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分)C 6.(2分)B
7.(2分)?缺乏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习惯(1分);?纵容无知对规范的冲击(1分)。
8.(4分)【示例1】无需修改(1分)。划线句严谨而规范地(1分),使用了“应该”“首先”“排他”等限定性的词语以及选择疑问句式(1分),表达了作者的态度和看法:语言输入系统应该首先符合语言的规范合理使用(1分)。 【示例2】应该修改(1分)。划线句语言表达冗长拖沓(1分),将语言输入系统两种截然不同的功能定位排列在一个长句子里面(1分),佶屈聱牙,让缺乏复杂单句紧缩能力的读者很难把握作者观点倾向(1分)。
评分说明:明确态度1分;句式特点1分,分析1分;造成的效果或后果1分。 9.(4分)【示例1】赞同本文作者的观点看法(1分),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言系统输入系统应该遵循语言规范(1分),服务于业务使用、方便书面语乃至学术写作(1分),以纯正守则的数字化书写方式,重塑国人的规则意识(1分)。
【示例2】作者认为: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言系统输入系统应该遵循语言规范(1分)。本人不以为然(1分)。语言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语言输入应该鼓励日新月异的新名词和新术语(1分),无论是业务需求还是娱乐需求,应该兼容并包,这样才不至于墨守成规落入僵化的思维意识中(1分)。
评分说明:明确态度1分;作者观点概括1分;支撑自己的理由2分(要求理由之间以及理由与观点之间具有逻辑性)。
青浦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16分)
情与辞 朱光潜
①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显著的如喜、怒、爱、恶、哀、愁等情绪,微妙的如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文学当作一种艺术看,也是如此。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文字有言情、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用,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若不然,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如账簿、图表、数理化教科书之类。不过这种界线也很不容易划清,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是容易为理、事、物所触动的。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有几分文学性,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我们不运用言辞则已,一运用言辞,就难免要表现几分主观的心理倾向,至少也要有一种?理智的信念?,这仍是一种心情。
②行文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种情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种情致,这就是思想分内的事,最后要找出适当的文辞把这内在的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文艺先须有要表现的情感,这情感必融会于一种完整的具体意象,即借那个意象得表现,然后用语言把它记载下来。
③我特别提出这一个学说来,用意是在着重这三个步骤中的第二个步骤。这是一般人所常忽略的。一般人常以为由?情?可以直接到?辞?,不想到中间需经过一个?思?的阶段,尤其是十九世纪浪漫派理论家主张?文学为情感的自然流露?,很容易使人发生这种误
解。在这里我们不妨略谈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和分别。艺术(art)原义为?人为?,自然是不假人为的;所以艺术与自然处在对立的地位,是自然就不是艺术,是艺术就不是自然。说艺术是?人为的?就无异于说它是?创造的?。创造也并非无中生有,它必有所本,自然就是艺术所本。艺术根据自然,加以熔铸雕琢,选择安排,结果乃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换句语说,自然需通过作者的心灵,在里面经过一番意匠经营,才变成艺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全在?自然?之上加这一番?人为?。
④这番话并非题外话。我们要了解情与辞的道理,必先了解这一点艺术与自然的道理。情是自然,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人人都知道文学不能没有真正的情感,不过如果只有真正的情感,还是无济于事。你和我何尝没有过真正的情感?何尝不自觉平生经验有不少的诗和小说的材料?但是诗在哪里?小说在哪里?浑身都是情感不能保障一个人成为文学家,犹如满山都是大理石不能保障那座山有雕刻,是同样的道理。
