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28: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每小点1分,句子通顺1分,少“最早”一词扣2分,共5分) 4.提示:

赞成可从“仅仅是一场网络狂欢”“体现思维创造力”“用一种另类的方式勾起人们对杜甫的怀念”“表达了网友对过去学习生活的怀旧之情”等角度回答。

反对可从“助长恶搞之风”“体现素质缺氧”“体现人文教育缺失”“表现人们对于经典的轻蔑”“表现人们对伟人的不尊重与亵渎”“将中华文化视为儿戏”等角度回答。 (表明态度1分,任选三个角度回答,每个角度1分,共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

5、c(节:节符,使者或官员的凭据)

6、D(D均为连词,“于是,就”;a:介词,因为;介词,在;b:动词,是;动词,任;c:动词,见面;副词,表被动)

7、a(听到李守所说的谶文,只是他自免而归的原因之一) 8、(1)光武就暗中观察李通说:“即便如此,那么你父亲该怎么办?”(微1分,宗卿师1分,通顺1分)

(2)居安不忘思危,应当让李通在职治病。他想回封地,不能听从接受他的请求。(居职1分,就1分,通顺1分)

(3)李通称病隐退,居家不理政事,连年请求告老隐退。光武帝感谢李通首创重大的谋略,每每优待宠爱他。(不视事1分,乞骸骨1分,大谋1分,通顺1分) 译文:

李通字次元,南阳郡宛县人。父亲李守,喜好天文历数和预言凶吉的图谶之学,为王莽的宗卿师。李通也为五威将军从事,后来出任巫县县丞,有能干的名气。王莽末年,百姓忧愁怨恨,李通曾听见他父亲说过图谶上讲“刘氏复兴,李氏为辅”,心里常想着这件事。因为家里很富足,是乡中第一,因此不想做官,就自动辞职回家。

后来王常的下江兵和王匡的新市兵兴起,南阳为之骚动,等到光武避难在宛,李通听说了就派李轶去迎接光武。等到见了面,两人谈了很久,握手极为欢畅。李通就讲了全部谶文的事,光武开始大出意外,说不敢当。这时李守在长安,光武就暗中看着李通说:“既是这样,你父亲该怎么办呢?”李通说“:自己已经有办法了。”因此向光武详细陈述了他的计划。光武既已深知李通意向,就与李通相约结,定谋议,计划在立秋那天趁都试骑士的机会,劫持前队大夫甄阜及属正梁丘赐,因而号令大众宣布举事。更始立,以李通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从更始到长安,更拜为大将军,封西平王。更始使李通持节回去镇守荆州,李通因此娶光武妹妹伯姬为妻,就是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李通为卫尉。

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光武帝每次出征讨伐四方,常令李通留守京师,镇抚百姓,修宫室,建学校。六年夏,率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公孙述派遣军队赴救,李通等与他们战于西城,破贼兵,回师在顺阳屯田。这时天下大体平定,李通想避开荣誉宠信,以生病为由上书请求辞官回家。光武下诏命公卿群臣讨论,大司徒侯霸等说:“李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安定不能忘记危险,应令李通带职疗疾。想返回诸侯国,不可听从。”于是诏李通治疗疾病,按时工作。

李通以平民倡导起事,帮助成就帝业,又以宁平公主的缘故,特被亲重。然而李通生性谦恭,常想避开权势。素有消渴症,自从当了宰相,就请病假不理政事,连年告病回乡, 光武帝感激李通首倡大谋,光武帝每每优待宠爱他。封李通少子李雄为召陵侯。

9

光武帝每到南阳,常遣使者以太牢的礼仪来祭祀李守的墓冢。李通建武十八年(42)去世。谥号为恭侯。帝与皇后亲自前临吊口言,送葬。

三、古诗词赏析 9、(1)“久”漫漫长夜,久久不能入睡,没有睡着的诗人,无奈地听着潮水拍打水岸的声音;“寒”,秋夜凄寒,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睡,默默望着一轮寒月在城头洒下一片凄清的余晖。(“侵”“近”也可,结合诗的意境,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

(2)借景抒情或动静结合。

黄昏时的大雁栖息在平静的沙湾,驿站里听到鸡叫声。诗人借在黄昏归居所时看到的景物和听到的声音,抒发孤独、思乡的情感。(各1分)

(3)思念家乡,孤独失意。

首联写夜泊淮水,秋气萧森,冷霜飞降,夜水清寒,景色中无不透露出清迥孤寒的氛围,奠定全诗的冷色调。颔联、颈联写夜阑人静,洪波涌起,潮声拍案;月色泛清辉,秋霜闪银光。沙洲上,雁以沉睡,馆驿的旅客却未能成眠。辗转反侧之际,一声鸡鸣,俞感凄清。如此幽独清冷的意境,引起诗人孤独凄凉感受,联想到自己孤篷漂泊,仕途失意,不禁触悲于怀;一声鸡鸣,不可遏止的家园之思,在尾联顺势而出,情景交融。(前面1分,分析3分)

四、名句默写 10、略

五、现代文阅读 11、“一口”“一片”与“无穷”形成对比,突出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美味;“呷”“嚼”两个动词描绘出作者细细品味和享受美食的情态雅趣;抒发了作者对朴实简单的生活的喜爱和对古人雅致生活之风的追崇。(前两点每点1分,最后一点2分)

12、①乐在顺着河流在船上欣赏两岸的美景,观赏到故乡的魅力风景。 ②乐在坐着木船而不是火车旅行,体验到古人闲适的生活方式。 ③乐在乘船途中享受到吃酒吃枇杷等雅趣。 ④坐船在雨天游水乡塘栖别有趣味,欣赏到雨中美景,感受到了无穷的自然之趣味。 (每点1分)

13、①开头用夏目簌石的文章引出作者塘栖之行,引出下文对塘栖风景与风情的描述。

②结尾引夏目簌石为知音,照应开头,深化主题。

③夏目簌石厌弃城市文明,表现出对简单生活的喜爱,在文中起正面衬托的作用,作者借夏目簌石的看法含蓄地表现了自己的思想。(每点2分)

14、①对水乡美丽风景的喜爱

②乘船、喝酒、吃枇杷等行为表现出泛舟的优雅悠闲。 ③雨中乘船的雅趣。

④对城市生活的排斥,寻找古人之风,表现出对古人的追慕,对原始淳朴生活的向往。

⑤难以逃离城市的苦闷和无奈。(答对三点即可)

15、因为我们可以把《荀子》视为打开“礼乐”文化的钥匙;荀子不仅为传播中华文化经典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汉初学术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荀子》还解开了人

10

类的“斯芬克斯”之谜,因此仔细读读《荀子》,你会对中华文化有更多的发现。(每点2分)

16、人性论的主张是“人性恶”;礼乐理论产生的依据是如果顺从人的本性,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相互争夺,社会将陷入无序的混乱状态;为了摆脱这样的局面,圣人制礼作乐,教化民众。(每点2分)

17、礼乐是人类效法天地,因乎人情的产物;他们之间是靠相互依赖,相互配合,来共同发挥着道德教化、人文关怀的功能的;这种配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礼别异,二是乐合同。(每点2分)

作文: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11

搜索更多关于: 高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的文档
高中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went1pn7h5uqa87qs0w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