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类上声,调值214。
2.古调类与普通话调类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演变规律的明显特点是什么?
普通话调类是从古调类演变发展而来的。演变规律的明显特点是古调类的入声已经消失,它们中的次浊声母宇(m、n、l、r声母字)都归入普通话的去声;而全浊声母的人声字归入普通话的阳平。至于清声母字分别归入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演变规律的另一个明显特点是古调类上声中全浊声母字都归入普通话的去声,所以普通话的上声字比古调类上声字要少,而去声字却比古调类的多。
3.用普通话读下列汉字,调值相同的归为一类: 调值相同的是:
(1)同为55的有嗔chyn 、珂ky、轇jiüo、幧qiüo,属阴平调类。 (2)同为35的有集j?、帼guè、砻lèng、湉tián,属阳平调类。 (3)同为214的有舨bǎn、愀qiǎo、牾wǔ、葸xǐ,属上声调类。 (4)同为51的有 缔d?、轪dài、菉lù、舐sh?,属去声调类。
4.没有入声方言区的人,要知道哪些字是入声字是很难的。但有相当一部分入声字可以根据普通话的读音来辨别,查查资料,你能说出几条主要规律供参考吗?
我们能说出的主要规律是:
(1)属于鼻音韵母的字肯定不是入声宇,如“安、景、红、寻、城”等等。
(2)读zi ci si和er的宇肯定不是入声宇,如“资、此、私、二、而”等等。
(3)读zhuo、chuo、shuo、ruo和fa、fo的字肯定是入声字,如“卓、绰、说、若、法、佛”等。 (4)?e韵的字,除“瘸qu? 、靴xuy”两个字以外,都是^声宇,如“略、决、虐、确、学、月”等。属于(3)、(4)两类的常用入声字有五十个左右。
(4)声母是b、d、g、j、zh、z的阳平字都是入声宇,如“别、敌、革、急、竹、择”等。属于这类常用入声字比较多,共有一百个左右。总之,(3)、(4)、(5)三类其有常用入声字一百五十多个。这样,就掌握将近一半常用入声字了。
5.两个方言调类相同,调值是否相同?调值相同,调类是否相同?举例说明。
两个方言调类相同,调值不一定相同。例如同是阴平调类,天津话的调值是11,沈阳话的调值是33,济南话的调值是213。
两个方言调值相同,调类也不一定相同。例如调值同是213的沈阳话、济南话、沈阳话的调类是上声,济南话的调类却是阴平。调值同是33的长沙话、广州话,长沙话的调类是阴平,广州话的调类是阴去。
(五)语音补充练习答案五
1.普通话音节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六个汉语拼音字母)来拼写(如“窗”)
(2)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每个音节总要有元音,元音符号可以多至三个,并且连续出现,分别充当韵头、韵腹和韵尾(如“郊”)。如果一个音节只有一个音素,这个音素除极个别外都是元音。
(3)音节可以没有辅音(如“俄”)。辅音只在音节的开头或末尾出现(如“双”),在音节末尾出现的辅音只限于n和ng。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音节。
(4)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小能没有韵腹(主要元音);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2.列表分析下列各音节的结构方式,指出在分析中容易犯的错误。
在分析中容易犯的错误是:
(1)把“月”的声母分析成y,韵头分析戚u,韵腹分析成e。 (2)把“决”的韵头分析成u,韵腹分析成e,性质同(1)。
(3)把“誓”的韵腹分析成i。类似的还有“四s?”,不要把韵腹误为i,而应是-i[]。 (4)把“而”的韵腹分析成e,韵尾分析成r。
(5)把“酒”的韵头分析成i,韵腹分析成u。容易犯类似错误的还有“灰hu?”、“hún馄”等,分析时不要把i、u误为韵腹,省写的e字母才表示韵腹?、e的。
3.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主要是由什么决定的?举例说明。
普通话的声母、韵母配合规律主要由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的四呼关系决定的。声母的发音部位如果相同,和韵母的配合关系一般也相同。如声母的发音部位是舌尖中音d、t、n、1,那么它们和韵母的配合关系一般也相同,如都能和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韵母相拼,除n、l外,不和撮口呼韵母相拼。再如声母的发音部位同是双唇音的b、p、m,它们和韵母的配合关系也相同,如都能和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的(u)相拼,不和撮口呼相拼。反过来说,属于同一呼的韵母,和声母的配合关系一般也相同。如属于齐齿呼的韵母,i、ia、ie、iao、iou、ian、in、iang、ing也能和双唇音b、p、m相拼或d、t、n、l相拼。
4.写出同“开、齐、合、撮”四呼韵母相拼的声母。声母j、q、x能同哪些呼的韵母相拼?g、k、h能同哪些呼的韵母相拼?