⑤一个作家如果信赖他的生糙的情感,让它?自然流露?,结果会像一个掘石匠而不能像一个雕刻家。雕刻家的任务在把一块顽石雕成一个石像,这就是说,给那块顽石一个完整的形式,一条有灵有肉的生命。文学家对于情感也是如此。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 ?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在沉静中加过一番回味,情感才由主观的感触变成客观的观照对象,才能受思想的洗炼与润色,思想才能为依稀隐约不易捉摸的情感造出一个完整的可捉摸的形式和生命。这个诗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一切文学作品。
⑥这一番话是偏就作者自己的情感说。从情感需经过观照与思索而言,通常所谓?主观的?就必须化为?客观的?,我必须跳开小我的圈套,站在客观的地位,来观照我自己,检讨我自己,把我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行动姿态当作一幅画或是一幕戏来点染烘托。古人有?痛定思痛?的说法,不只是?痛?,写自己的一切的切身经验都必须从追忆着手,这就是说,都必须把过去的我当作另一个人去看。我们需要客观的冷静的态度。明白这个道埋,我们也就应该明白在文艺上通常所说的?主观的?与?客观的?分别是粗浅的,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客观的?,连写?主观的经验?也是如此。
⑦但是一个文学家不应只在写自传,独角演不成戏,虽然写自传,他也要写到旁人,也要表现旁人的内心生活和外表行动。许多大文学家向来不轻易暴露自己,而专写自身以外的人物,莎士比亚便是著例。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心理变化在他们手中都可以写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他们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会设身处地去想象,钻进所写人物的心窍,和他们同样想,同样感,过同样的内心生活。写哈姆雷特,作者自己在想象中就变成哈姆雷特,写林黛玉,作者自己在想象中也就要变成林黛玉。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也就应该明白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主观的?,所写的材料尽管是通常所谓?客观的?,作者也必须在想象中把它化成亲身经验。
⑧总之,作者对于所要表现的情感,无论是自己的或旁人的,都必须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体验过也观照过;热烈地尝过滋味,也沉静地回味过,在沉静中经过回味,情感便受思想熔铸,由此附丽到具体的意象,也由此产生传达的语言(即所谓?辞?),艺术作用就全在这过程上面。
(选自《美学散步》 有删
改)
6.第①段画线词语“理智的信念”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7.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3分) 8.对于第⑤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认为如果只是任情感自然流露,必然无法成为成功的作家。 B.作者将创作文学作品比喻为雕刻艺术品,使说理生动形象。 C.文中引用华兹华斯的名言,说明创作诗歌时只需要情感即可。 D.作者认为情感只有经过思想的打磨锤炼,才能具有形式和生命。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文艺中的情,必定先要借助具体的意象作为载体,再诉诸于辞。 B.自然与艺术处于完全对立的地位,没有关联,也绝对无法融合。 C.文艺创作中,表述“主观的经验”时,也需要客观冷静的态度。 D.作家在表现情感时,既要做到放乎情感于其内,又能客观观照。
10.第⑥段中说“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客观的’”,而第⑦段又说“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主观的’”,前后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5分)
答案
(6-10)16分 6.各类著作在客观地说理、叙事、状物时,往往会带上主观的情感。(2分)
7.运用比喻,/将文学中的情感比喻为满山的大理石,形象生动地说明只有情感,而不经过思想的洗练与润色,是不可能创作出文学作品的。(3分) 8.C (3分) 9.B(3分)
