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表现一个人的风度、风采和自信、干练。 要求:稳健协调、轻盈自然。 1、不良走姿态举例:身体乱晃乱摆;步子太大或太小;双手插入裤兜—;双手背在背后;东张西望;叼着香烟在人群中行走。 走时,不要方向不定,忽左忽右或左顾右盼,或声音过大。 2、标准走姿规范: (1) 、身直。抬头,上体正直,挺胸收腹,精神饱满;两眼平视前方,面带微笑;两肩平稳。 (2) 、步位直。走路要用腰力,腰适当用力向上提,身体重心稍向前。迈步时,脚尖可微微分开,但脚尖脚跟与前进方向迈出一条直线,避免“外八字”或“内八字”迈步; 年轻女士迈步时,脚内侧踩一条线,所谓“一”字步;男子和中老年妇女则可走两条平行线,所谓“平行步”。 (3) 、步幅适度。跨步均匀,两脚间的距离约为一只脚的距离。因年龄、性别、身高和着装的不同,步幅会有所不同。 (4) 、步态平稳。步伐应稳健,自然,有节奏感;行走的速度应保持均匀、平稳,不要忽快忽慢,一般每分钟在 80 至 100 步左右。 (5) 、手动自然。两臂放松,以肩关节为轴,两手前后自然协调摆动,手臂与身体的夹角一般在 10 至 15 度。 一般而言,行走应有目的性,步伐坚定,避免脚步拖拉,步履迟缓,走鸭子步。 3、走姿感知训练: 走直线或平行线训练: 协调走动训练:按标准规范要求。 4、常规要求: (1) 、不同场合,步态要有所区别: 工作时,标准步态,步伐不要太大,但要求步频快一些,一般 100 单步 / 分左右。不能以跑代走,只宜快步走。 室内,轻而稳;散步,轻而缓;婚礼、庆典,宜欢快、轻松;丧礼,宜沉重、缓慢。 (2) 、一般常规: ①应靠右行。原则上走在尊长的后边或左边。 ②遇来人, 主动让道,礼貌问候。 ③向人告辞,不要扭头就走,应先向后退步,再转身离开。 ④在前方引导时,应侧身向着宾客,走在宾客左前方,保持两三步的距离。 5、课后训练: 五、手势 1、手势语: 手势语,也是一种形体语言,是通过手和手指活动传递信息的。它作为信息传递方式不仅远远早于书面语言,甚至早于有声语言。 2、手势的不同含义 要想发挥手势语的交际作用,就要了解、熟悉交际对象和环境的文化特征。不同文化背景下,手势的不同含义。 例:伸出在拇指向上,欧、美等,表好、赞同;中国,表称赞;日本,表老爷子。拇指向下,大多表反对。 食指上指,中国表数字 1 ;欧美表招呼;法国,表提问;澳大利亚,主给我一杯啤酒。 一般认为,掌心向上的手势有一种诚恳、尊重他人的意义,向下则不够坦率,缺乏诚意等,有时是权威性的,如对女士行礼,开会时领导要求“安静”等。 3、象征性手势: 手势规范标准是:五指伸直并拢,注意将拇指并严。腕关节伸直,手与前臂成直线。掌心斜向上方,手掌与地面成 45 度角。身体稍前倾,肩下压,眼睛随手走。运用手势时,一定要目视来宾,面带微笑,体现出对宾客的尊重。 一般,低位—腰下— 1 米左右,中位—胸位— 2 至 5 米,高位—眼部— 5 米以外。 4、问题手势: (1) 、手指不伸直并拢,呈弯曲状; (2) 、用手指指点或乱点下颌来代替手势。 (3) 、动作速度太快,缺乏过渡; (4) 、手势与面部表情、眼神配合不协调; 5、几种常用手势: (1) 、请进:迎客时,站一旁,先鞠躬问候,再抬手到身体的侧前方。微笑友好的目视来宾,直到客人走过,再放下手臂。 (2) 、引导:在客人的左前方 2-3 步前引路,让客人走在路的中央。要与客人步伐保持一致,注意客人,适当地做些介绍。若指引方向,先用语言回答来宾询问的内容,并用手势指出方向的位置,尽可能带到适当地方,再用手势,眼睛应兼顾指的方向和来宾,直到来宾表示清楚了,再把手臂放下。 (3) 、请坐:接待入坐时,用一只手摆动到距身体 45 度处,使手臂向下形成一斜线,表示请入座。 (4) 、拿、递物品:轻、稳,用双手或右手,掌手向上,并用礼貌言辞。 6、感知训练: 手势规范练习 、请进 、引导 、请坐 、拿、递物品 教学 小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