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桩基施工中孤石处理方法
作者:王平
来源:《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年第03期
【摘 要】 结合永明河特大桥桩基施工工程实例,介绍桩基施工中处理孤石常用方法作了分析比较,提出了一种钻爆工艺,并经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桩基施工;钻爆工艺;孤石处理 1.概述
在铁路桥梁桩基钻孔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随机分布孤石,由于形状大小各异、厚度不一,孔内状况复杂,穿透孤石成孔难度较大。在这类地层中施工钻孔桩钻进效率低,钻具寿命短,易产生卡钻、斜孔、掉钻头、塌孔等事故,成孔速度也较慢,严重影响施工的正常进度,有的甚至因施工无法进展而不得不变更设计,花费成本较高,经济效益差;如何处理钻孔所遇到的孤石,是当前铁路桥梁施工中较大的技术难题,也是引起桥梁桩基费用严重超标的主要原因。
2.孤石处理主要方法 2.1人工挖孔炸石法
在钻进过程中遇到孤石时,开挖使孤石露出,对涌水地层还应进行抽水,然后人进入孔内,在孤石上钻出爆破孔,安放适量的炸药,对孤石进行爆破。只是对于涌水量大的地层,难以继续延深。 2.2钻孔爆破法
在钻进过程中遇到孤石时,提钻后,查明孤石的产状、大小、形状并依此来制定爆破孔的数量、分布和装药量,利用小口径钻头在孤石上钻出爆破眼,然后在小孔内安放适量的炸药对孤石进行爆破。清除孔内岩块进而达到钻孔顺利穿过孤石的目的。对于垂直高度特别大的巨石可以进行多次爆破直到钻孔穿过巨石。
钻孔爆破具有如下特点:(1)施工周期短,成本低;(2)适应范围广,可适应不同埋深的孤石、漂石、滚石;(3)根据孤石的形状、大小来具体确定爆破孔的孔径、深度和装药量大小,对厚度较大的孤石,可实施分层爆破确保钻孔质量。 3.工程实例
3.1工程地质概况
永明河特大桥穿越喀斯特地质,孤石较多,多为分散孤立分布;孤石产状各异,其垂直厚度一般为0.5m~10m左右;大型、巨型孤石,一般呈集聚型分布,邻近一般都有数个大小不一的孤石就近分布,形成“孤石群”,这些孤石、探头石致密坚硬,难以穿过,且容易误判为桩端持力层。桥址桩基地质勘察难以准确探明,桩基施工较难处理。在工程施工初期,由于设计地质勘探不详、施工经验不足,尝试过采用几种常用方法钻进。在永明河特大桥桥桩基施工中,地质情况较复杂,孤石较多零散分布,遇到孤石问题,分别采用一般工艺和钻孔爆破工艺处理孤石,其工程进度、施工质量及处理效果差异很明显。 3.2一般工艺
冲击钻遇灰岩孤石,每小时钻进3cm~5cm,且钻头底破岩尖刃脱落较多,卷刃磨损严重,并有斜孔现象,经常出现跳转和斜孔,影响了成孔速度。孤石形状不均匀,现场施工投入硬度相近的混凝土。改用钢丝绳冲击钻,实际操作时先用低冲程冲击,冲程控制在1m~2m,通过加快频率来破坏孤石光滑坚硬的表面,同时使钻头充分转动避免偏孔。在冲进孤石10cm深后改用高冲程冲击,冲程为2m~3m,控制泥浆浓度在1.3左右,防止塌孔,也可高低冲程交替冲击。实际冲钻过程中平均进尺为3cm/h~7cm/h,但有些冲击进尺<2cm/h,锤头损坏严重。在桥梁桩基施工过程中,遇到大型孤石群采用一般冲击钻进方法,用冲锤冲击处理孤石效率低,工期长,损耗大。 3.3钻爆工艺
用小型地质钻机抽芯,探查地质情况、孤石位置为此决定用钻孔爆破法处理孤石。在爆破的现场,钻孔爆破采用手风钻及普通凿岩机,钻凿直径38~42mm的炮孔,孔深小于2m,实施分层爆破。炸药一般使用直径Φ32mm的管状乳化炸药卷,切成长度15cm重量100g药块。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炸药用量,各类炮眼线装药密度可按下列参数控制。周边眼:0.30~0.35kg/m;掏槽眼:0.60~0.65kg/m;辅助眼:0.55~0.60kg/m。掏槽眼装药结构为偶合式,即为连续桩状,顶部用粘土填实,长度要求大于40cm,同时,装药充填度应占炮眼长度的75%~85%,辅助眼、周边眼装药结构采用不耦合装药,不耦合装药系数为:1.25~2.0。按设计要求的线装药密度均匀地绑扎在导爆索和竹皮上,竹皮起固定作用。起爆器材为多段导爆管、导爆索、非电毫秒雷管及瞬发电雷管(用于引爆非电毫秒雷管)。