同“开、齐、合、撮”四呼韵母相拼的声母是舌尖中音n、l。声母j、q、x只能同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9、k、h能同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
5.《汉语拼音方案》将e、u兼作两个元音音素,将i兼作三个元音音素,它们在使用时不会发生混淆吗?为什么?
e可以兼作两个元音音素e和?,e是舌后、不圆唇半高元音,?是舌前、不圆唇半低元音。?单独成音节只有语气词“诶”或叹词“欸”,使用频率并不高。为了和ei区别,所以书写时加上“^”符号。?主要用于i、?的前后,成为ie、?e、ei、uei。而e只用于单元音韵母,不可能出现在i、?的前后,所以ie、?e和ei、uei中的?,拼写时省去上面的符号“^\,也不会和e混淆。
u可以兼作两个元音音素u和?,u是舌后、圆唇、高元音,?是舌前、圆唇、高元音。它们也不会产生混淆,因为:
(1)单独成音节时,u写成wu,?写成yu,省略两点。
(2)和声母构成音节时,?主要拼j、q、x;u不拼j、q、x;?可以写成u,省略两点不会误成u,如 “居jū”、“去qù ”、“宣xuün”。
(3)u和?都可以和n、l构成音节,书写时?不省略两点,如“女n?”、“吕l?”。
i可以兼作舌面元音i,舌尖前元音-i[]、舌尖后元音-i[]三个元音音素。但也不会发生混淆,因为舌面元音i可以独立成音节。独立成音节时写成yi,如(衣yi);-i不能独立成音节,舌尖前元音-i[],必须用在z、c、s的后面,舌尖后元音-i[]必须用在zh、ch、sh、r的后面,如知zh?、迟ch?、诗sh?、
日r?。
6.从音节的连写规则看,为什么说下面句子的拼写是错误的?
音节连写的规则规定,同一个词的音节要连写,词与词分写。句子开头的字母要大写。按着这个规则看,
(1)句有两处错误:一是句子开头的字母没有大写,应把小写字母y,改成大写字母Y;二是“工具”这个词的音节要连写,不应该把工具的“工”和“交际”这个词连在一起写。
(2)句错在把前两个字母都大写了,应该是句子开头的字母“Z”大写,“H”应该小写成“h”。“力量”应连写。不应分写。
(3)句有两处错误:首先是句子开头字母没有大写,应把小写字母m,改成大写字母M;其次是fǎn ?r (反而)的?r前缺少隔音符号“’”应改写成fǎn’?r。
7.下面的专用名词、专用短语、文章标题的连写,都有程度不同的错误,请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1)李玉明,是专用名词,也是一个人的姓名。按规定,姓和名分写,每个部分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玉明”的“玉”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应把小写字母“y”,改成大写字母“Y”。
(2)哈尔滨市,是专用名词,它有表示行政区划单位的词“市”字。拄规定,地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有表示行政区划单位的词,要和地名分开写,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错在表示行政区划单位的词“市”宇,和表示地名的“哈尔滨”连在一起写了,同时“市”宇的第一个字母也没有大写。正确的写法是:Hütrb?n Sh?。
(3)北京师范大学是专用短语。按规定,专用短语中的每个词开头字母要大写,词与词要分写。错在分写这一点没有做到。
(4)关键在于思考是文章标题。按规定,标题可以全部大写,也可以每个词开头的字母大写,有时为了美观,可以省略声调符号。例(4)理应按每个词开头字母大写的方法写标题,但第二个词“在于”和第三个词“思考”开头的字母都没有大写,应改写为Zaiyu Sikao。
8.下面是某些商店、食杂店、服装店出现的拼写错误,改正过来并指出错误的原因。 某些商店、食杂店、服装店出现的拼写错误,应该这样改正: HEIBAITIEJIAGONGZU (黑白铁加工组)。出现错误的原因是把大写字母I误认为Y,(字母Y在拼写时是用来隔音的)另外是平卷舌小分,“组”是平舌音ZU,不是ZHU。
YAODIAN(药店)“店”的大写字母I误写为隔音字母Y。 ZHISENFUZHUANGDIAN (志森服装店),“森”的声母是舌尖前音(平舌音),不是舌尖后音(卷舌音);“服装”的大写字母U,误写为隔音字母W。
JIAYONGdIANqI(家用电器)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混杂,把大写字母D、Q误写为小写字母d、q。
SHUINUANQICAISHANGDIAN(水暖器材商店)“材”的声母是舌尖前音,不是舌尖后音。平卷舌水分造成错误。“水、器、材、店”的韵母都有大写字母I,都误写为隔音字母Y了。
