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3.2光伏组件安装允许偏差
5.8.1.4组件之间的接线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光伏组件连接数量和路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2)光伏组件间接插件应连接牢固。 3)外接电缆同插件连接处应搪锡。
4)光伏组件进行组串连接后应对光伏组件串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进行测试。
5)光伏组件间连接线可利用支架进行固定,并固定,并应整齐、美观。 6)同一组光伏组件或光伏组件串的正负极不应短接。 7)严禁触摸光伏组件串的金属带电部位。 8)严禁在雨中进行光伏组件的连线工作。
5.8.1.5光伏支架电池板安装检验标准。
5.8.1.6组件的安装和接线还应注意如下事项:组件在安装前或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抽检测试,测试结果应按照规范的格式进行填写。组件安装和移动的过程中,不应拉扯导线。组件安装时,不应造成玻璃和背板的划伤或破损。组件之间连接线不应承受外力。同一组串的正负极不宜短接。单元间组串的跨接线缆如采用架空方式敷设,宜采用PVC管进行保护。施工人员安装组件过程中不应在组件上踩踏。进行组件连线施工时,施工人员应配备安全防护用品。不得触摸金属带电部位。对组串完成但不具备接引条件的部位,应用绝缘胶布包扎好。严禁在雨天进行组件的连线工作。
5.8.1.7组件接地应符合下列要求:带边框的组件应将边框可靠接地。不带边框的组件,其接地做法应符合制造厂要求。组件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5.8.1.8电池组件安装
1)经“三检”合格后,才能进行光伏电池板的安装工作。做好中间检查施工记录。
2)组件进场检验:太阳能电池板应无变形、玻璃无损坏、划伤及裂纹。 测量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下的开路电压,电池板输出端与标识正负应吻合。电池板正面玻璃无裂纹和损伤,背面无划伤毛刺等;安装之前在阳光下测量单块
电池板的开路电压应符合组件名牌上规定电压值。
3)组件安装:电池板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应轻搬轻放,不得有强烈的冲击和振动,不得横置重压,电池板重量较重的在安装过程中应两人协同安装。 4)电池板的安装应自下而上先安装两端四块电池板,校核尺寸、水平度、对角线方正后拉通线安装中间电池板。先安装上排电池板再安排下 排电池板,每块电池板的与横梁固定采用四个压块紧固,旁边为二个单压块,中间为二个双压块,压块螺栓片的牙齿必须与横梁“C”型钢卷边槽平稳咬合,结合紧密端正,电池板受力均匀。
5)安装过程中必须轻拿轻放以免破坏表面的保护玻璃;将两根放线绳分别系于电池板方阵的上下两端,并将其绷紧。以线绳为基准分别调整其余电池板,使其在一个平面内。电池板安装必须作到横平竖直,间隙均匀,表面平整,固定牢靠。同方阵内的电池板边线保持一致;注意电池板的接线盒的方向,采用“头对头”的安装方式,汇线位置刚好在中间,方便施工。
5.8.1.9电池组件分区原则;每个厂家生产的相同峰值的组件安装在一个方阵区;不足一个方阵的相同峰值的组件保证一个汇流箱组串的电池组件同厂同峰值。这样安装组件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整个光伏电站的发电量。
5.8.1.10光伏电池组件与光伏电池方阵:电池组件单块光伏电池板组成串联的组件,光伏电池方阵则是由串联后的光伏电池组件并联而成,光伏电池组件内部接线符合图纸。
5.8.2 每台500kW并网逆变器配置1台直流防雷配电柜(货位集成成套设备),均集装箱内成套安装;
5.8.2.1每座集装箱式逆变器室配置2台500kW逆变器;
5.8.2.2光伏电站共安装50台1000kVA/0.315/0.315/35kV的箱式升压变电站。5.9 电缆的防火措施
5.9.1 在电缆穿过竖井、墙壁、楼板或进入电气盘柜的孔洞处,用防火堵料密实封堵。
5.9.2 在电缆沟道、夹层出口处中,按要求分段设置防火隔墙。
5.9.3 在隔墙两侧1米范围内或电缆托架的适当位置,在电缆表面涂刷一段约1~2米长的防火涂料或包以阻燃包带。
5.9.4对易受外部着火影响和积粉易燃的电缆,可单独置于耐火封闭槽盒内。 5.9.5严格按设计的电缆型号进行敷设,阻燃型电缆严禁用普通电缆代替。 5.9.6所用的电缆防火阻燃材料必须经过技术或产品鉴定。并在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和材料使用工艺提出具体的施工措施。
