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幼伟《孝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就是把社会中的人各就其关系,排定其彼此名分地位,而指明相互间应有之情与义,要他们刊时顾名思义??伦理关系即表示一种义务关系,一个人似不为自己而存在,乃仿佛互为他人而存在者。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材料三 在处于温饱与饥饿之间的农业社会里,生存是一个永恒的挑战,所以“家”的功能很难超出利益交易和保险互助,温情脉脉会过于奢侈,这种社会可能必须要有“刚性”的家庭结构,要阉割个性,否则“家”之内的经济交易就很难有确定性,这就是儒家以及任何传统农业文化的共性。
一旦强制性的经济责任不再存在于父子、兄弟之间,父亲没必要再以一副威严不可亲近的面孔出现在儿女面前,用不着强制儿女无条件地听自己的话并要求在父母讲话时儿女不能还嘴,而儿女则可从“孔家店”中解放出来。父母与儿女间、兄弟姐妹间因经济利益关系引发的张力也就消失了,他们之间可以更平等地注重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让亲情、友情成为家庭关系的主旋律。
──陈志武《对儒家文化与儒家“孝道”的反思》
材料四 然秦后两千年来,其政体为君主专制,养成大多奴颜婢膝之国民。子弟受大家族之庇荫,依赖父母,久成习惯。学术上既受文字束缚之苦,又标“受用”“默识”之旨,故缺少论理学之训练,而理智极不发达。此乃吾族之受病处。
──《明日之中国文化》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古代儒学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的观点,说明农业文化的特点。依据材料三,分析这一特点产生的原因。
(3)材料三认为家庭关系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4)材料四认为儒家思想的缺陷是什么?以上材料对儒家思想的总体认识是什么?
26.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特点及其影响。解答时要注意设问角度,要求从材料中归纳的要充分依据材料,要求结合所学知识的,要在归纳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
答案:(1)儒学是以“孝”为核心的伦理文化;伦理关系是一种义务关系。 (2)特点:家庭结构是刚性的等级尊卑关系,个人需要服从于整体的需要;家庭的功能是维持经济交易和保险互助。
原因:农业社会严峻的生存挑战。 (3)变化:由强制性经济功能向情感交流功能转变;由等级森严向平等交流转变。原因: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市场交流代替家庭互助。(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
(4)缺陷:个人独立意识淡泊;缺乏理性。认识:儒家思想建立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之上,以适应农业文明的需要为出发点;家庭关系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