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心理学》一书。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 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 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 应用,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
III.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 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 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 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 三、考核要求
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识记:心理学的概念 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一)心理学的概念
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二)心理学的分支
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 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 1.意识的概念 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三、考核要求 (一)意识的性质 识记:意识、无意识 (二)催眠现象 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了解视觉系统 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 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
二、本章重点: 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考核要求
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阈限 (一)感觉概述
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 (二)视觉系统了解: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
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 (三)听觉系统
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 领会:知觉的机制 (四)知觉——感觉的整合
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
识记: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社会知觉的特性 (五)社会知觉
领会:社会知觉的基本过程 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类别、记忆系统中各成分的特点及 关系,了解遗忘的规律及主动遗忘的作用、记忆与学习的关系,掌握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及学习策略。
二、本章重点: 1.记忆的过程 法 4.学习的策略
三、考核要求
识记:记忆 领会:记忆的过程,记忆的类型 (一)记忆概述
识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二)记忆系统
领会: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征与区别,记忆系统间各成分的关系 应用:说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长时记忆储存与建构的特征 识记:遗忘 领会:遗忘曲线,遗忘的原因,有意遗忘的作用 (三)遗忘
应用:如何提高记忆能力
识记:学习 (四)学习
领会: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分类,学习与记忆的关系 应用:学习的策略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思维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思维的基本特
隆,概念形成的过程与问题解决的实质和步骤,形成问题解决的有关理论模式,了解问题 解决的影响因素,掌握想象和创造性的概念、测量、影响因素等,掌握问题解决能力的培 养和创造性训练的基本方法
本章重点:
1.思维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机制 2.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有关条件 3.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论模式和方法步骤 4.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5.创造性的概念,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三、考核要求
识记:思维的概念,思维的特征 领会:思维的机制 (一)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识记:概念的性质和分类 领会: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条件 (二)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推理和问题解决识记:推理的概念,问题解决的概念 应用: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考虑如何突破思维误区?
领会:推理的一般过程,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问题解决的理论模式和方法步骤 (四)想像和创造性培养
识记:想像的概念,创造性的概念 应用: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六章 智力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智力的基本概念及智力的不同类型,理解智商与智力的关系, 了解智力的个体差异与发展特征,了解智力测验的指标与经典性智力测验,掌握智力的各 种理论观点,掌握遗传、环境、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本章重点:
1.智力的性质及类别
2.智商与智力差异
3.智力的理论 4.智力的影响因
2.记忆系统
3.遗忘的规律及克服遗忘的方
素
三、考核要求
(一)智力的性质
识记:智商、比率智商、离差智商
领会:智力的类型,智力的发展特征,智力与能力的关系 异
(二)智力的理论
识记:智力的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领会:各理论的主要观点
识记:常模、信度、效度 (三)智力测验
领会:智力测验的性质与类型,智力测验与性向测验、成就测验的区别
识记:遗传因素 领会:智力的影响因素 (四)智力的影响因素
应用:如何发挥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动机和情绪情感的概念,掌握动机理论,了解动机和情绪情 感的种类,把握动机和情绪情感的作用。
本章重点:
1.动机的概念、功能与产生 2.动机的种类 3.社会性动机 4.动机理论 5.情绪情感的界定与种类 6.情绪情感的表达 7.情绪情感的功能 三、考核要求
(一) 动机与行为 识记:动机、诱因
领会:动机的基本特征、动机的功能、需要、诱因与动机产生的关系,动机的种类 (二) 社会性动机 识记:交往性动机、成就动机、工作动机
领会:成就动机的分工,工作动机理论
应用:影响成就动机高低的因素,社会性动机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 认知期待理论及其对管理工作的借鉴。
(三) 动机理论 识记:认知与期待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应用:用匮乏与成长理论、认知期待理论解释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的现象 (四) 情绪情感的概念 识记:心境、应激 领会: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与情感的表达方式 (五) 情绪情感的功能
应用:说明情绪情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 第八章 人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人格的基本概念与特性,了解人格的不同结构成分,掌握人 格的两个主要理论,了解各种人格差异,了解人格的测评方法,理解影响人格的重要 因素。 二、本章重点:
1、 人格的概念与特性,2 人格的结构,3 人格理论,4 人格的影响因素 三、考核要求
识记:人格、气质、性格、自我意识 (一)人格概述
领会:人格的特性,气质类型,气质与性格的区别,自我调控的三个系统 应用:如何看待人的气质差异
应用:如何看待智力差
识记:特质、个性特质、共性特质 (二)人格理论
领会:特质的种类,现代特质理论,类型的三种模式,特质说与类型说的关系。 应用:描述各种人格差异的特征
识记:认知方式 领会:各种认知方式差异的特点 (三)认知方式
应用:在教育中如何发挥不同学生认知方式的优势
领会:人格测量的主要方法 (四)人格测量
领会: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应用:如何培养自身健康人格? (五)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九章 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过程和特点,人际喜欢和吸引的条件,人 际关系的测量方法,群体的特征和结构,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二、本章重点: 1.三维人际关系理论 2.人际沟通和人际吸引 3.人际关系的测量 4.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三、考核要求
(一)人际交往概述 1.识记:人际关系的概念 2.领会:三维人际关系理论,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二)人际沟通和吸引 1.识记:沟通的要素和模式
2.领会:人际喜欢和吸引的条件 3.简单应用:非言语沟通技能在社会适应中的意 义,
(三)群体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识记:群体的概念和特征,群体的功能,社会助长,从众,去个体化 2.领会: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3.简单应用:从众与服从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第十章 心理健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掌握压力、挫折、焦虑等概念,理解和 掌握压力、挫折、焦虑的处理策略,掌握培养健康个性的
基本方法和途径。
本章重点: 1.心理健康的标准 2.压力、挫折、焦虑的应对策略 3.健康个性的培养
二、考核知识点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二)压力的概念、来源 (三)应对压力的策略 (四)挫折的概念、类型、原因 (五)挫折的防卫方式 (六)挫折的应对策略 (七)焦虑的概念、类型、原因 (八)焦虑的应对策略 三、考核要求
识记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应用: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识记:压力的概念 领会:压力的来源,压力的影响因素 (二)心理健康与压力
简单应用:压力的应对策略
识记:挫折的概念,挫折的类型 (三)心理健康与挫折
领会:挫折产生的原因,挫折的防卫方式简单应用:挫折的应对策略
识记:焦虑的概念,焦虑类型 领会:焦虑产生的原因 (四)心理健康与焦虑
简单应用:焦虑的应对策略 第十一章 毕生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个体的认知发展过程,社会性发展 过程,人生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与毕生发展的理论和意义。
二、 本章重点: 1.个体认知发展过程 2.个体社会性发展过程 3.老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4.毕生发展的意义 三、考核要求
(一)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 1.识记: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关键期
2.领会: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二)个体的认知发展 L 识记: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 2.领会: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 (三)个体的社会性发展过程 1.识记:社会性发展的一般概念
2.领会: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理论,青少年个 体个性发展的主要特点
(四)成年期的心理发展
1.识记:成年初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2.领会:中年危机的主要原因 3.简单应用:如何增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如何增进人生最优化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