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性目标:加深对各种材料的认识,能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 (2)情感性目标:体验创作的乐趣。
(3)能力性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不同材料设计制作的能力。 (4)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收集、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探寻制作、装饰鱼的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教学难点: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具准备:海洋音乐、不同材料制作的鱼、自制的钓鱼工具、游戏活动用品、各种材料。
学具准备:各种纸材、布材、有体积感的轻巧的材料(如塑料瓶、蛋糕盘等)、剪刀、胶水、彩色回形针、彩线、一根细竿、双面胶、透明胶、美工刀、画笔等。
教 学 过 程 撕纸游戏 借形画鱼 (1)观察、回答。
(2)撕纸游戏:随意撕出任意形。
(3)学生尝试在撕出的形状中添画装饰,使之变成一条鱼。 认识材料 借物做鱼 (1)认识材料。 (2)学习设计制作方法。
(3)根据收集到的材料讨论、交流设计构思。 (4)利用各种材料和多种方法制作鱼。 钓鱼活动感受创造的乐趣 (1)学生添做挂环。
(2)讨论将做好的鱼用来做什么? (1)当挂饰,美化教室居室。
(2)做钓鱼的游戏玩。 (3)制作钓鱼竿。 (4)学生进行钓鱼比赛。 课后 小 结
请学生谈创作与活动的感受,教师总结。
第17课 好吃的水果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应会: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学习材料
(1)师生各自找来自己最喜爱的水果,作为感知材料。 (2)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表现工具。 教学活动
(1)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形式导入,如: 身披鱼鳞盔甲, 头顶公鸡尾巴。 动物园里没有, 热带水果有它。 (打一水果答案:菠萝) 一颗一颗又一颗, 颗颗玉珠缀碧萝。 不是珠宝不能戴, 甜甜滋味人人爱。 (打一水果答案:葡萄) (2)教授新课 ①游戏:
在同学之间\出有关水果的谜语--4猜谜语--回忆、观察、对比\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观察、回亿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
②观察分析:
结合图片或录像,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水果。 出示同学自带的水果,咬一咬、尝一尝、想一想。 分析: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
回忆:你最爱吃什么水果?它怎么好吃?你记得上次吃它时的样子吗?是甜甜的很陶醉还是被酸倒了牙?
②欣赏:
a.趣味性:教师尝试以一种童话的语言激
发学生带着想象去欣赏画面。如书上一幅作品表现一个小女孩对西瓜的喜爱,她吃完了甜甜的西瓜,满足地躺在那里,还在想:如果有一间大大的西瓜屋子,还可以在西瓜皮上开个小门小宙,能天天住在里面,多好啊……
b.多样性:艺术作品的面貌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在形式上可以启发学生以多种手
段、风格进行个性表现。 (3)学生完成作业
①讨论:你想表现什么水果?是以水果为主还是以人物神态为主? ②如何表现出好吃的水果? (4)教师辅导
了解学生想法,帮助解决作业中的问题。
对于创作及制作能力不太强的同学,采取同学及老师共同激发、共同帮助的方法进行辅导。
(5)展示评议作业
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相结合。 (6)总结。
18课 伙伴(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认知:学习简单的观察、欣赏艺术品,区分中国传统国画和西方油画雕塑、摄影不同表现形式的方法。
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学习和提高学生表达自己艺术感受和描述作品、讲述故事的能力。
情感:培养学生珍惜友情,真心友善待人待物。爱护珍视生命的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