往事、知觉扭曲、易受暗示、角色扮演、事后遗忘。

1、多数人不容易受催眠师影响而进入催眠状态。(对)

2、心理学指出,人一般每晚都要做好几次梦。(对,一般人平均一夜做梦4-6个) 3、人在催眠状态下并不因催眠师的暗示而完全失去自我。(对) 4、心理学所说的白日梦,指虚幻、不切实际的梦想。(错)

5、催眠大师能施展技法让绝大多数人进入催眠状态。(错,只有四分之一) 6、成绩好的孩子很少做白日梦。(错,大学生平均有一半时间在做白日梦) 7、可催眠性受个体暗示性高低的影响。(对) 8、白日梦是意识的一种正常状态。(对)

积极意义:引发人产生联想,可以激活多个记忆节点,加深对有用信息的记忆 消极意义:使人精力不集中

9、做梦越多,睡眠效果就越不好,人就越容易疲劳。(错) 10、可以用酒精来提高心情。(对)

因为它可以抑制与焦虑有关的肾上腺激素。酒精抑制了会导致人焦虑的神经递质的传递,所以可以提高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搜索更多关于: 《心理学概论》复习资料整合 的文档
《心理学概论》复习资料整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uqf25y0u77s7tu43p391qw0b8cvba00t5p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