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校级联考】吉林省名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5:24: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原分解,并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详解】(1)兴奋时,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在反射弧之间的传递信息依赖于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2)a胰岛A细胞产生的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

(3)图2中激素分子作用于靶细胞,体现了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根据图可知靶细胞膜上可以接受的信息分子有胰高血糖素;

【点睛】本题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及信息分析能力。本题易做错第(2)小题,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大多数学生只知道促进血糖浓度升高,而不能识记理解作用原理。 8.为了探究低温对云南小粒咖啡和大粒咖啡两种作物光合速率的影响,科研人员连续三天对这两种咖啡幼苗进行夜间4℃低温处理,原地恢复4天后,测量两种咖啡的光合速率的变化,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夜间低温处理后的幼苗,其叶片会转黄,由此分析,夜间低温处理能降低植物光合速率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图中数据可知,夜间低温处理对__________________咖啡的生长影响较大。

(2)某同学认为夜间低温处理会使植物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低温影响了植物夜间暗反应的进行,这种说法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夜间低温处理后,大粒咖啡难以恢复正常生长,为了验证夜间低温处理没有改变大粒咖啡的遗传物质,可取夜间低温处理的大粒咖啡的种子在_______________(填“正常”或“夜间低温处理”)的环境中种植培养,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夜间低温处理只影响了大粒咖啡的性状,而没有改变其遗传物质。

【答案】 (1). 低温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使叶绿素含量降低,从而降低植物的光合速率 (2). 大粒 (3). 不正确(或“否”) (4). 夜间,植物缺乏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暗反应几乎无法进行 (5). 正常 (6). 培养得到的成熟植株和在夜间低温处理前的原植株的光合速率几乎相同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夜间4℃处理后,大粒咖啡和小粒咖啡光合速率都降低,大粒咖啡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要大于小粒咖啡。可见夜间低温处理对大粒咖啡影响更大。在第4天开始恢复后,光合作用速率均有增高,但小粒咖啡恢复更快,在恢复处理的第三天,恢复到低温处理前的光合速率,大粒咖啡的恢复则要慢得多。 【详解】(1)经夜间低温处理后的幼苗,其叶片会转黄,由此分析,夜间低温处理能降低植物光合速率的原因最可能是低温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使叶绿素含量降低,从而降低植物的光合速率。由图中数据可知,夜间低温处理大粒咖啡光合速率相对小粒咖啡下降得更多,可见夜间低温对大粒咖啡的生长影响较大。 (2)某同学认为夜间低温处理会使植物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低温影响了植物夜间暗反应的进行,这种说法不正确。夜间,植物缺乏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暗反应几乎无法进行。

(3)经夜间低温处理后,大粒咖啡难以恢复正常生长,为了验证夜间低温处理没有改变大粒咖啡的遗传物质,可取夜间低温处理的大粒咖啡的种子在正常的环境中种植培养,若培养得到的成熟植株和在夜间低温处理前的原植株的光合速率几乎相同,则说明夜间低温处理只影响了大粒咖啡的性状,而没有改变其遗传物质。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因素,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能力及实验分析能力。本题难点在于分析曲线变化,分析低温对不同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另一难点就是实验设计,需要理解对照实验的原则。 9.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另外两大功能是_______________。

(2)生产者利用_______________能,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这些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3)分解者同化的能量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流向生产者;生产者不同于分解者的能量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其他营养级的生物相比,最高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的去向中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所示的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6%。

【答案】 (1). 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2). (太阳)光能或(无机化学反应释放的)化学 (3). 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 (4). 不能 (5). 流向下一营养级 (6). 流向下一营养级 (7). 大于 【解析】 【分析】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等方式,固定太阳能或化学能。对于第一营养级(绿色植物)来说能量来源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其能量去向主要有: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对中间营养级来说,与第一营养级不同的是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对最高营养级来说,不会有传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是指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

【详解】(1)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2)生产者绿色植物或其它光合细菌利用(太阳)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生产者如硝化细菌等利用(无机化学反应释放的)化学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这些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3)由于能量流动是不可逆的,分解者同化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由于分解者不会与其它生物构成捕食关系,因此生产者不同于分解者的能量去向是流向下一营养级;与其他营养级的生物相比,最高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的去向中不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

(4)图所示的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第二营养级(甲和乙)的同化量与第一营养级(水草、藻类)的同化量的百分比,已知乙的同化量/水草、藻类的同化量×100%=100%=7.6%。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7.6%。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考查学生对能量流动过程、特点的理解。本题易错点为能量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是指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种群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10.为探究等位基因D(高茎)/d(矮茎)、R(种子圆粒)/r(种子皱粒)、Y(子叶黄色)/y(子叶绿色)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某兴趣小组用纯种豌豆植株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矮茎黄色圆粒×矮茎绿色皱粒→矮茎黄色圆粒茎绿色皱粒=9:3:3:1