采用最低用药量,按小包分散的布孔原则,减少冲击波对周边桩基的破坏。光面爆破炮眼间距一般取炮眼直径的10~20倍,设计参数为:孔径d=40mm,孔距a=0.4~0.5m。光面爆破的主爆破炮眼先于控制开挖轮廓面的光面炮眼起爆,主炮孔(掏槽眼)的布置位于全断面的中心,炮眼以井筒中心呈同心圆布置,在中间布设等深度的空眼来增加临空面,周边眼的平面布置于孔桩圆周边。除掏槽眼和周边眼外,其余均为辅助眼。掏槽取眼深度比辅助眼和周边眼深0.15m~0.20m,除中心眼为直眼外,其余孔眼向孔桩中心内甩角度为8°~15°。光面眼起爆时
的最小抵抗线是光面层厚度或周边眼到邻近辅助眼的距离,布置周边眼(亦称光爆眼)的爆破质量对岩体的完整性、强度直接造成影响,是保证光爆效果的重要步骤,并视岩石强度可作适当调整,周边眼之间可适当布设等深度的空眼,实践中,按设计装药,能获得60%以上具有清晰可见眼痕的光面井壁。
主炮孔(掏槽眼)采用传统的连续装药结构,辅助孔由于径向不耦合系数较小,为了保证炮孔壁不产生压碎破坏,因此,决定采用空气间隔装药。合理确定每个炮眼的装药量是保证爆破成功的关键,装药量过小,难以克服岩层的夹制力,降低炮眼利用率并影响断面的成型;药量过大,既浪费炸药,又造成大量超挖,形不成光面。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丰富,大量涌水夹杂着泥沙,为防止炮孔堵塞,炮孔钻完后,应立即用草团等将炮孔口堵塞。将乳化炸药(防水炸药)装入塑料套绑扎好再放入钻孔。孔口填塞炮孔口部的填塞是控制爆破作业中的又一项重要环节。良好的孔口填塞,既能有效地防止飞石,还能充分地发挥出爆破效能,达到控制块率、松度等预期目标。孔口填塞得过紧、过松、过长、过短,都将直接影响到爆轰波的作用发挥。不同的填料,可用不同的填塞长度及密实度。最好的填料为饱和粘性土,填塞长度可取300~500mm,夯填密实度可取80%~85%。
起爆网络与采用的是非电导爆管起爆网络,孔内毫秒延时塑料导爆管雷管起爆,孔外用导爆索连接,导爆索用火雷管起爆。起爆顺序:首先掏槽眼,其次辅助眼,最后周边眼(光面眼)。在严格保证起爆顺序的条件下,合理的间隔时间,可获得良好的爆破效果。而理想的间隔时间是先爆破的岩石已抛离岩体,对后爆岩体所产生的应力波尚未消失时,即使后段起爆。掏槽眼与其后段及各圈眼的起爆时差选择在25~50ms范围内。周边眼与辅助眼的时差可控制在约50ms,周边眼全断面同时爆破。在“钻、填、爆、冲、抓”工序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按照设计、施工规范要求,精心组织施工,避免事故发生。 3.4处理效果
采用爆破处理,既经济又有实在,收到良好效果。通过把钻进孤石、破碎孤石、清除岩块等技术方法优化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复合工艺处理孤石。这样,桩基成孔速度大大提高,既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又能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又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在16#-1桩基施工了8天时间,而16#-5桩基施工采用了钻孔爆破法仅用4天时间,通过对周边其它桩基进行“低应变动测”检查,其结果表明基桩完整良好,无破损。钻孔爆破法处理孤石是可行的。 4 结束语
桥梁桩基施工遇孤石群时不宜采用单一技术方法,要在现有的施工条件下,灵活地采用综合性的技术方法和施工方案,将几种技术方法的优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快速地穿透孤石,避免桩基施工出现坍塌、偏孔及冲孔慢等施工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