10.(共5分)不矛盾,两段的着眼点不同。(1分)第⑥段是从写自己的切身经验的角度而言,需要客观、冷静的态度,这样才能在作品中寄托深刻的思想,因而说“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客观的”。(2分)第⑦段是从刻画自身以外的人物的角度而言,因而在创作时,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主人公身上,因而说“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是主观的”。(2分)
金山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5—9题。(16分)
中国画的生命“线”
①世界上任何门类的艺术,都有其特定的表现方法。从原始的洞窟壁画到后期成熟的绘画,线条渐渐成为造型艺术的重要词汇,被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们广泛采用。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笔墨法造型,是中国画的突出特点。线条虽不是中国画所独有,但它在中国画中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有其独特的生命历程,它的巨大意义非同凡响。
②从广义来讲,绘画的线造型艺术,包括东西方绘画之中所有的用线法则。例如:西画的素描、速写和色彩的笔触;中国画的白描造型艺术手法,以及在中国画创作中,毛笔在宣纸上体现出来的各种痕迹。而我们这里所说的线主要指在东方绘画造型过程中,画家笔随心运,以一管千年流传的毛笔,表现大千世界之中茫茫宇宙时空、万千物态运转不息的勃勃生机。线,不仅表现了画家的丰富情感,而且表现了宇宙大化的升级,是画家的情感与宇宙运转天人合一的过程。【甲】
③在中国画古老的用线艺术理论中,很早就把线提到了重要的地位。魏晋著名画家谢赫的“六法”论中,就将“骨法用笔”列在了第二位。“骨法”在这里指的就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手法。中国人巧妙地制造了各种不同的毛笔,并运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或干湿浓淡,或轻重缓急,或抑扬顿挫,藉以在宣纸上表现形体、空间、结构、明暗、质感、量感、神韵以及画家的个性与情感。
④中西方绘画可以说都是从线条开始的。不同的是,中国画在造型中始终以线条为主,以面为辅,并把以线为主的造型程式发展到极致,而西画则从线造型走向了明暗和色彩的面造型。当然,西画中也不乏线造型之精华,西方画家也出现了像波提切利、米开朗琪罗、荷尔拜因、安格尔、梵高、马蒂斯、毕加索等十分注重运用线条的画家。但是,西方的线主要是为了精确描绘物体的真实感,偏重自然科学、物理,线条表现形体在空中准确的位置。传统意义上的西画中的线条,从属于表现对象,离开了所要表现的形体、结构、明暗等具体内容,线条本身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而在中国画中,线条的作用则远远超出了塑造形体的要求,无论创作过程还是欣赏过程,多偏重心灵的感悟和游历。【乙】作为表达作者的意念、思想、情感的手段,中国画的线条与它所描绘的形体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依附关系,在创作过程中,画家赋予线条以生命力,线条本身已经进行了眼、心、手抽象加工过程。因为在表现物体时,画家不为物驱使,获得了极大的自由,画家可以更多地追求形体之外的东西,并赋予它更多的内涵,使线条本身便具有某种意义,有了脱离形体而单独存在的美学价值。
⑤正因为中国画的线条不为事物的表象所局限,所以能更深刻地、更本质地表现人的性格和情感,同时也使线条带有了画家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用笔的韵味来分,有的线条充溢着骨力、气魄和神韵,给人以庄重、崇高、典雅之感;有的线条洒脱、飘逸,表现出活泼轻松的情趣;有的线条刚健、挺拔,洋溢着豪放、雄浑、阳刚之气;有的线条浑厚苍劲、沉着稳重,充实着丰盈的内涵;有的线条质朴天真,透露出天然去雕饰的美感;有的线条古朴拙厚,展现着斑斓的金石韵味;有的线条遒劲酣畅,自由流动,如烟云舒卷,龙蛇出没。【丙】因此,中国画线条的笔墨功夫,是中国艺术家终身探求的一个根本课题。无论直线、曲线,它们的审美特征各不相同。直线表示力量、稳定、生气、刚强;曲线表示优美、柔和以及运动感;折线给人以上升、下降、断续的感觉;水平线表示安定;斜线令人兴奋、迅速、骚乱。英国著名的画家和美学家威廉?荷迦兹在《美的分析》中则指出,波状线比任何线条“都更能创造美”,可以称之为“美的线条”,它“灵活生动,同时朝着不同的方向旋绕,能使眼睛得到满足,引导眼睛追逐其无穷的多样性”,极富吸引力。【丁】但是,以上所列举的种种对线条的解释,无论从物理上的还是从心理上,都是从线条本身所具有的最简单的表面含义来分析,从形式美的法则来研究。中国画用线的造型艺术语言,具有更深一层的独特含义,它与西方绘画中的线的作用迥然不同。作为中国画特定的语言符号体系,线——是画家的情感移入、生命流淌的血液,是积一笔乃至千万笔的生命之线,是完成画家在世俗环境中,心理出世“天人合一”的主要媒介。 (有删改)
5.(2分)简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6.(3分)简析中西方绘画在线条运用上的不同之处。 7.(3分)赏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