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现代汉语增订四版补充练习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20:12: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η] [ηa] 啊 [] [a] 啊 (七)语音补充练习答案七

1.举例说明音素和音位的区别。

音素和音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音位是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仅仅是最小的语音单位那只能叫音素,又区别意义,又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才是音位。例如:汉语普通话“柴、茶、长”三个词,音节里包含的主要元音是三个不同的音素,即前a、央A和后ɑ。因为它们是三个小同的元音音素,是三个不同的最小语音单位。即使把三者互换,仅仅是听感上不舒服,却不会区别意义,是一个音位。再如:dōng j?可以表示“冬季”这个词义,如果把两个音节中的辅音音素(声母)改换成送气音就成tōng q?两个音节,它所表示的就是完全不同意义的“通气”了。这样,这两对送气与不送气的辅音音素都各是一个音位。可见,音素的最大特点是最小读音,它不管是否区别意义;音位的最大特点是区分意义,凡能彼此区别意义的音素就分别属于不同的音位。

2.《汉语拼音方案》实际使用的只有25个拉丁字母,它是怎样用15个字母描写普通话32个音素的呢?

《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根据普通话语音的音位系统制订的。它采用了l5个拉丁字母(V除外)分别描写了普通话语音的32个音素。它对25个字母作这样的分类:

元音音素5 个 a o e i u

辅音音素l8个 b c d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x z

y、w不表示音素,元音、辅音总其只有23个字母。《汉语拼音方案》规定了在条件许可下的几种方法增补了另外9个音素。它们是:

增加符号:? ?

兼职: -i[] -i[]

双字母:zh ch sh ng er

这样,就用15个字母描写了普通话的32个音素。

3.用国际音标写出下面四个词语带着重号的音节,指出这些音节共有多少辅音音位,多少元音音位,多少声调音位。

4

特[t?? ] 责[??3?] 讲[?iɑ?21?] 不[pu?1]

这四个音节其有四个元音音位,它们是/?/,/i/,/ɑ/,/u/。五个辅音音位:/t?/,/?/,/?/,/?/,/p/。三个调位:阳平、上声、去声。阳平是“责”,上声是“讲”,去声是“特”和“小”。

4.举例说明元音音位/?/和辅音音位/k/各有哪些音位变体。

/?/的音位变体有[?]、[?]。[?]出现的条件是在单韵母中,如哥[k?]、特[t??]。[?]出现的条件是在鼻韵母中,如横[x ?n]。[?]也可作轻音节韵腹,如的[t?]。

/k/音位的音位变体只有[g],[g]音位变体出现在元音前后如五个的“个”[g ?]。 (八)语言补充练习答案八

1.举例说明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的区别。

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都是重音,既然都是重音,它们的目的应该是相同的,那就是读重音的地方是表意上突出的重点,在这个地方加重音量是为了吸引听众对它的注意。当然它们也是有区别的。区别就在于语法重音是说话时自然就有的,出现在什么地方一般是有规律的。

而逻辑重音是随着感情走的,是随着说话人的表达要求而变化的,它可以和一般的语法重音重合,也可以和一般的语法重音不重合,也就是说它是没有固定规律的。例如下面的一句话:我在听京剧。按语法重音说重音应放在宾语“京剧”上。因为动语带宾语,宾语读重音这是规律。按逻辑重音说,那可就不一定了。哪些词语需要突出或强调,是要根据说话人的要求和情感的发展来确定的。确定的重音位置不同,

句子的意思也不同。比如:

谁在听京剧? 我在听京剧。 .

你在听京剧吗?我在听京剧。 . 你在唱京剧吗?(不,)我在听京剧。 . 你在听什么? 我在听京剧。 ..

可是只有在回答听什么的时候,逻辑重音正好与语法重音重合。 2.简述语法停顿与逻辑停顿的区别。

停顿是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语法停顿是指为反映句子、句群等的结构关系而作的停顿。标点符号是语法停顿的主要标志,段落也可看作是语法停顿的标志。一般说来,停顿最短的是顿号,其次是逗号,再其次是分号,再其次是冒号和破折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停顿时间长些,省略号停顿时间更长。段落之间的停顿要长于句子之间的停顿。但停顿的时间长短不是绝对的,要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准确、恰当地掌握。有时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某一舰点,表达某种感情,而在句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作适当的停顿,这就是逻辑停顿。

3.以下面的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两节诗为例,说明这首诗的节奏及其作用。

语言的节奏是指音节和音节群的有规律的排列组合方式,即句子内部语音间歇和停顿的有规律出现的模式。节奏通过语词之间停顿的频数即顿数来体现。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的两节诗,其节奏为:

远远的/街灯/明了, 3/2/2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3/2/3/2 天上的/明星/现了, 3/2/2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3/2/3/2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2/l/3/2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2/l/3/2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3/3/2/2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2/1/2/3/2

这两节诗从各行的顿数来看,从每一个顿数包含的音节来看,具有循环往复的回环美,既整齐匀称又错落有序,显示出节奏上整齐美与错综美的和谐统一。

4.语调对表达说话人的思想感情有重要作用,以下面提供的语调以及语句重音为条件,读“这篇文章很好”这个句子,说明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这篇/文章/很好↘。(一般性陈述) .....

这篇文章---很好↘。(沉吟) 这篇文章很---好↘。(感叹) 这篇文章很好↘。(那篇文章不好) .

这篇文章很好↘。(非常之好) .

这篇文章很好↗?(一般问句)

这篇文章很好↘!(好得出乎意料之外)

这篇文章很好↗?(升得快而高,表示不太相信) 这篇文章很好↘。(降得快而低,表示极端肯定) (九)语音补充练习答案九

1.汉民族共同语既然“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为什么还有语音规范问题呢?

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北京语音内部还存在一些分歧现象。例如,有—小部分汉字存在一字两读现象:“飞跃”可“读成fyi yua,也可读成fyi yào;“教室”的“室”有去声和上声两种声调;“明天”的“天”轻读与否,也是两可的。甚至北京口语还有些土音成

分,把“太好了”读成“tu?hǎole”,把“蝴蝶”读成“hú titr”等等。这样,各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遇到这些读音不固定的字,遇到这些土音成分很重的字,应该以哪一个作为标准,就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加以明确的规范,各方言区的人才可以有标准遵循。

2.举例说明异读词与多音字的区别。

异读词指的是同一个词表意相同,但有不同的读音。如“波浪”有bō làng,pō làng的异读,“教室”有jiào sh?,jiào shǐ的异读。多音字指的是字形相同,表意不同,读音也不同的汉字。如“曲”,同一个字形,读qū意义是“弯曲”,读qǔ意义是曲调。再比如“泊”,读bè是停泊的“泊”,淡泊的“泊”,读pō是湖泊的“泊”,血泊的“泊”。由于多音字所表示的意义不同,所以使用时必须掌握它们的读音。

3.下面有三类语音现象,哪类语音现象属于异读词的规范问题。属于异读词规范的,指出它的规范读音。

第一类不属于异读词规范问题,而属于异义异读。因为畜牧与牲畜,难受与灾难,它们每对的意义并不相同。

第二类属于异读词的规范问题,因为它们是同一个词,表意相同,但读音不同。遍的规范读音是biàn,俊的规范读音是jùn,比较的规范读音是bǐ jiào,刽子手的规范读音是gu? zǐ shǒu。

第三类有一部分是异读词规范问题。装订、应许是异读词。装订的规范读音是zhuüng d?ng,应许的规范读音是y?ng xǔ。订单、应该,它们都有一种读音,谈不上是异读词问题。

第三章 文 字

(一)文字补充练习答案一 1.填空

(1)世界上的文字可以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大类,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日文的假名属于表音文字。 (2)除中国使用汉字外,使用汉字的国家还有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既然都是交际工具,能否具体谈谈它们的区别呢?

语言和文字虽然都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但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1)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在先,文字在后,文字的历史要比语言的历史短得多。语言的起源据估计总在几十万年以前,而文字则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2)文字从属于语言,语言是第一性的,而文字是第二性的。“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离开语言,人们就不能进行思维,而文字则不同,文字是通过语言的中介,来同思想发生联系的。

(3)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的人工性、假定性是很强的,它同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一种语言可以用不同体系的文字来记写,一种字母也可以记录多种语言。

(4)语言不是上层建筑,它的发展是渐进的,而文字也不是上层建筑,但可以进行体系的改革,由使用一种体系的文字而更换为另一种体系的文字。文字改变了,语言并没有因此而变为另一种语言。

(5)语言和文字虽然同是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但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基本工具,文字是交流思想的辅助工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文字,语言就不能完成远距离、长时间的交际任务,光有文字,没有语言,社会生产就会无法进行。可见语言和文字是相辅相成的,作用是相等的,不能分什么主次和优劣。

3.从比较的角度谈表意体系的汉字同表音文字的本质区别。 表意体系的汉字同表音文字的本质区别是:

(1)表音文字是用数目不多的符号表示一种语言里有限的音位或音节,作为拼写词语声音的字母,因此它与语音是直接联系的。汉字不是直接表示音位或音节的字母,而是用大量表意符号来记录汉语的词和语素,因此汉字同意义有直接的联系,同汉语语音没有直接的联系。

(2)表音文字使用的表音字母直接表示语言一定的音素或音节,用音素字母拼写成词,字母一般是无意义的。汉字却不这样,一个汉字一般代表一个单音词或语素,从而也代表词或语素的读音。

(3)表音文字一般实行词儿连写,即词内连写,词与词分写。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词儿连写,而是字字

分写,即不用间隙来作词的界限。

4.表音文字是表音的,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音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说形声字还是表意体系的文字?请辨析它们在表音上的不同。

表音文字是用音符、字母表音的,形声字的声旁是用义符表音的。虽然都表音,但形声字还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主要表现在:

(1)表音文字是用数目不多的表音字母直接表示某种语言的音素或音节,而且什么字母表示什么语音是固定的;而形声字表音的声旁却不是固定的,各方言可读成不同的音。有的声旁却是义符,如“羊”在“洋”字里是声旁,是表音,但在“羚”字里,却成为意符,并不表音。

(2)形声字的声旁,就其来源来看仍是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如“沐”的声旁“木”是象形字,“袒”的声旁“旦”是指事字,“貅”的声旁“休”是会意字。可见,形声字的声旁尽管表音,但没有固定的音符。不能把声旁表示汉语音节的读音,跟表音文字的音节字母音素字母等同起来。因此,形声字并未冲破表意体系的体制,仍属表意文字,与表音文字本质不同。

5.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距今有三、四千年的发展变化的历史。试分析汉字长期停留在表意文字阶段的原因,并展望汉字的未来。

汉字长期停留在表意文字阶段,这说明它仍然适应汉语的需要。这是因为它同汉语的特点和我国的方言复杂普通话尚未普及等社会条件有关。

(1)汉字的表意性适应了汉语方言复杂的特点。地域广阔,方言分歧,汉字它不用严格的表音字母,各方言可根据它所表示的语素的意义读出方言语素的读音,方言间读出来互相听不懂,但意义相同,可以看得明白。因此能起交际作用。

(2)表意的汉字字形多,能区别汉语大量同音词,减少歧义现象正适合汉族人民的需要。

(3)汉字曾经适应了汉语在一个很长历史时期是单音节词占优势的特点。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社会的停滞,书面语和口语脱节,汉字能长期被用来记写“单音词为主的“文言”,适应社会的需要。

(4)汉字信息处理经过语言文字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的长期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这说明汉字也适用于人机应用,也适用于利用电子计算机对汉字进行各种类型的信息处理。看来文字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然是我国的通用文字。

至于汉字的未来,要看汉语和社会条件的变化,比如汉语发展到同音词大量减少,普通话完全普及,那时社会需要制作出半表音或表音的汉字也是有可能的。

6.有人说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是音节,因此汉字是音节文字。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汉字虽然记录的语音单位是音节,但汉字并不是音节文字。音节文字是一个音节只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符号也只表示一个音节。汉语一个音一般用许多汉字来记录,如xi音节,《新华字典》收“夕、汐”等60多个字;反之,同一个汉字有的可以表示几个不同的音节,如“和”有h?、ha、huè、hu?、hú五个读音。

(二)文字补充练习答案二

1.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是楷书,主要辅助字体是行书,楷书和行书有何联系与区别呢?

“楷书”的意思是端端正正可为楷模的书体。楷书从隶书演变而来。它的特点是取消了隶书的波磔的笔法,笔画横平竖直,形体变扁平为方正。楷书过于严整,写时速度慢,有些拘谨。为了便于书写,把楷书的有些笔画变断为连,变折为曲,甚至变多为少,就成为行书。楷书如正襟危坐,行书如行走。一般说,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是在楷书的基础上适当加入草书的特点而形成的。它没有楷书那么工整,也不像草书那么潦草,既便于书写,又字字独立,容易辨认,可以说是楷书的简易写法。

2.现行汉字印刷体的标准字体是楷书以及楷书的各种变体,试用比较的方法谈谈楷书各种变体之间的区别。

印刷体标准字体楷书的各种变体有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等。它们之问的区别是:

宋体,正方形,竖粗横细;仿宋体,笔画不分粗细,方正秀丽,讲究顿笔;楷体,近于手写楷书;黑

搜索更多关于: 现代汉语增订四版补充练习答案 的文档
现代汉语增订四版补充练习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w96d0tf2d555jd3wyhs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