(六)语音补充练习答案六
1.给下列成语注音,按变调标出“一、七、八、小”的调型。
一成不变y? ch?ng bú biàn 一窍不通y? qiào bù tōng 不卑不亢bù byi bú kàng 七拼八凑q? p?n bá c?u 七嘴八舌q? zuǐ bü sh? 七零八散q? l?ng bá sàn 不破不立bú p? bú l? 一毛不拔y? máo bù bá 一五一十y? wǔ y? sh? 2.用国际音标给下列词语标音,调值要标出本调和变调(例如“水果”[?uei21? kuo21?]),然后指出普通话上声变调的规则。[输拼音显音标http://py2ipa.sourceforge.net/py2ipa.htm]
粉笔[f?n21? pi21? ] 浅薄[??i?n21? po21?] 海燕[xai21? i?n?1] 假如[?i?21? ?u3?] 阻力[?u21? li?1] 几何[?i21? x?3?] 火柴[xuo21? t??ai3?] 奶奶[nai21? nai] 总统府[?u?21? t?u?21? fu21?] 米老鼠[mi21? lɑu21? ?u21?] 索马里[suo21? m?21? li21?] 上声变调的规则是:
(1)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35,如粉笔;
(2)上声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的前面,调值由214变21,如假如、海燕等; (3)两个上声相连,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变2 1,如奶奶。
(4)三个上声音节相连,根据词语内部结构的紧密度分出不同层次,然后再按上声变调规律变调,有下面几种情况:
①.三个音节内部结构层次为(A+B)+C,变调形式为(35+35)+214,如总统府。 ②.三个音节内部结构层次为A十(B+C),变调形式为21+(35+2 14),如米老鼠。 ③.三个音节内部结构层次为A+B+C,变调形式为35+35+214,如索马里。 3.儿化和儿化韵是不是一回事?为什么?举例说明。
儿化和儿化韵不是一回事。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例如普通话里的“花儿”[xuar],在发[a]的同时舌尖就向上卷起来,使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音变音色,并不是先念[xua],然后念“儿”[?r]。这种音变现象就叫“儿化”。儿化韵是指产生儿化作用的韵母说的,如“花儿”的韵母[uar]就是“儿化韵”,也叫卷舌韵。
4.举例说明普通话韵母儿化后总数减少的原因。
原因就在于儿化后,韵母的读音往往会发生变化,许多原来不同的韵母,儿化后读音变得相同了。例如:
[i]、[in]一[i?r]鸡儿、今儿
[a]、[ai]、[an]一[ar]把儿、盖儿、盘儿
因此,普通话的韵母儿化后数目就减少了,只剩下六个儿化韵,作诗押韵时,主要用两个儿化韵部。 5.为什么说轻声不是四声外的第五种声调?
轻声不是四声外的第五种声调,因为轻声音节都有它原有的阴、阳、上、去的调值。另外同一个音节在阴、阳、上、去后面变读轻声时,音高并不相同,它没有因定的调值,也不能另立一种调类。
6.北京话里儿化和轻声现象特别多,分辨一下,下列的儿化、轻声现象,哪些算普通话成分,需要我们学习的,哪些不算,需要规范的,为什么?
北京话里儿化和轻声现象特别多,都算普通话成分要全国人民学习是有困难的,也是没
有必要的。一般说来能区别词义和词性的可承认是普通话成分。为此,信儿、头儿、面儿可算普通话成分,牙刷儿、书本儿就不能算普通话成分,而应该算规范对象。把儿化的词和没有儿化的词进行比较,就可以分辨得非常清楚。如:
信儿(消息),与信(书信)不同。 头儿(为首的),与头(脑袋)不同。 画儿(名词),与画(动词)不同。
书本儿与书本,意义、词性没什么区别。牙刷儿与牙刷,意义、词性也没什么区别。
同理,轻声现象也是如此。如轻声的“东西”与不是轻声的“东西”意义不同,轻声的“本事”与不是轻声的“本事”意义也不同,所以这样的轻声现象应该算普通话成分。请比较:
东西(dōng xi,事物)与东西(dōng x? ,方向)不同。
本事(btn shi,本领)与本事(btn sh?,本来的故事情节)不同。至于“殷勤”、“衡量”
第二个音节就不必念轻声了,因为念轻声和不念轻声,意义上并没有变化,当属规范的对象:
7.语气词[a]前面字的尾音是[i]、[u]、[n]、[η]、[]时,读音会发生什么变化?写出[a]音变后的汉字。
前字尾音 [a]的音变 汉字写法 [i] [ia] 呀 [u] [ua] 哇 [n] [na] 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