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青少年时期(12~18岁)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这一时期又是一个充满错综复杂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危机时期。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一、青少年心理问题事件回放
(一)2014年3月13日,温州平阳一位高三男生在上课时,莫名其妙大笑着冲出教室从五楼跳楼身亡。 (二)2017年11月12日,湖南省沅江市16岁少年刺杀班主任,致其身亡。
(三)2018年1月9日,福建莆田仙游金石中学15岁的初三女生在教室内被同班男生刺死。
此类由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屡发不止,导致花季少年似锦前程从此改变,家庭也被卷进了悲剧的漩涡,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也被打乱。
二、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外在因素: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对青少年的影响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家庭、学校、社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性格暴躁、缺乏耐心、文化水平的局限性,望子成龙教育及家庭主要成员不全,父母关系紧张、离异或重
精品
.
组家庭等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青少年异常心理行为。当下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如:大众传媒、电子游戏和网络监管的不到位,众多商家被利益驱使,诱导、纵容、收留青少年,从而对他们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其心理及人格发展的不健全。
精品
.
(二)内在因素:来自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的因素,是一种内在的、主观的因素
青少年阶段正是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度的关键时期,心理断乳期的来临,逆反情绪的出现。心理上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但从生理来讲又没有发育成熟,成人感与幼稚感并存。他们对待事物表现通常为过激、对抗或是冷漠。对于家长或教师的说教会产生强烈的逆反情绪,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这就使他们常犯一些错误,心理往往出现挫败感,这样就会导致情绪低落,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久而久之,很可能造成心理问题。 三、案例呈现
徐建,男,小学六年级。性格暴躁,易怒,无法控制情绪。上课开小差,喜欢找周边的同学讲话,被老师批评后就会一整天不开心,始终板着脸,冲谁都生气,还故意在教室里把桌子弄出声响,表示自己不满,甚至有时会大叫,和老师顶嘴。老师们对他这种屡教不改的行为习以为常,均采取冷处理,不再理会。
精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