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记叙文写作指导:欲扬先抑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16:19:1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记叙文写作指导:欲扬先抑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 2、运用这种方法写一种动物或人 。 二、教学过程:

(一) 导语:虽说文无定法,但是毕竟是有法可循的。我们常常读到那些大家们的名作,会感到身临其境,自己很快就能融入其中,那是因为他们非常娴熟的运用了很多写作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写作方法——欲扬先抑

先说一个趣味故事:

传说,唐伯虎应邀出席一财主婆甲子寿宴。轮到他致祝寿词时,遥指寿星开口便道:“这个婆娘不是人!”在座者个个目瞪口呆。气氛尚未缓和,他话锋一转:“九天仙女下凡尘”主家宾客舒了口气,不待情绪安定又爆出第三句:“生的儿子都是贼!”满座皆惊,无不怒目而视。不料,唐伯虎笑着妙语回天道:“偷来幡桃献娘亲。”引得众人开怀大笑,掌声雷鸣。

(二)课时内容: 1、欲扬先抑的概念:

1)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写文章经常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欲扬先抑,是一种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作用: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父亲》:“我从小就恨我父亲,父亲也同样恨我。”开篇简短两句话,欲扬先抑,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恨,是因为父亲对我严厉要求。写父亲恨我是因为我贪玩不争气,然而正是父亲对我的严厉管束,才是我改掉了坏习气,学习上有了很大进步。这种开头法,可以说别具一格。

2)“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战国策》中有一段“冯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

3)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2.课文举例——《蝉》《阿长与山海经》

1

【点评】课文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阿长与山海经》围绕阿长写了七件事:喜欢切切察察,睡相难看,元旦有许多古怪仪式,知道一些繁琐的道理,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给我买《山海经》。

“欲扬先抑”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写作技巧。退是为了进。“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

名家作品欣赏

小思

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有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抖没有声响。它就是在树上知知不休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声音却那么的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里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要好好的活过。 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聒聒!

丑石 贾平凹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

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

2

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顽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3.详略的处理

采用欲扬先抑这种写法还要注意详略得当,注意“抑”“扬”的作用,正确把握两者的关系。一般来说这种构思法要抑少扬多,“抑”的部分要先写,起铺垫作用,要为“扬”蓄势,与“扬”的部分相比要“略”。“扬”的部分后写,是文章的重点,是要详写的地方,也是揭示作者写作意图,点明文章中心的地方。

《阿》讲长毛的故事,替我买《山海经》详写 学生习作

丑 猫

我常常遗憾,家里怎么不知从哪儿跑来了这么一只丑猫!你看,它那又瘦又小的身体好像还没有一只大老鼠重,一身又黑又短又乱的毛也不知为什么被火烧焦了一大块,给它那本来就

3

难看的面目又增添了一些丑陋的痕迹。它真是只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猫啦!它的样子甚至使人一看就感到害怕,所以许多小伙伴都不敢来我家和我玩儿,这使我感到孤单,也越来越讨厌这只丑猫了。

不只是我,就连姥姥也对它有一种反感,我一出去玩儿,就叫我把它抱走丢掉。可是这个“跟屁虫”一次又一次神出鬼没般地回来了。不论想什么办法都赶不走它,气得我有时狠狠地踢它两脚,却也对它无可奈何,最后只好任凭它留在家里。

稍稍能得到一点安慰的是,我们吃剩下的饭粒和菜渣等它都能帮助打扫干净,可是它要是吃多了,还会拉在屋里地上呢!

我家住的是平房,所以常常闹耗子。姥姥和妈妈放点儿东西总是提心吊胆的,三天两头地要查看查看,做了不少重复劳动。可自从丑猫来到我家后,老鼠似乎越来越少了,丑猫呢,却一天比一天高兴,好像打了胜仗似的。有时,丑猫还发出几声嘶哑的叫声,每当这时候,妈妈就对我说:“它可能是抓到老鼠了,向咱们报功呢。”我却把头摇成拨浪鼓,这怎么能让人相信呢?

有一天,我正在家里写作业,忽然见一只大个老鼠窜到了我的桌子底下,我吓了一大跳,慌乱中,书、本、文具盒等碰掉了一地。这声音惊醒了正在一旁酣睡的丑猫,它看见这只又肥又大的老鼠,睡意顿时消失了。它瞪亮了眼睛,死死地盯着老鼠,悄悄地匍匐前进,再慢慢地躬起脊背。突然,它的身躯像拉满了的弓箭被弹开了一样,猛地向老鼠纵跃过去,一下子就准确地、牢牢地把大老鼠扑在了爪下。它的爆发力,它的速度,把在一旁心惊肉跳的我都看呆了。片刻,它又把爪子松开了。这时我想:“唉,真是个蠢货!抓住了老鼠还把它放了。”可出乎我意料,那只大老鼠此时已吓得浑身发抖,无力逃跑了。丑猫把老鼠拨来拨去地玩儿了一会儿后,才把已经半死的老鼠大口大口地吞进肚里。我终于知道了,原来这只丑猫还真是捉老鼠的功臣呢!

它实实在在是一只丑猫,也实实在在是一只勇敢的猫。有时我看着它,倒觉得它变得越来越可爱了呢!

4

搜索更多关于: 记叙文写作指导:欲扬先抑 的文档
记叙文写作指导:欲扬先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vosc14upl0weks4q8jb3z01x0bvw200n7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