实验二:高茎黄色皱粒×矮茎绿色皱粒→高茎黄色皱粒茎绿色皱粒=9:3:3:1

高茎黄色皱粒:矮茎黄色皱粒:高茎绿色皱粒:矮矮茎黄色圆粒:矮茎黄色皱粒:矮茎绿色圆粒:矮

×

实验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一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三组实验的结果,能否得出“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结论?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探究“三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请在实验一、二的基础上,利用纯种高茎绿色皱粒豌豆植株和纯种矮茎绿色圆粒豌豆植株设计实验(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等位基因R/r、Y/y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 等位基因D/d、Y/y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 不能 (4). 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时的实验结果与D/d、R/r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Y/y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的相同 (5). 让纯种高茎绿色皱粒豌豆植株和纯种矮茎绿色圆粒豌豆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6). 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绿色圆粒:高茎绿色皱粒:矮茎绿色圆粒:矮茎绿色皱粒=9:3:3:1,则D/d、R/r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即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绿色皱粒:高茎绿色圆粒:矮茎绿色圆粒=1:2:1,则D/d、R/r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即三对等位基因不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或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 【分析】

分析实验一:矮茎黄色圆粒与矮茎绿色皱粒杂交,子一代全部为矮茎黄色圆粒,子二代矮茎黄色圆粒:矮茎黄色皱粒:矮茎绿色圆粒:矮茎绿色皱粒=9:3:3:1,说明R(种子圆粒)/r(种子皱粒)、Y(子叶黄色)/y(子叶绿色)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子一代基因型为ddYyRr,亲本基因型为ddYYRR、ddyyrr;分析实验二:高茎黄色皱粒与矮茎绿色皱粒杂交,子一代全部为高茎黄色皱粒,子二代高茎黄色皱粒:矮茎黄色皱粒:高茎绿色皱粒:矮茎绿色皱粒=9:3:3:1,说明D(高茎)/d(矮茎)、Y(子叶黄色)/y(子叶绿色)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子一代基因型为DdYyrr;分析实验三:子一代基因型为Ddyyrr、ddyyRr,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则D(高茎)/d(矮茎)、R(种子圆粒)/r(种子皱粒)两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是等位基因R/r、Y/y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二可得出的结论是等位基因D/d、Y/y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而根据实验三不能得出等位基因D/d、R/r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通过以上实验不能得出“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结论。

(2)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在实验一、二的基础上,利用纯种高茎绿色皱粒豌豆植株(DDyyrr)和纯种矮茎绿色圆粒豌豆植株(ddyyRR)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三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的思路是让纯种高茎绿色皱粒豌豆植株和纯种矮茎绿色圆粒豌豆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绿色圆粒:高茎绿色皱粒:矮茎绿色圆粒:矮茎绿色皱粒=9:3:3:1,则D/d、R/r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即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绿色皱粒:高茎绿色圆粒:矮茎绿色圆粒=1:2:1,则D/d、R/r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即三对等位基因不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或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能够灵活运用9:3:3:1和1:1:1:1对各组实验进行分析,进而判断不同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11.酸奶和泡菜的制作都离不开乳酸菌,请回答下列有关制作酸奶和泡菜的问题:

(1)分离纯化乳酸菌的培养基中含蛋白胨,蛋白胨提供的主要营养有_________;培养基灭菌常采用_________法;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的方法是_________。

(2)培养乳酸菌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的pH会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庭制作泡菜时,一般需要配制泡菜盐水,但会因其含盐量过高而影响口感。直接接种乳酸菌制作泡菜时,产生的大量乳酸能够___________,因此可以采用低盐工艺制作泡菜,从而大幅降低泡菜的含盐量。 (4)乳酸菌活菌数是衡量酸奶营养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检测某酸奶中乳酸菌的含量,取不同稀释度的样品各1 mL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得到106、107、108三个稀释度的培养基上的平均菌落数依次为433个、76个、8个,据此估算,每毫升样品中的乳酸菌数约为_________个,接种乳酸菌所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___。

【答案】 (1). 碳源、氮源和维生素 (2). 高压蒸汽灭菌 (3). 取若干灭菌后未接种的培养基(空白平板)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长 (4). 乳酸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了培养基 (5). 抑制杂菌生长 (6). 7.6×108 (7). 涂布器 【解析】 【分析】

酸奶和泡菜的制作菌种都是乳酸菌,原理都是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乳酸。乳酸菌属于原核生

【校级联考】吉林省名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wftc1it9d6vudb8bhn079ew80o9bl00sce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