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坚持组织、思想、机制、时间与物质保证的措施与规划、执行、跟踪、评估、改进的运行机制的统一。
(7)、确保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实效。
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文献研究、理论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连动”的综合研究思路——调查研究:分析现状与问题;文献研究:梳理理论观点;理论与实践研究:构建理论与操作体系。
学生与教师、学校管理者三结合,在实践中采取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实验研究,突出质的案例研究。把握具体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案例法等。
七、研究的主要内容
1.背景和内涵研究
班级管理的目标、途径和操作方式。
2.构成和深度阐释研究
研究班集体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促进班级建设的发展。
3.管理和评价研究。
通过班主任的工作,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供有效的保障。
八、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1、通过论证与选题。
2、建立起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与研究实体。
3、建立和健全研究的组织管理办法。 4、配备专门教师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及管理。 5、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专家论证。 6、制定和修订研究方案。 7、开始对研究方案进行初期实施。 (2)、实施阶段
1、根据研究方案进行专题研究。
2、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研究方案,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3、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理论修养和操作水平,有一些典型案例推出和论文发表,积累一定的研究成果。
4、在实施阶段,课题组的主要任务是对已有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今后的结题做准备。 (3)、结题阶段
1、对各已有研究成果加以归纳、总结与提炼,为研究报告撰写提供丰富、详实的资料。 2、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 3、做好结题准备工作。 4、结题鉴定报告会。 5、出版及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6、课题成果推广。
九、完成本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研究前期的基础分析
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时效,是新时期所有班主任所迫切需要达到的目标;学校班主任工作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迫切需要以本课题的研究为载体来解决等,以上这些,都为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目标奠定了基础。
(2)、课题研究的清晰度分析
设计科学,目标、内容明确,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使课题研究获得成功的“规划”保证。
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可操作的课题研究的运行机制。
(3)、研究人员的条件分析
参与课题研究的主要承担者为学校领导和主要中层干部,全体班主任以及部分主要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
专家的支持与课题承担者学习、科研、经验的“活化力”。
十、课题预期成果
成果群:理论思想、实验依据,工作方案、个案经验等。
形式:专著、研究报告、论文、案例及个案研究、规章草稿、经验汇编、工作手册、过程记录、音像制品。
类别:选集类、专著类。
十一、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组织形式
课题指导小组专家;
课题组组长;
课题组成员。
(2)、运行机制
规划——执行——跟踪——评估——改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