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记叙文写作结尾抒情议论训练》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2 6:53:0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渐渐走远,有时还使劲挥舞着手臂。时间一长,她像养成习惯似的,我每次出门后也总是下意识的回头看一眼。

就这样日复一日,我转眼上了初三。时间过得可真快啊,母亲经常说自己老了,我劝她多休息、少操劳,可她总当耳边风。

虽然日子过得快,母亲的那个动作却一直没变。想想看,春夏秋还可以,可一到了冬天,我早上几乎是摸黑出门,天边的略微泛起的鱼肚白使我能勉强看得清母亲。可是别忘了,我身上全副武装,被羽绒服、帽子、手套等围得严严实实,而她呢?冬天的风刺骨,对于衣服略显单薄的母亲,她应该更能体会这种感觉吧!

如今母亲在窗口挥手送我的那个动作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哪一天她若是没出来,我的心就会忐忑不安,猜测是不是她在接电话或是身体不舒服?也有一次是她慢了一步,走到窗边时我刚巧走出她的视野,为此她还特地向我说明。我不太明白,这本就不是我要求你做的,你自责什么?

终于有一天我站在窗边,在望着楼下时,突然一个背着书包的男孩从那边行色匆匆的走过。我笑了,那仿佛就是我,而此时的我仿佛就是母亲,站在我熟悉而又陌生的窗口,渐渐目送那个“我”的背影离开,我似乎悟到了一点母亲的心情,是依依不舍,是祝福,是盼望,是关爱。

结尾一:最近读了一篇文章叫《天空有朵母亲云》,母亲的形象千变万化,她可以像云、像海、像大地、像天空,总之像一切美好的东西。是啊!比陆地更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我愿这朵母亲云永远笼罩在我心灵的天空。

(问题一:没抓住叙述中的最关键的细节——在窗口挥手相送,因而没能找准议论抒情的切入点,不是从母爱的平凡中的牵挂与关怀去写,而是另起炉灶却写出了母爱的宽广,因而给人以无的放矢不着边际之感,偏离了文章中心。忌偏。

5

问题二:有点睛之笔,但点的不是文章需要的眼睛,因而也起不到雷电破壁的效果。不扣所写之事所写之人,因而也抓不住叙述的中心——平凡的母爱,没有明确议论抒情的立足点,因而这些议论抒情就成了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像空中蓬草水中浮萍,无所依托无所凭借,给人以空洞之感。忌空

文中的细节可以是一句关键的叙述,也可以是一段精彩的描写,也可以是内心的感受,只要抓住了这样的细节,也就等于抓住了叙述的中心,结尾的议论抒情也就找准了可以围绕的核心。就不会出现偏离和空洞的现象)

结尾二:最近读了一篇文章叫《天空有朵母亲云》,母亲的形象千变万化,她可以像云、像海、像大地、像天空,总之像一切美好的东西。我的母亲可没那么千变万化,她仅仅是站在窗口,使劲的挥手,脸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就足以在每天伊始温暖我、鼓励我,让我一整天都会有个好心情。

母爱伟大而平凡,即使是一个窗口,也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母爱的力量。 (成功之处就在于:一抓住了关键细节,二紧扣了叙述的中心)

从上面对两个结尾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在写作中需要掌握的方法技巧 写法指导一:

1、抓住细节,找准议论抒情的切入点(忌偏) 不可无的放矢,不着边际

2、紧扣中心,明确议论抒情的立足点(忌空) 不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过渡;那么是不是抓住了细节和中心,一篇文章的结尾就功德圆满了呢?让我们再一起研究下面这篇文章。

6

(二)阅读学生习作《拥有那把伞》,思考:本文的两个结尾,你觉得哪个更好? 习作二:

拥有一把伞

每一年中,总会有一些飘雨的日子……在雨中,我渴望有一把伞,在记忆中,似乎也总会有人在我需要时为我撑起一把伞。

记得儿时的雨天,当我从幼儿园回家,父亲总会在幼儿园门口等我,一只有力的胳膊抱着我,一只大手撑起一把伞,伞下的空间好大,伞下的我,是那样的幸福和安然。那时的我从来没有被雨淋湿过,那是因为我拥有父爱的温暖。

三年过去了,长了几岁的我也进入了小学,下雨天,虽然父亲不再来接我了,但我还是不会被雨淋湿,因为我身边又出现了另一把伞,那是同学的伞,两只小手攥紧伞柄,伞忽而偏左忽而偏右,伞下有两张笑脸在风中绽放,回到家中,浑身湿了半边,却一点也没感到寒冷,那是因为有了友情的温暖。

如今上了中学,一次在放学等车时,又遇到了雨天,可是我没有带伞,同学都不在我身边,父母也不可能大老远赶来,本以为一定会被雨淋湿,忽然……

头顶密集的雨点在我头顶上空四散开去,一把伞伸了出来,把飘雨的天空彻底与我隔开。抬起头,一位阿姨正在冲着我微笑,“没带伞吧,我来帮你。”一般暖流涌上心头,脸不觉得红了,轻轻道了一声“谢谢您!”

不时有雨丝被风儿送进伞里,沾在身上凉凉的,心里却越来越温暖,望着伞外雨中来来往往的人群,我和阿姨闲聊着,一直到回家的班车慢慢开过来……雨依然在下,但内心却是晴空万里,因为我享受到了一份来自陌生人的温暖。

结尾一:

7

风雨中拥有一把伞,就等于拥有了别人无尽的关心和爱。在享用了别人的无数次关爱之后,现在我的书包里也总装着一把伞,希望有一天下雨时也能为别人遮挡一下风雨。

(这一结尾虽然能做到了上述两点要求,紧扣前面叙述的关键细节,点出了伞给我带来的温暖的感觉。而且也意识到:由拥有别人给予的温暖到懂得要去温暖一下别人,由收获温暖到给予别人温暖。但美中不足的是结尾仍就事论事,仅停留在实物雨伞这一层面上,缺少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深入挖掘。因而文章的立意也就无法与第二个结尾相比。)

结尾二:

风雨中的那把伞,让我拥有了无比温暖的经历。人生之路上也会有许多突如其来的风雨,但我不会害怕,因为我相信总会有一把那样的伞将我笼罩在温暖之中。也许在将来的某次风雨里,我也能为别人撑起这样一把温暖的伞……

(成功之处有二:一是从自然风雨升华到人生的风雨,从而这把雨伞也由一个抵御风雨的实物抽象为抵御人生磨难的能带给人温暖的力量。

其二:语言的表述上极为生动深刻。用“突如其来”来修饰风雨,用“这样一把温暖的”来强调修饰伞,“将来的某次风雨”,意带双关,即可指现实中的风雨又可指导人生之路上的挫折等,言简意赅,内涵丰富)

教师分析: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毕竟是在写人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不可能也不允许占有大量的篇幅,否则就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弄巧成拙,使文章不伦不类。这两个成功的结尾还启示我们:结尾要写好,语言是一大难关,如何做到准确而简洁、生动而精练。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多揣摩

小作者选的是一个陈旧的题材。按说这样的题材是很难给人以好感的,但这篇文章却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原因何在?我觉得三个情节的叙述中他能巧妙地运用议论和抒情,从亲人、朋友和陌生人三个角度紧密点题,突出了温暖。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结尾处有了

8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记叙文写作结尾抒情议论训练》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v3bq7pdf61wxgu8k8be9y6ym8c7oz00mtn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