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什么是种子的扩大培养?
4.种子扩大培养的目的与要求和意义是什么? 5.种子扩大培养的一般步骤和条件?
6.在大规模发酵的种子制备过程中,实验室阶段和生产车间阶段在培养基和培养物选择上各有何特点?
7.什么是接种量?对于细菌、放线菌及霉菌常用的接种量是多少?
8.什么时发酵级数?发酵级数对发酵有何影响,影响发酵级数的因素有哪些? 9.什么是种龄?适宜种龄确定的依据?
10.读书报告:结合具体的产品理解种子质量控制的方法,以及认识种子质量对发酵的影响? 11.接种、倒种、双种?
12.简述大规模发酵生产对菌种选择的要求。 13.简述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和菌种保藏方法。 14.简述工业微生物育种方法及其各自的特点。 15.简述菌种衰退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16.简述大规模工业生产常用的菌种扩大培养方法。 17.简述影响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
18. 举出几例微生物大规模表达的产品, 及其产生菌的特点? 19.讨论:生产抗生素的微生物能不能生产氨基酸?
20.讨论:微生物(包括动、植物)可以生产我们所需的一切产品,但是涉及到工业化生产,对于某一种特定的产品,为何只有特定的微生物才具有大量表达的潜力?
21.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
22.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培养? 23.菌种选育分子改造的目的?
24.什么叫自然选育?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
25.什么是诱变育种?常用的诱变剂有哪些?如何利用诱变育种选育出抗噬菌体的菌株? 26.简述工业发酵染菌的危害。
27.简述不同染菌时间和染菌程度对发酵的影响。 28.简述染菌对产物提取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29.怎样判断发酵罐是否染菌? 30.简述发酵染菌的途径及预防措施。
31.染菌对发酵有什么危害,对提炼有什么危害? 32.有哪些原因会引起染菌? 33.染菌以后应采取什么措施?
34.为什么会感染噬菌体?感染了噬菌体后应采取哪些措施? 35.解释连续培养富集微生物的原理?
36.什么是初级代谢产物?什么是次级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间的相互关系? 37. 简述巴斯德效应的机制。 38.图例说明反馈抑制的几种类型。
39.简述黄色短杆菌赖氨酸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 40.举例说明何谓“分解产物阻遏”。 41.扼要阐述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的关系?
42.微生物生长可分为几个阶段?次级代谢产物在什么阶段开始合成? 43.发酵过程糖代谢、氮代谢有什么规律,为什么? 44.抗生素、酶的单位的定义
45.高浓度磷抑制刺激代谢产物合成的机理是什么? 46.准确判断发酵终点有什么好处?依据哪些参数来判断? 47.根据微生物对温度的依赖可分类成哪几类微生物? 48.微生物对温度要求不同的原理是什么? 49.发酵过程的温度会不会变化?为什么 50.生物热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51.简述发酵过程中进行温控的意义。 52.简述温度对微生物生长和发酵的影响。 53.发酵过程温度的选择有什么依据?
54.简述pH值对菌体生长和代谢产物形成的影响。 55.简述影响pH值变化的因素。
56.简述发酵过程中pH值的调节及控制方法。 57.简述发酵过程中泡沫对发酵的影响。 58.简述发酵液泡沫产生的原因。 59.说明发酵过程中泡沫的消长规律?
60.简述泡沫的控制方法,常用的化学消泡剂有哪些? 61.高粘性物系发酵过程中,搅拌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62.利用基因工程菌生产,有什么优势?常用的宿主菌有哪些? 63.利用基因工程菌生产有哪些特点? 64.重组菌基因不稳定性的原因有哪些?
65.在基因工程菌培养过程中为什么质粒会丢失? 66. 重组菌与传统菌在发酵过程控制中有哪些相同之处?
67.写出黄色短杆菌中Lys代谢途径,说明利用黄色短杆菌发酵生产Lys的菌种特性和控制要点。 68.生长因子产生菌鉴别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观察分离株能否促进营养缺陷型的生长,便可检出生长因子产生菌。
69.何谓诱导酶和组成型酶?何谓酶合成的组成型突变?如何应用酶合成的诱导和组成型突变的原理实现酶制剂产品的生产?
70.何谓酶合成的诱导作用、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反馈阻遏作用和酶活性的反馈抑制作用?分别阐述上述四种调节机制的原理并阐明上述各调节机制的变构蛋白和效应物。
71.分支代谢途径有哪些代谢调节方式?并分别解释。
72.什么是选择性培养基?它在工业微生物学工作中有何重要性?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中的选择性原理。
73.以氨基酸代谢为例,说明为什么有些突变菌株对末端代谢产物的结构类似物具有抗性?
