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2010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四法一纲) 一、选择题(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国家鼓励开展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下列哪些原则:(1)独立自主(2)相互尊重(3)平等互利(4)自主量力,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1)(2)(4) B.(1)(2)(3) C.(2)(3)(4) D.(1)(2)(3)(4)
2、下列各点属于《教育法》规定学生的义务有:(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2)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3)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4)遵守法律、法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1)(2)(3)(4) B. (1)(2)(4) C.(1)(2)(3) D. (2)(3)(4)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 的教育。 ( ) A.绿色环保 B.科学发展 C.安全和谐 D.民族团结
4、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 、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 ( ) A.岗位设置 B.工资标准 C.公务经费 D.财政收入
5、下列哪些机构应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1)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图书馆(3)青少年宫(4)儿童活动中心
A.(1) B. (1)(2) C.(1)(2)(3) D. (1)(2)(3)(4) 二、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6、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7、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六十日内,作出处理。 8、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9、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10、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内或者本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应当及时救护,妥善处理,没有必要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二、“课改理论”部分 (一)普教教师必答题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1、下列对“课改目标”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B.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C.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12、下列对“课程结构”叙述不正确的是( )
1
A.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B.初中阶段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 C.小学阶段、初中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D.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13、下列对“课程开发与管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B.教材改革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C.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指定教材出版制度,以保证教材质量。
D.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14、下列对“课程评价”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B.建立以学校为主,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C.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
D.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15、下列对“课程管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 B.学校必须无条件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C.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D.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 二、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6、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
17、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18、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
19、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自主选取学校升学的办法。 2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 泰州市2007年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资格 教育教学能力考试
“法规”和“课改理论”试卷 (本卷20分)
重要提示:1.所有试题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
2.“法规”部分所有参考人员必答;“课改理论”部分请参考人员根据所属类别(普教、职教、学前教育)分别作答。 一、“法规”部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下列哪些组织或个人有义务保障适龄儿童、少年
2
入学:(1)各级人民政府;(2)适龄儿童的父母或其它法定监护人;(3)小学和中学;(4)教师。 A.(1)(3)(4) B.(1)(2)(3) C.(1)(2)(4) D.(2)(3)(4)
2.《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学校教育制度:(1)学前教育;(2)初等教育;(3)中等教育;(4)高等教育;(5)远程教育。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1)(2)(3)(4) B.(1)(3)(4)(5) C.(2)(3)(4)(5) D.(2)(4)(5)(6)
3.《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是:(1)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2)适应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3)教育与保护相结合;(4)警告与惩罚相结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2)(3)(4) B.(1)(2)(4) C.(1)(3)(4) D.(1)2(3)
4.《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我国对未成年人实行(1)个别保护;(2)家庭保护;(3)学校保护;(4)司法保护;( 5 )社会保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1)(2)(3)(4) B.(2)(3)(4)(5) C.(3)(4)(5)(1) D.(4)(5)(1)(2)
5.下列各点属于《教师法》规定教师的义务有(1)进行教育教学的权利;(2)贯彻国家教育方针;A.(1)(2)(3) B.(2)(3)(4) C.(1)(3)(4) D.(1)(2)(4)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题号 答案
1 B
2 A
3 D
4 B
5 D
(3)参加专业学术团体;(4)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二、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6.《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7.《教师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8.《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9.《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10.受教育者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和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题号 答案
6
7
8
9
10
√ × × √ √
二、“课改理论”部分 (一)普教教师必答题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1.新课程的课程目标为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3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三维目标
12.新课程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的管理方式为 A.国家、省、市三级课程管理 B.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C.学校、学生、家长三级课程管理 D.学校、教师、学生三级管理 13.新课程在教材方面实行的是 A.教材多样化政策 B.各类教材国家统一核准制度 C.教育行政部门指定使用制度 D.不同教材相互审查制度 14.以下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和初中的必修课程 B.综合实践活动是初中和高中的必修课程 C.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至高中的选修课程
15.下列关于新课程实行的课程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各自独立设置课程 B.整体设置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课程 C.整体设置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课程
D.整体设置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课程,单独设置高中阶段的课程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题号 答案
11 12 13 14 15 D
B
A
C
D
二、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6.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普遍应用,本质上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密度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17.新课程明确指出了学校的课程资源是指教材、图书馆和实验室。 18.新课程规定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小学毕业生实行免试就近升学。
19.新课程要求考试命题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同时应及时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好名次。 题号 答案
16 17 18 19 20 × × √ × ×
20.无论是农村中学还是城市中学的课程均应避免受当地经济的影响,确保完成国家的统一课程。
(二)职教教师必答题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1.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 )教师队伍建设。
A.双师型 B.理论型 C.实践型 D.研究型
12.职业学校要按照( )的工作方针,分区域、分层次、分专业稳步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A.理论先导、点上实验、面上推广 B.实践先导、点上实验、面上推广 C.理论先导、区域实验、面上推广 D.实践先导、区域实验、面上推广
13.组织开发( )大类专业课程,探索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