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 六、课堂小结
1、四舍五入的方法
2、要求不同,一个数可有几个近似数。 板书设计: 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方法与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第九时 数学阅读(从结绳计数说起)
教学目标:
了解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
经历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体验数学一一对应的思想、化繁为简的思想。 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让学生对“数”有进一步的理解认识。 教 法:创设情境,活动激趣。 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远古的时代,是用什么办法来计数的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各抒己见。
远古时代,为了记下猎物的多少,人们用石子或结绳计数,这节课我们就从结绳计数说起。
板书课题——从结绳计数说起 二、自主学习
教材第一幅图石子计数与结绳计数都是“逐一计数”,体现了一一对应的思想。 第二幅图中对比羊群的计数是“按群计数”,体现了数学中化繁为简的思想,也是进位制的“原形”。
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展示了一些古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计数符号。 三、当堂训练
书写“十进制数位顺序表”。 四、课堂小结
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不同的进位制。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十进位制起源于古代人们用双手十指计数的方法,成语“屈指可数”就是这样来的。但超过十的数,双手的手指用完时,就在地上搁一块石头或一根树枝代表十个,让手指伸直再数。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经验,就产生了十进制。 板书设计:
13
数学阅读(从结绳计数说起)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 法:组织练习,引导思考。 学 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
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 二、多位数的改写
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 三、读写游戏。(练习题3)
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 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多位数比大小
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五、结合练习册,教师可加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 六、课堂作业
教材第15页第5题。
七、课堂小结总结这单元所学到的知识。 板书设计: 练习一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教学反思:
14
第二单元 线与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对于这些内容,教材都加强了操作活动的练习,使运动的物体与静止的图形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直线、射线与线段;掌握线段的量度与表示方法。 (2)、理解与认识平面上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能画平行线与垂线。 (3)、理解与认识几何角的特征;会运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与画角。 (4)、平移——能辩认移动的方向(上下左右);能确定移动的距离(几格)。 2、能力目标: (1)、运用实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2)、在实际情境中,以具体图形为背景,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线段、射线、直线与平行线,垂线、角等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2、认识平行线,会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3、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4、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5、建立角的各种概念,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6、辨认各类型的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四、单元教学难点: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 2、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3、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课时安排 9课时
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 法:创设情境,演示讲解。 学 法:观察思考,归纳思考。 教具准备
15
直尺,三种不同颜色的线,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一幅画面,师生谈话:这幅图的名字是“欢乐的世纪坛”。大家仔细看,你能从中找到我们学习的线段和射线吗?
学生说完后,电脑演示,抽象出不同的射线和线段。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线。板书:线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
1、电脑出示“看一看”的三幅画。
第一幅图: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边,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什么线?电脑操作,引出两条直线。
第二幅图:马路上的白线条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的四条边是什么线?电脑操作引出四条线段。
第三幅图:各种城市里的灯光,灯所发出的光线又是一种什么线,和前两种线一样吗?抽象出一些射线。 三、反馈交流
1、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拿出三张纸分别对折,请学生观察折痕。 提问:这三条折痕是直的吗?(都是直的)
拿出一张纸,在折痕中间画A.B两点,再连接AB两点。明确告诉学生,这是一条线段。
拿出第二张纸,同前一张一样,画出线段AB。然后问学生:如果沿着这条线段的A.B两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直线)
拿出第三张纸,还是先画好线段AB。然后问学生,如果只沿B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射线) (2)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线段、直线和射线是什么样的? 四、精讲点拨
1、三种线的读法。
直线和线段都有两种读法,而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 2、画直线。
(1)过一点,画直线。
体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过两点。画直线。
学生尝试,感悟到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质疑:过三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五、当堂训练
1、教材第17页“试一试”第一题。 2、教材第17页“试一试”第二题。 3、数一数有几条线段。 (1)
有( )条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