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因此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非常有效的呵护这种好奇心、去维系这种好奇心,让他把这种好奇心一直延续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因为兴趣毕竟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希望孩子们说觉得物理乏味,觉得物理没意思。因此还是这些知识,只不过在初中阶段我们要换一种方式,我们的要求可能会有所提高,但是相应的知识块、小学跟初中是基本相同的。
(二)、把握好第一次
万事开头难,物理教师要把握好若干个第一次,第一次进课堂、第一节课、第一次作业、第一次考试、第一次讲评、第一次进实验室做学生实验、第一次演示实验、第一次表扬学生、第一次批评学生,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他的理性思维还不是很强,第一次是好的开头,也会让学生对物理课有一个好的开始和感觉,而学生的兴趣也许就从这些第一次中萌发出来,学生的兴趣也许会被这若干个不太好的第一次所抹杀掉,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若干个第一次。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科学课程的学习没有考试成绩的压力,而是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学生的主要活动在课堂,初中物理各方面要求很高,要求提高、难度增大,我们要从一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问题的习惯、学习的习惯,教会他们如何学习的方法,倡导充分的预习、课上认真的听讲、大胆的质疑,系统培养物理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完成小学科学课到初中物理课的过度。
四、物理思维的衔接
我们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的分析,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中揭示出产生困难的具体原因及本质形式,从而为物理创新教学提供依据,也为教师具体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选用教学方法提供根据、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在小学科学到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过程中,应该除了知识衔接之外,还应该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衔接,有意的去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习惯,例如大多数学生习惯通过阅读来再现物理情境和物理规律,这是他原有的认知,由于没有画图分析问题,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刻,往往会弄错情境、过程或者是状态,遗漏条件、降低解决问题的正确率,画图分析问题能够使学生脑、眼、手并用,能使物理情境、规律、条件、过程或状态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是学生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直观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学中要特别
重视培养学生将物理情境构建成对应的物理模型图,包括过程图、状态图、示意图等,将物理条件标注在图形的相应位置,寻求因果关系,应用相应的物理知识解决相关的物理知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养成学生画图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要用图讲课、用图解题、用图答疑,提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画图分析探究突出解答问题的层次和条理性,我们在讲题、讲课的过程中实际上有慢慢的、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这是其中一个例子,比如在讲运动学的时候,我们可以画类似的小人和小车,帮助学生分析物体运动的过程。
总之:恰当有效的衔接将时分有助于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关注衔接是我们对学生的负责,是物理教学中寻求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宪魁,李晓林,阴瑞华.物理学方法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2]徐志标,当前小学科学课教学调查报告[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年02期
[3]李伟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观的实践探讨[D];延边大学;2010年 [4]尹晓;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李志强.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之管见[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08,(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