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 1.原则
①因地制宜、因害设防: 各地自然条件、自然灾害不同。 ②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田、水、林、路、电统一规划; 旱涝、风沙、盐碱综合治理。 ③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 如考虑密度、是否用经济树种等。 ④建立综合性防护林:
结合水土保持林、固沙林、水源涵养林、薪炭林等。 2.农田防护林的具体规划设计 (1)林带结构
紧密结构:防风阻沙、护村林、护路林 疏透结构:农田防护林
透风结构:防护范围大,干热风、多雪、不易风蚀地区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大,郁闭早,可以减缓杂草与林木的竞争;
但是,郁闭过早,会引起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造成林木后期生长不良(树冠发育受阻),速生的阳性树种表现得更为突出。
郁闭度:在单位面积内,林木 树冠投影面积占林地面积的比例。
极端干旱条件下,不能要求树冠早郁闭,只考虑根系郁闭或林木个体的水分营养面积。 (2)宽度与横断面 宽度:
①宽林带大网格(五六十年代,国家统一学苏联)
②窄林带小网格(七十年代至今,各地方结合生产实际):一般3~10行。
横断面:前苏联斯马利科认为防护距离最远应是:紧密结构(不等边三角形)、疏透结构(矩形)、透风结构(屋脊形)。
(3)林带走向
林带的基本作用是防风,主林带的走向最好垂直于主要害风风向,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林带阻截害风的作用。副林带垂直于主林带,起辅助作用。
林带与害风方向的关系如下:
①当主害风风向频率很大(即害风风向比较集中,其他方向的害风频率均很小),主林带应与主要害风垂直配置。由于次害风频率极小,危害不大,副林带作用较小,副林带距可以大些或不设副林带。
②主害风与次害风风向频率均较大,主林带与副林带所起的作用同等重要,林网可设计成正方形。
③主害风风向频率较大而不太集中,主林带方向可以取垂直于2个频率较大的主害风方向的平均方向。副带距可以较大或不设副林带。
④主害风与次害风的风向频率均较小,害风方向不集中,主林带与副林带几乎同等重要,而且在两三个或更多方向上害风风向频率相差无几。可以设计成正方形林网,林带走向可以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进行调整。
⑤考虑当地农业技术措施和耕作习惯,道路、沟渠的原有布局走向,在风、沙灾害均不严重的地区,允许有一定的偏角。
林带偏角:
偏角≤30°对林带的防护效果影响不大,可以考虑在此偏角范围内变化林带走向。 当林带偏角大到45°时,防护效果明显降低,但考虑到实现农田林网化之后,允许有≤ 45°的偏角。
(4)林带间距
主林带间距:一般为20~25H。 风沙区或沿海台风危害区15~20H。 副林带间距:为主林带间距的2~4倍。
辅助林带:林带幼龄期,在两主林带间增设的临时性林带,一般较窄,1~2行,前期生长快、轮伐期短的树种。
林带缺口:保证农机车辆通行,在主副林带交接处有适当宽度的缺口。缺口处风速大。缺口尽量小。
(5)树种选择及配置 树种选择:
①适地适树:考虑气候、土壤、灌溉条件、经济社会条件;乡土树种优先;抗、防病虫害(杨树与落叶松有共同病害杨锈病)。
②防风效能:主要树种速生、高大、树冠发达、深根、长寿;透风结构林带下多配灌木;考虑冬春季节防护作用,配置常绿树种,如东北地区选油松、樟子松等。
③经济效益:伴生树种或灌木可选有经济价值的树种,如核桃楸、果树、药用植物、香精植物等
④其它要求:如种源丰富,繁殖容易 树种配置: 混交类型:
①乔木混交型:喜光与耐荫树种混交 :兴安落叶松与水曲柳 ②主要树种与辅佐树种混交型:箭杆杨(新疆杨)与沙枣 ③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型:杨与紫穗槐
④综合混交型:主要树种、辅佐树种与灌木共同组成,紧密 混交方式:
①株间混交:种间关系融洽,施工技术麻烦 ②行间混交:常用
③带状混交:一带3行,便于栽植和管理 树种、混交类型与混交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六)人工林的抚育管理 1.土壤管理措施 (1)锄草松土
目的:排除灌木、杂草等对水、肥、光、热的竞争,及杂草根系对幼树根系生长的防碍,保持土壤水分。
干旱地区:可蓄水,防止蒸发 湿润地区:改善通气状况
盐碱地:减少毛管水上升,除掉树周围的盐碱结皮 时间:郁闭前
季节:一般在幼草刚开始生长、返浆前进行。 据幼树生长规律、水分动态、杂草生长习性而定。 深度:5~20cm,注意:不伤害根系 (2)中耕
中耕:即翻耕。多用于集约经营林:如经济林、速生用材林 地形条件:平、缓坡地 方法:机械、人力、爆破 (3)施肥
发达国家广泛使用,国内尚未全面开展 主要是N、P、K、稀土元素(促进养分吸收) 因素:树种、土壤性质、密度、林龄 时期:造林前,全郁闭后,主伐前 应用:经济林、速生丰产林 方法:基肥、追肥、叶面施肥 (4)灌溉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
灌水量:随树种、林龄、季节和土壤条件而定。
灌溉次数:干旱区--力争多灌;半干旱半湿润区:2~3次∕年。 灌溉时间:与林木的生长发育节奏相协调,如进行抗旱锻炼。 灌溉方法:漫灌、畦灌、沟灌、滴灌、喷灌、渗灌等。 2.林分管理 (1)间苗
对象:采用群状(簇播、簇植)以及穴播等方法造林的幼林。 开始时间:
①立地条件好,速生、阳性树种:造林后2~3年。强度大,一次即可。 ②立地条件差,慢生、阴性树种:造林后4~5年。强度小,分两次。 (2)除伐
伐去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树种。 主要用于天然更新林分。 (3)平茬、除蘖
平茬:阔叶树、萌蘖力强的针叶树,在生长不良时、影响成活率时,取掉地上部分,促使长出新干或新茎,平茬后从多数萌条中选一健壮枝条作为培育对象;灌木平茬旨在促使其多发枝条。
时间:以树木休眠季节为宜。 平茬一般在地表5~10cm处截断。
适宜树种:萌蘖力强的树种,如泡桐、杨树、刺槐、桉树、苦楝、紫穗槐等。 除蘖:根系萌蘖力强的树种,萌条影响顶端优势,则除掉多余萌蘖条。 (4)修枝
一般树木修枝的目的:调节冠幅大小、结构,提高材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