⑧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⑨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篓干柴。 ⑩“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11○
1.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12“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 ○
13.“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
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而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14.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的哗啦哗啦的响。 ○
15.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
16.“看到啥啦?”女人问。 ○
17.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
是得早点回家。”
18.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
19.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吹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
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20.“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
21.“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 ○
22.“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
23.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
24.“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
25.第二天一大早,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风○
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26.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
27.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
28.“咋啦,咋啦?”女人赶紧跑过去。 ○
29.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挨一个的把木炭○
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30.“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
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31.原来…… ○
32.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
33.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34.女人眼里也闪烁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的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
1.第31段“原来……”的省略号中省略了什么?请你补充完整。
2.文中画线句写道“女人的脸红扑扑”的,说说为什么。 3.从全文看,孙老师是一个
而较少考虑自家生活的人;他的妻子嘴上爱抱怨实际上却是一个心地善良、 、 的好女人。
4.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有什么含义?
5.本文中有许多环境描写,请你任选一句,略作赏析。
1.原来学生们放学后不回家,不是贪玩,而是为了帮老师烧木炭!
2.女人的脸红扑扑的,一是被学生们的懂事和爱心所感动,二是为之前自己对学生们的误解而感到愧疚。
3.对学生关怀备至 勤劳顾家 理解丈夫
4.表层含义是指学生们送的木炭足够孙老师夫妇一个冬天取暖的需要。深层含义是师生之间的爱心让学生们和孙老师夫妇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到温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