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
[设计意图:用短路的方法加强电流,蕴涵了“电流越强,磁性越大”的思想。但短路不是加大电流的常用方法,必须让学生明白短路的危害及正确的操作方法,所以我这里采用讲解配合演示的方法,加大了指导力度。]
(二)利用通电线圈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你还有其他办法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一些?
预设学生的想法:A.电池多用几节; B.加粗导线; C.去掉绝缘外皮;D.多几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等。
把多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指南针的方法,会不会磁针偏转 更明显呢?
讲授绕线圈的方法与实验方法。
质疑:A:给线圈通上电流,线圈会产生磁性吗?
B.试试线圈的各种放法,怎么放置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学生实验,巡视指导)
汇报总结:将导线绕成线圈,套住指南针竖着放,小磁针偏转的角度会更大。 [设计意图:利用线圈是另一种能让磁针发生较大幅度偏转的方法,但绕线圈是一个难点,因此作了充分的指导。另外放手让学生去做实验,学生会发现不同的放置方法,结果是不一样的,更加体现科学探究的开放性。]
五、课堂小结,延伸产生新的问题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探索发现,我们来回顾两个探究实验: 实验一:电流产生磁性;电流越强,磁性越大 实验二:线圈越多,磁性越大。
那么线圈的圈数多少、线圈的圈的大小会影响小磁针偏转的角度吗? 会不会跟磁铁那样也存在两极?……总之,电和磁之间还存在着许多的奥妙,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们会进一步探究。
作业:思考:电能产生磁,那么磁能不能产生电?
八、教学反思
本课的实验材料很多,例如电池盒、电池、导线、小磁针等,如果哪一个小
5
……………………………………………………………最新资料推荐…………………………………………………
组电路出现故障灯泡不亮,那么这个小组的实验将无法进行。因此在上课前我将每一组的实验材料都试过,确定是否正常,另外还多准备了几组材料,以防课上出现意外影响实验。因此,材料的准备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可靠基础。
本节课在原来的教材基础上做了几点改变:
1、教材中的第二个实验是电路短路时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的关系,因为短路时电流大,容易使电池发热,从而烧坏电池。所以改实验我采用指名学生上台与老师配合演示,加于解说强调:短路电流增大,偏转角度变大。
2、由于我们准备的导线较粗,实验效果较明显,所以在实验二:探究通电线圈和指南针中将原来的绕10圈改为4圈;将在短路情况下进行实验改为在正常电路中进行。
教学中还存在不足: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语言的组织,提问的技巧等教学经验上都还有所欠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预留足够的发言时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节奏太过紧凑;在实验过程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力度不够。
九、指导老师简评
该设计采用视频导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经历了组装电路和观察电流产生磁性的现象以及增大电流和增加线圈能使磁性增加的做法;引导学生由现象思考电和磁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十、个人简介
蔡燕瑜,女,中共党员,12年毕业于闽江学院物理学专业。今年9月刚到紫湖小学任教。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