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与技能 : 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山林的歌谣》 。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采集生活中的声音,结合音乐作品中对其的描述,
教学目标
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山林的歌谣》
。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具准备 录音机
引导学生自己创编 《山林的歌谣》 一、播放歌曲《山童》 。
二、导入:歌曲中描写了哪些林间的声音?
山风:呼呼呼呼;
小草:习唆习唆;
羊跳:蹦达蹦达;
小鸟:唧唧喳喳;
泉水:叮叮咚咚。
三、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
泉水:哗哗哗哗
小草:习唆习唆
小鸟:叽喳叽喳
马蹄:嗒嗒嗒嗒
四、声部节奏:将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转成节奏模仿,再改为二声部、三声部等。
如:泉水:哗哗哗哗
马蹄:嗒嗒嗒嗒
小草:习唆习唆
小鸟:叽喳叽喳
五、旋律写作练习。
( 1 )歌曲中是怎样描叙这些声音的?再听歌曲《山童》。 ( 2 )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种形象创编旋律。 要求:选用书上给定的节奏型,在旋律写作上只用
do
re mi sol
la
( 3 )小组展示。
( 4)根据学生情况,将学生创作的单声部旋律,组合成二声部旋律。六、将学生的作品录制收集学生档案夹。
教学
反思
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音乐集体备课组
二次
课题: 学唱《村晚》
第 1 课时(总第 20 课时) 修改
教学内容
学唱《村晚》
教学目标
1、 能以中速优美的速度情绪演唱歌曲,体现歌曲古朴美的特质。 2、 理解反复跳跃记号,懂得歌曲演唱顺序。并视唱前 8 小节歌谱,知道写
作节奏规律。
3、 通过演唱,了解中国诗歌歌词中透出的田园闲散文化,激发热爱自然与 生活情趣。
重点难点
能以中速优美的速度情绪演唱歌曲,体现歌曲古朴美的特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
一、导入
老师《村晚》,请学生听后感,诗词中描写了什么? 生:田园生活
师:唐宋时期是中国诗词造诣的高峰时期,这首诗就是来自宋代诗人雷震之手,由著 名的作曲家白诚仁先生为其谱曲。中速 优美的田园风。
二、新授
1 、 再听录音,探索旋律的节奏特点 | X X X X | X - - | 弱起 类似《顽皮的杜鹃》 2 、 学唱曲调
老师弹奏钢琴,学生“啦”歌一遍第一声部 3 、 视唱前 8 小节
自学和教授相结合(采用旋律节奏模进的手法发展旋律写法) 4 、教授全曲,稳定第一声部之后,加入第二声部学习。
力求起声 音色 节奏 音量的统一 均衡 初步实现二声部的演唱 4 、 注意歌曲反复后的结束段落。顺带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 5 、 小节 三、课堂总结
歌曲短小精悍,旋律易学,又加入后半部分反复歌词后的二声部习唱,容量安排的恰到好处。歌曲的风格近似学堂乐歌,很适合学生的心理年龄,歌曲的意境也是质朴有加,体现了田园般的优美自然景色。
教学
反思
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音乐集体备课组
二次
课题: 欣赏《牧羊姑娘》 《山童》
第 1 课时(总第 21 课时) 修改
教学内容
欣赏《牧羊姑娘》 《山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欣赏歌曲《牧羊姑娘》 、《山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感受中不同风格的同一题材和体裁的艺术。
重点难点
欣赏歌曲《牧羊姑娘》 、《山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多媒体
教具准备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想问问你们,牧童放牧,不仅能放羊,还可以放什么动物。今天我们再来
学唱一首牧童放牛的歌曲《放牛歌》
。(同样的画面,点击鼠标出现牛群、牧童、歌曲)
二、唱新歌 1、放课件《放牛歌》两遍,学生可默唱
2 、老师弹奏并大声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
3 、同学们,你们在歌唱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
4 、让我们再来唱一遍,仿佛你就是那个小牧童,老师看看你怎么放牧,怎样兴致勃
勃回家的。(放音乐,学生唱)
三、欣赏《牧童到哪里去了》
1 、这个牧童啊,每天去放牧,可是有一天牧童不知哪去了,放牧的是他的爸爸,咦, 牧童到哪去了?我们来听一首歌,
2 、有谁找到了答案?
让同学们在歌曲中找答案? (放《牧童到哪去了》 磁带)
3 、师:我们找到了牧童,他在希望小学读书呢。他实现了自己上学的愿望,我们是
不是为牧童高兴啊!
四、小结: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牧童往日的生活。复习歌曲《牧童》学生表演;
复习放牛歌,可加上锣、敲、镲的节奏,如没有,可用拍手、拍腿、跺脚。
教学
反思
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音乐集体备课组
二次
课题: 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第 1 课时(总第 22 课时) 修改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1、知识与技能 : 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 2、过程与方法: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 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重点难点
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