5.9.7防火涂料应按一定浓度稀释,搅拌均匀,并应沿电缆长度方向进行涂刷,涂刷的厚度或次数、间隔时间应符合材料的使用要求。
5.9.8封堵电缆孔洞时,不应有明显的裂纹和可见的孔隙,孔洞较大者应加耐火衬板后再用柔性堵料封堵。
5.9.9 电缆保护管在电缆敷设后将电缆和保护管间的孔隙,用柔性堵料进行填充。
5.9.10电缆托架敷设时,按设计的要求对于易燃部位采用防火抗燃的托架。5.10 电气设备调试方案
5.10.1 概述 5.10.1.1工程概况
电气部分施工完成后,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各制造行业标准、厂家标准、甲方要求以及电力系统反事故措施进行试验,以检验安装设备能否投入试
运。
5.10.1.2试验项目。
1)变压器静态试验:直流电阻、绝缘电阻,吸收比,极化指数,变比,极性,介损,交直流耐压,铁芯绝缘,套管试验,油试验。
变压器动态试验:变压器有载调压切换,冲击合闸试验及相位检查。 2)互感器:绝缘电阻,直流电阻,交流耐压,介损,油试验,极性,变比,励磁特性试验等。
3)断路器:拉杆绝缘,回路电阻,交流耐压,分合闸时间,同期及弹跳时间,电容器试验,分合闸线圈直流电阻及机构试验。
4)电力电缆:绝缘电阻,相位检查,直流耐压及泄漏试验等。 5.10.1.3试验标准
国家标准GB50150-9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有关制造行业标准,制造厂家要求,甲方技术文件。 5.10.1.4试验方法 1)绝缘电阻测量。
根据国标要求,电子回路不测量绝缘电阻。 根据电压等级选择合适的兆欧表测量设备吸收比和极化指数。 2)直流电阻测量。 用电桥法测量:选择合适的电桥测量设备的直流电阻,要求其阻值差小于2%。 用压降法测量:用加稳定的直流电流测量其电压值,计算设备电阻值,要求其阻值差小于2%。
3)直流耐压:根据国标要求对设备进行直流耐压并测量泄漏电流,确定设备直流耐压电压值,测量设备绝缘合格后,加压1分钟,并读取泄漏电流。测试完后降压放电,测量绝缘电阻。 4)交流耐压试验:选择合适试验设备。
经计算确认试验中不会出现被试设备与试验设备产生谐振。 编写专项试验措施,经甲乙双方技术负责人批准,在厂家共同监护下对设备进行耐压,确认耐压试验是否合格。
试验前,须将相关设备如PT、CT短接接地,试验中应严密监视设备及周围环境,避免人身及设备事故。 5)介损试验:
为检验有机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对部分高压设备测量其有功损耗正切值,并考虑电场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6)极性、变比及励磁特性试验: 确认设备线圈极性及二次保护接线正确可防止保护误动和拒动。 励磁特性试验能正确判断电流型线圈和电压型线圈内部有无匝间短路和接地。对电流型线圈一般测量一组饱和曲线与厂家提供的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别, 对电压型线圈一般测量空载电流与厂家值比较无明显差别。
变比检查确认设备到货是否与设计相符,以避免设备投运后出现故障。 7)分合闸时间测定:
用毫秒表或录波仪测量开关分合闸时间,确认开关机构正常。 8)同期性及弹跳时间测量:
使用快速电子记录仪监视并测定开关整个合闸过程,其合闸同期性、弹跳时间和弹跳次数应符合规范。
5.10.2 配电装置调试措施 5.10.2.1编制依据:
5.10.2.2作业前应做的准备工作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并做好记录。
熟悉厂家供货资料,并仔细阅读其技术资料,了解掌握其特性。 熟悉所用仪器、仪表的操作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所用仪表必须经校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5.10.2.3作业所需的工机具及仪器、仪表
兆欧表(500V、1000V、2500V各一块)、机械万用表(有直流微安档)一块、数字万用表DT890C+一块、标准电流表(量程根据要求选)二块、标准电压表(量程根据要求选)二块、标准CT一块、升流器一台、单相调压器(容量根据要求选)1台、高压开关特性测试仪、单、双臂电桥各一台、十六线示波器一台、直流高压试验仪、滑线电阻一个、介损电桥一台、接触电阻测试仪 钾电池
5.10.2.4作业程序、方法、内容及工作标准 (1)作业程序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