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陶瓷工艺学考试重点 2011陶瓷工艺学考试重点
黏土原料的化学组成:SiO2、Al2O3、Fe2O3(TiO2)、CaO、MgO、K2O、Na2O、烧失量I.L.。
黏土的工艺性质:可塑性、结合性、离子交换性、触变性、膨胀性、收缩、烧结性能、耐火度。
(高岭土的理论化学通式Al2O3-2SiO2-2H2O)
(可塑性:是指黏土粉碎后用适量的水调和、混炼后捏成泥团,在一定外力的作用下可以任意改变其形状而不发生开裂,除去外力后,仍能保持受力时的形状和性能。
触变性:黏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受到振动或搅拌时,黏度会降低,而流动性增加,静置后又能逐渐恢复原状;反之,相同的泥料放置一段时间后,在维持原有水分的情况下会增加黏度,出现变稠和固化现象;可以重复无数次上述情况的性能。) Β石英——α石英(573oC)
釉式是将各助溶剂的系数和调整为1,坯式是将中性氧化物的系数调整为1。
1、试简述陶瓷三大原料名称及硅质原料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 硅质原料(石英)、粘土类原料、熔剂性原料(长石)
烧成前,石英为瘠性料,可调节泥料的可塑性,是生坯水分排出的通道,降低坯体的干燥收缩,增加生坯的渗水性,缩短干燥时间,防止坯体变形;利于施釉。 烧成时,石英的加热膨胀可部分抵消坯体的收缩;高温时石英部分溶解于液相,增加熔体的粘度,未溶解的石英颗粒构成坯体的骨架,防止坯体软化变形。 可提高坯体的机械强度,透光度,白度。
釉料中,SiO2是玻璃质的主要成分,提高釉料的机械强度,硬度,耐磨性,耐化学侵蚀性;提高釉料的熔融温度与粘度。 2、试述青花瓷的主要特征。
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属釉下彩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
编号:2011120720111220 1
2011陶瓷工艺学考试重点 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红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特征: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装饰性强,素为国内外人士所珍爱。色泽清新,纹饰优美,历久不衰,青花以简练的笔法和单纯的色彩表达了丰富的艺术语言,有着感人的艺术吸引力;在表现手法上,是以同一颜色的各种深浅不同的色调及笔触线条来表现对象,与国画基本相似,它表现的内容题材、形式、手法都极为广泛。
3、请你论述用陶瓷做餐具有哪些好处?
陶瓷餐具:不会生锈、耐腐蚀、易洗涤、表面坚硬光滑、耐高温、导热慢、微波炉适用、风味独特、美观耐用好听、无毒、具有其他餐具难以比拟的优点,但易碎。
4、试述陶瓷常见的成型方法及不同成型方法的主要工艺。
可塑成型(挤压成型、热压铸成型、胶态成型):利用模具或刀具等的运动所造成的压力、剪力,挤压等外力对具有可塑性的坯料进行加工,迫使坯料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可塑变形,制成坯料。
注浆成型(现代)——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液态成型方法。
压制成型:将含一定水分的粒状粉料填充到模型之中,施加压力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强度的陶瓷坯体。
5、试述一般陶瓷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原料加工——成型——烧成) 练土→成形→干燥→素烧→绘底稿→上釉→烧成→完成 原料加工(坯料、釉料)→磨细→成型→干燥→上釉→烧成 6、何谓一次粘土,二次粘土?并简述二者区别
一次粘土(风化残积型):又称残留粘土或原生粘土,即母岩经风化崩碎后就地残留下来的粘土。此类粘土质地较纯,耐火度较高,但颗粒较粗,可塑性较差 。 二次粘土(沉积型):又称沉积粘土或次生粘土,是由风化而成的一次粘土经雨水、河川的漂流及风力作用,而迁移在低洼的地方沉积形成的粘土层。二次粘土颗粒细小,可塑性强,耐火度较低,常因混入呈色杂质而带各种颜色。 7、请你说出我国古瓷都名称、地理位置及名瓷名窑特点。 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古瓷都
编号:2011120720111220 2
