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克、千克、吨的认识
克、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通过掂一掂、估一估、
称一称等活动,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初步建立克、千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实际问题,了解用不同的秤称量物品质量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建立克、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概念。 教具准备:称、常见食品、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每组准备1枚2分硬币和几枚1角硬币、牙膏、2袋500克的食盐。 课前预测: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了解动物的哪些知识?这些知识都是从哪儿获得的?
[学生自由交流]
师:这节课让我们随着四个小动物迷一起走进有趣的动物世界,和他们一起去了解动物世界动物的体重问题。 [引出课题]
2、仔细观察这幅图画,说说你从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提问,教师引导,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建立概念
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计量物体的轻重,通常要用到称这个计量工具。我们一起来认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生答。老师介绍电子称和盘秤的读法。多媒体展示苹果放在电子秤上显示、盘秤上显示。
师:这两种秤大家都会读了,那关于天平这种计量工具你又了解多少呢?怎样用天平秤物品的质量呢?学生回答,教师展示天平教具,介绍天平的构造。
学生用天平秤1枚2分硬币的质量。
(一)认识克
1、1克有多重?先估计一下,再称一称。
2、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然后再从学具中摸出豆子或糖果进行估计、验证。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克大约有多重。 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克做单位。
师: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克做单位,克用“g”表示。那么稍重一些的物品,用什么做单位呢? (二)认识千克
1、1千克用多重,你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吗?
请同学们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学生估计,然后看质量标注 500克。师:一袋盐500克,那两袋呢?生:500+500=1000克。(板书:1000克) 请同学们把两袋盐放在手上掂一掂1000克盐的质量。板书:1千克=1000克。 问: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一样重吗?
2、师: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用“kg”表示。 [板书:1千克=1000克]
说一说:你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用千克作单位的? (三)了解自己: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
[学生交流,注意区分平时所说的“斤”与“千克”,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三、自主练习:
课本第5页1、2题,先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 四、课后实践:
第3题,记录相关数据,相互交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