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①∵此函数可化为 y=3+,不符合反比例函数的形式,
∴不是 y 关于 x 的反比例函数,故本小题错误;
②∵反比例函数 y=(k>0)中,当 x>0 时,y 的值随着 x 的增大而减小,
∴函数 y=3+中,当 x>0 时,y 的值随着 x 的增大而减小,故本小题正确;
③∵一次函数 y=3 与 x 轴只有一个交点,
∴函数 y=3+与 x 轴只有一个交点,故本小题正确;
④∵反比例函数 y=(k>0)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函数图象关于点(0,3)成中心对称,故本小题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先根据题意把原函数化为 y=3+的形式,再由一次函数 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二、认真填一填(本题有 6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注意认真看清题目的条件和要填写的内 容,尽量完整地填写答案.)
11.在直角坐标系中,点(﹣4,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4,﹣1) . 【考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分析】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答案. 【解答】解:点(﹣4,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4,﹣1), 故答案为:(4,﹣1).
【点评】本题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互 为相反数.
12.已知 5 个数据的平均数是 7,另外还有 3 个数据的平均数是 k,则这 8 个数据的平均数是
(用关于 k 的代数式表示). 【考点】加权平均数.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先求出 5 个数据的和和另外 3 个数据的和,再把这些和相加除以 8 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5 个数据的平均数是 7, ∴这 5 个数据的和是 7×5=35, ∵另外还有 3 个数据的平均数是 k, ∴另外 3 个数据的和是 3k,
∴这 8 个数据的平均数是
故答案为:
.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 5 个数据的和和另外 3 个数据的和是解题的关键.
13.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是 140°,则这个多边形是 九 边形.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分析】首先求得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的度数,用 360°除一个外角的度数即可求得多边形的边数. 【解答】解:180°﹣140°=40°, 360°÷40°=9. 故答案为:九.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是 360°求解是解题的关键.
14.关于的 x 一元二次方程 2x2+mx﹣m+3=0 的一个根是﹣1,则 m 的值是 根 是
.
,方程的另一个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分析】由于 x=﹣1 是方程的一个根,直接把它代入方程即可求出 m 的值,然后解方程可以求出方 程的另一根.
【解答】解:∵x=﹣1 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2x2+mx﹣m+3=0 的一个根, ∴2×(﹣1)2﹣m﹣m+3=0,
∴m= ,
将 m=代入方程得 4x2+5x+1=0, 解之得:x=﹣1 或 x=﹣.
∴方程的另一根为 x=﹣,
故答案为: ,
.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定义,把方程的根代入原方程就可以确定待定系数 m 的值, 然后解方程就可以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
15.在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设点 P(1,m)在函数OPQR,则 OP= 2 ;若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以 OP 为边作正方形
经过点 Q,则 k= 2 或﹣2 .
【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把 P(1,m)代入
即可求得 m 的值,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 OP 的长,作 PM⊥x 轴
,从而求得 Q 的
于 M,QN⊥PM 于 N,通过证得△POM≌△QPN,得出 PN=OM=1,NQ=PM=坐标,把 Q 点的坐标代入
即可求得 k 的值.
第 10 页(共 19 页)
【解答】解:∵点 P(1,m)在函数 的图象上,
∴m= , ∴P(1, ), ∴OP= ∵OM=1,PM=
∴tan∠POM=
=2,
如图,作 PM⊥x 轴于 M,QN⊥PM 于 N,
, = ,
∴∠POM=60°, ∴∠OPM=30°
∴∠QPN=90°﹣30°=60°, ∴∠POM=∠QPN, 在△POM 和△QPN 中,
∴△POM≌△QPN,
∴PN=OM=1,NQ=PM= , ∴Q1(1+, ﹣1), 同理证得 Q2(1﹣ ,1+), ∴k=(1+)×( ﹣1)=2,或 k=(1+故答案为 2,2 或﹣2.
)(1﹣)=﹣2,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勾股定理的应用,求得 Q 点的坐标是解题的 关键.
16.如图,在四边形纸片 ABCD 中,AB=AD,CB=CD,∠B=∠D=90°,∠A=135°.将纸片先沿直 线 AC 对折,再将对折后的图形沿从一个顶点出发的直线裁剪,剪开后的图形打开铺平.若铺平后 的图形中有一个是面积为 的平行四边形,则 CD= 2+ 或 2+2 .
第 11 页(共 19 页)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剪纸问题.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裁剪的方法得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有两个,分别利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 股定理得出 CD 的长. 【解答】解:如图 1 所示:
延长 BE 交 CD 于点 N,过点 A 作 AT⊥BE 于点 T, 当四边形 ABED 为平行四边形, ∵CD=BC, ∴四边形 ABED 是菱形,
∵∠ABC=∠ADC=90°,∠BAD=135°,AD∥BN,AB∥DE,
∴∠ABT=45°,∠BAT=45°,∠ABT=∠DEN=45°,∠END=90°,∠NDE=45°, ∵四边形 ABCE 面积为 2 , ∴设 AT=x,则 AB=BE=ED= x, 故 x×x=2 ,
解得:x= (负数舍去), 则 BE=ED=2,EN= ,
故 DC=DN+NC= + +2=2+2 ; 如图 2,
当四边形 AECF 是平行四边形, ∵AE=AF, ∴平行四边形 AECF 是菱形, ∵∠B=∠D=90°,∠BAD=135°, ∴∠BCA=∠DCA=22.5°, ∵AE=CE, ∴∠AEB=45°,
第 12 页(共 19 页)
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