2011陶瓷工艺学考试重点 景德镇陶瓷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德化白瓷,瓷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固有 “中国白”等之称。
湖南醴陵窑釉下五彩:第一、无毒、耐酸、耐碱、耐磨损,永不褪色。第二、画面平滑光亮、晶莹润泽等能给人一种美感享受。 第三、纹样五彩缤纷,艳而不俗,淡而有神,色彩变化丰富。 8、试述宋朝五大名窑的基本情况。
汝窑:烧造年代极短,约在北宋晚期宋徽宗统治时期,其特征为天青釉,香灰胎, 细开片,圈足多包釉,底心有“芝麻钉”痕。
官窑:窑址在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 胎有灰、黑和米黄数种,釉有厚、薄两种,纹片大、小均有,釉色有粉青、米黄、深米黄等。
哥窑:釉色以灰青为主,以纹片为装饰。其中有一种大小纹片相结合者,大纹片呈黑色,小纹片呈黄色、有\金丝铁线\之称。
定窑:以生产白瓷为主,釉色白中闪黄,有\象牙白\之称,装饰有刻花、印花与剔花多种。
钧窑:因为铜在还原气氛中呈现红色,所以钧窑利用铁、铜呈色不同的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的多种釉色。 9、谈谈你对唐三彩的认识。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釉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唐三彩是一种在陶坯上涂上一层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的彩釉,经过焙烧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便形成浅黄、浅绿等多种色彩,色釉浓淡变化、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唐三彩用于随葬,做为明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10、试述“陶”与“瓷”的区别?
(l)作胎原料不同:陶器一般用粘土,少数也用瓷土,而瓷器是用瓷石或瓷土作胎
(2)胎色:陶器制胎原料中含铁量较高,一般呈红色、褐色或灰色,且不透明; 瓷器胎色为白色,具透明或半透明性。
(3)釉的种类:釉是陶瓷表面具有玻璃质感的光亮层,由瓷土(或陶土)和助
编号:2011120720111220 3
2011陶瓷工艺学考试重点 熔剂组成。
陶器一般表面不施或施低温釉。瓷器表面施有高温釉,主要有石灰釉和石灰一碱釉两种。
(4)烧成温度:因制胎材料的关系,陶器的烧制温度一般在700~1000℃,瓷器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
(5)总气孔率:总气孔率是陶瓷致密度和烧结度的标志,包括显气孔率和闭口气孔率。普通陶器总气孔率为12.5%~38%;精陶为12%~30%;细炻器(原始瓷)为4%~8%;硬质瓷为2%~6%。
(6)吸水率:这是陶瓷烧结度和瓷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普通陶器吸水率都在8%以上,细炻器为0.5%~12%,瓷器为0~0.5%。
11、陶瓷的釉为什么会呈现五彩斑斓的效果,你对釉的知识了解多少? 陶瓷的釉实际上是一些金属元素间的酸式盐和氧化物的混合物,经过高温灼烧,釉粉融化并且发生一些物理/化学反应,冷却形成玻璃态非晶体的混合物,由于不同金属盐和氧化物带有不同的颜色从而导致釉质呈现不同的色彩。另外一种原因是在冷却过程中,各部分的成分出现变化使得颜色出现变化。 釉的概念:附着在陶瓷坯体表面的一层玻璃质薄层。
釉的作用:(1) 装饰:提高艺术、欣赏价值。(光滑、明亮、美观、不透水、不透气、易洗涤、耐污染)
(2) 改善制品的各种性能:化学稳定性、防污性(平滑、表面积减小)力学性能、电学性能、抗菌性能等等。
陶瓷制品对釉的基本要求:有均匀的、光润的、有玻璃光泽的表面(特殊效果的釉除外);不可发生开裂或剥落现象(特殊效果的裂纹釉除外);高温流动性好;釉面平滑;耐酸碱腐蚀;其他特殊要求。 釉的种类
按釉的组成:石灰釉、长石釉、铅釉、硼釉 按坯体类型:瓷器釉、陶器釉、炻器釉
按烧成温度:低温釉(<1100℃)中温釉(1100~1250℃)、高温釉(>1250℃) 按釉面特征:透明、乳浊、颜色、无光、结晶、裂纹、花釉、变色釉?? 12、釉上彩、釉中彩与釉下彩的特点是什么?
编号:2011120720111220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