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哪些不同的造型?
二、 思考反馈
吸管为什么可以漂浮?
铁很重,为什么轮船却能漂浮在海上? 三、 信息交流
a. 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 b. 哪位科学家最早发现了浮力? C.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浮力的小故事吗? 四、 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材料:铁、纸、不同造型的盒子、木片、 泡沫、毛笔等。)
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漂浮 ? 看一看:书中同学作品给了你哪些启发 ?
试一试:运用折、剪、卷、组合等不同手段,你能用手边的材 料组织什么样的漂浮物的造型?
讲一讲:你能设想一下它的功能及装饰吗? 五、 探索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能浮在水面上 的新颖美观的玩具。
第八课 山山水水
教学目标:
1. 欣赏现代优秀画家的山水画,激发学生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 创作欲望。
11 /
24
2. 学习山水画的构图特点及远景近景的不同画法,初步学会画 的基本技法,提高绘画能力。
教学重点:山水画勾、皴、点、染的技法学习。
山水画的远景近景着色整理等具体技法。 教学难点:山水画的构思及构图。 教学准备:
1 .教师:国画用具、宣纸、范画、教材、录像。 2 .学生:书、国画用具、学具。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导入新课:
1. 由画树引入山水画的新课内容。 2 .板书课题:学画画——山山水水 三. 讲授新课:
1 .山水画: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
山水画是画的三大画种之一(山水、花鸟、人物)具有几千年史。
2 .欣赏画家作品:分析三种不同风格 3 .技法讲解: 勾、皴、擦、点、染 4 .出示范画,学生欣赏: 四. 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2 / 24
历
1 .根据自己的理解,参照范画,画一幅山石。学习技法。 2 .可以先在报纸上练习外型。 五. 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第九课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水墨画的基础知识。即,工具材料,用笔用墨。学 习几种动物的画法。
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的用笔、用墨。用笔用墨的技法、技巧, 以及动物的造型。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几张小动物的照片。准备好笔、墨、宣纸等。 教师准备几幅小动物的图片。教师准备范图。 教学过程:
1. 简要地复习国画的基础知识和用笔用墨等作画技巧。 2. 教师出示几幅动物的水墨画,并结合课本的范图,引导学生 进行欣赏。
a. 欣赏灵活多变的用笔,加深中锋、侧锋以及点笔的了解。 b. 欣赏用墨焦、浓、重、淡、轻五色,加深学生对墨色的了 解。
c. 构图以及动物的造型。
d. 欣赏名家名作,了解名家的风格及其代表性作品。了解几位 画坛大师,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彩墨家园
13 / 24
3.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作画的全过程,并归纳出步 骤:
a. 讲解归纳动物的大形体。 b. 讲述调墨、调色。
c. 分步作画,讲解画动物的先后顺序。 d. 修改调整完成。
4.布置作业,画两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麻雀、虾。 5.老师巡回指导,主要是用笔、用墨以及动物的造型。 6.征集作业、讲评,提高审美能力。
(三)课后拓展 收集徐悲鸿、齐白石等画家的资料,了解马和虾的画法。
第十课 我做的乐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学习运用不同的材 料制作乐器。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乐器 难点:设计乐器 教具准备:
教师: 有关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 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制作乐器的竹筒、铁管、铁盒、陶泥……
14 / 24
。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 教师播放几段乐曲让学生欣赏。
2、 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发出的乐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青 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不同音效。
3、 请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乐器的资料。
4、 教师出示图片并简要介绍乐器的发展、乐器的种类,并让学 生欣赏不同的乐器发出的不同的音效。
5、 原始社会(用兽骨、陶泥等制作乐器) 奴隶社会(青 铜制作精美的乐器) ------- 封建社会(乐器的用料、工艺更为讲究, 多样如:青铜编钟、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 至今(居住 在我国西南(云南、贵州、四川)和西北(青海、宁夏、甘肃、新 疆、西藏)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仍旧是用手工来制作乐器。如 大鼓,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韵味。
(二)、发展阶段
1、 教师出示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乐器的形状及特征。 2、 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乐器,教师讲解乐器 的制作方法。
3、 学生思考先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并进行小组交流。 4、 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构思进行启发性的讲评。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利用竹筒、铁管、铁盒、陶土等材料制作乐器。 交流与评价:
15 /
24
:藏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