六、综合思考
1.你认为要想提高发酵水平应该从那些方面进行考虑。
2.任何获得最佳发酵条件,在发酵过程中为什么要不断调整和改变发酵条件。 3.试从微生物和氧的关系分析发酵过程中对氧的寻求和解决方法。 4.试从生化的角度分析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5.代谢调控理论如何在发酵实际中应用。
6.如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发酵菌株进行遗传改造。 7.试分析微生物生长和产物生成的关系。
8.设计一个工业发酵方法生产味精的方案,怎样实现这个方案。 9.生物物质产生菌分离筛选的一般方法和关键要素?
10.如何用选择性分离筛选的方法获得蛋白酶产生菌?
11.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are assigned as a chief engineer to develop a fermentation-based project?
【模拟试题】
1. 研究微生物的生长规律通常的处理是
A. 将少量的细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培养液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B. 将少量的细菌接种到恒定浓度的培养液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C. 将大量的细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培养液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D. 将大量的细菌接种到恒定浓度的培养液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2. 在绘制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时要求的条件正确的是 A. 培养基的成分不作改变,在恒定温度下长期培养 B. 培养基的成分不作改变,在自然发酵温度下长期培养 C. 培养基的成分随时调整,在恒定温度下长期培养 D. 培养基的成分随时调整,在自然发酵温度下长期培养
3. 对某微生物进行培养,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情况的时候下列哪组数据是有效的 A. 接种15小时后,每毫升培养液中的细菌总数为五万个 B. 接种15小时后,每毫升培养液中活细菌总数为四万个 C. 接种15小时后,每毫升培养液的湿重为60克 D. 接种15小时后,每毫升培养液的干重为25克
4. 生长曲线的纵坐标表示的意义是 A. 一定体积培养液中的细菌总数 B. 一定体积培养液中的活细菌总数 C. 一定体积培养液中的活细菌总数的对数 D. 一定体积培养液中的细菌总数的对数
5. 对于生长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各个时期有着明显的不同的分界线
B. 反映了细菌的种群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C. 反映的是单细胞细菌个体的生长规律 D. 在衰亡期细菌不再进行繁殖
6. 调整期的细菌特征不正确的是 A. 细菌代谢活跃,但细胞不立即进行增值 B. 细胞内大量合成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物质 C. 细胞的体积开始变大,初级代谢产物合成旺盛 D. 细胞的个体形态和生理特性都非常的稳定
7. 在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过程中,想获得大量的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最好的取样时期为 A.调整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8. 在谷氨酸的发酵过程中,培养液的变化趋势为 A. 培养液的pH值不断的下降,氧气含量不断下降 B. 培养液的pH值不断的下降,氧气含量不断上升 C. 培养液的pH值不断的上升,氧气含量不断下降 D. 培养液的pH值不断的上升,氧气含量不断上升
9. 在谷氨酸的发酵过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发酵罐内部可以看作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B. 若不加以搅拌,产物中能测出谷氨酸、乳酸、乙酰谷氨酰胺 C. 开始生产时先对培养罐灭菌,再对培养液灭菌,然后装罐 D. 发酵过程是一个产热代谢过程
10. 发酵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大规模生产过程中,菌种必须先经过扩大培养,然后再接种以提高生产效率 B. 连续培养的过程中补充的培养液和空气必须先灭菌
C. 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可直接作为农用肥料,实现物质循环利用,无废料生产 D. 分离代谢产物时,常用到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
11. 单细胞蛋白是指
A. 由工程菌发酵生产的动物蛋白药品
B. 由发酵获得的细菌合成分泌的氨基酸类代谢产物 C. 通过发酵所获得的大量微生物菌体 D. 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用途广泛的各种酶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都能对微生物进行定向改造
B. 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C. 发酵罐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产物的形成与搅拌速度无关 D. 单细胞蛋白是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出来的
13. 13. 下列微生物用于生产实践中必须不断通氧并且搅拌的是 A. 用酵母菌生产酒精 B. 利用链球菌发酵生产抗生素 C. 产甲烷细菌进行沼气发酵 D. 用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谷氨酸
14. 14. 下列对连续培养优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及时补充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提高产量 B.有利于微生物尽快将代谢产物释放到培养基中 C.能消除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某些环境因素 D.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试题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