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2表明,教师操作课堂在“基本不讲”和“讲足两节课”的两种极端中几乎是不存在的,但多数教师也只是讲解15分钟,学生当堂写作。
具体分析:如表3-2所示, 56.3%的教师认为自己最缺乏的专业能力是写作教学创新能力,教师们对自身的能力素养认识还是比较准确的,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创新能力对个人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写作教学也需要依靠创新来提高教学成效,走出写作教学自己的改革之路。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与创新能力息息相关的“课后教学反思”的问题却显示与其对创新能力的认识“背道而驰”,如对“您是否有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回答“有点思考,但不做记录”的多达53.5%,而“反思教学效果,并做记录”的仅有38.2% ,也有8.3%的“从来不反思”。可见作为使教学得到不断改善也作为教研、创新能力的关键的“反思能力”,并得不到教师们的足够重视。光有认识还不够,还要把认识付诸实践才可能真正地促进教学改革。
本调查以“写作课开展过程中,教师所遇到的困难”作为多选题,以调查教师教学实施的困难,如表3-3所示,教师们的答案选择次数最多的是“学生积极性不高”、“ 教材内容有待开发”等外在的因素上,其次是“课堂模式陈旧枯燥”、“批改任务太繁重”,这两项也高达37.5%和35.4%,而对“自身语文素养不足”的选择人次是12,仅占25.0%,相比之下是选择最少的一项,可见大多数教师未能认识到教师自身素养对教学的影响甚至是支配性作用。“学生积极性不高”也存在着教师的原因,如果教师能克服学生的写作动力不足,改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和探究乐趣是可以提高其写作积极性的;至于教材内容的开发问题,在遵循新课标的写作要求和教学规范的前提下,教师完全有权决定自己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开发课外教学资
28
源、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补充也是教师的教学职责;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R,如此一来,如果遵照新课标,教师应该有部分改作让学生互相批改,使其在互相交流中学习,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批改任务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而“课堂模式陈旧枯燥”说到底也是教师教学素养的问题,正如图3-2所示,教师的课堂讲解是远远不足的,如果写作课的主课是学生的写作,那么很容易导致课堂的枯燥、无味,不但削弱了学生的课堂兴趣,而且无法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而获得关于写作的知识、技能以及对本次写作的指导、思维的开发、视野的摄入等。教学实施困难最终原因还是在于教师自身素养的不足,由其是教学能力的问题,只有正确地认识作为写作教学教师的职责,积极反省自身素养的欠缺,从而自觉地提升,才是真正解决教学困难的办法。
关于教师自身的作文水平,50%的人认为“基本没有空闲写作,说不清楚”;25%的人“一般”,19%的人“较差”;而认为自己写作水平“非常好”的仅有6%。可见教师自身是疏于写作训练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应该“下水”与学生“同泳”。教师如果能勤于练笔,甚至是和学生参与同一作文训练,既可以体会学生习写作过程中的点滴,使教学长进,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1.3教师写作教学的观念、专业情意水平状况
表3-4 教师的职业态度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很满意 不太满意但较安心 虽不安心但能尽力 希望有机会换工作
12 21 9 6 25.0% 43.8% 18.8% 12.5% 表3-4表明,教师对写作教学的工作满意度不高,只有25.0%的表示“很满意”,43.8%的是“不太满意但较安心”,有18.8%的“虽不安心但能尽力”,而还有12.5%“希望有机会换工作”。
29
具体分析:如表3-4所示,教师对写作教学的职业态度中,表示“很满意”的还不到半数,只有四分之一,其他的选项多少说明其对工作现状的满意度并不高,不管是不满职业待遇,还是不满意工作状态,总之不能安心工作的状况势必会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在调查问卷中问到:“有人认为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量的大小,老师是不可教的。您如何看待?”选择“有道理,写作的确是不可教的”占27.1%,选择“没道理,学生自身固然重要,但老师课堂教授的作用也十分重要”的占39.6%,选择“说不清楚”的占33.3%。几乎三足鼎立的现象说明教师对“写作是否可教”的问题还是无法坚定信念,相信自己在写作教学中能有所作为,对于自己本身在写作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也模糊不清。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都强调阅读,是为了培养和建构学生写作心灵背景,做好写作“准备状态”的一种必要努力。但只有阅读也是不够的,思想意识的养成,语言和思维能力、思考深度的建立,写作技能的形成等等均需教师的指导与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教师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写作不可教”仅仅是看到写作教学成效低微的现象而妄加的论断。
关于“您如何看待中学写作教学?”的问题,回答“教好写作课,最终是为中考语文服务”的有 22人 ,45.8% 的比例几乎占了半数,16.7%的人认为“可有可无,反正中考阅读得分比例大,而写作教学又收效甚微” ,还有37.5%的人认为“写作是语文的重要能力之一,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教好”,由此可见,我们的写作教学功利性极强,写作最本质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个人的素养,而应对中考只是短期的目的,但中考、高考的指挥棒给予语文教育的压力使得写作教师产生了错误的观念,最终只能使写作教学的功用流于表面,使学生成为考试的工具,而新课改、素质教育等都只能成为空喊的口号。
综观前面的分析,使我们深深认识到即使在课程改革十年的今天,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素养依然存在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
第一,尽管教师们的学历水平较为合理,但是相应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并不如人意,在知识结构方面还有待完善,尤其是写作教学的实践性知识。在实际教学中真正起到直接作用的
30
就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所以善于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反思才能帮助积累更多的实践知识,以促进教学。而相关的政策性文件即“政策性语言”,是纲是领,具有指示性和指导性,教师也要深入了解,才能有所遵循,不至于各自为阵,随意而为。
第二,能力结构方面,调查显示,教学、教研、创新三个方面其实都是相对薄弱的,而三者又是紧密相连的,教学能力对于写作教学而言是决定性的因素,而教研做好了也能促进教学,在教研的日积月累中,创新也会萌芽最终也是促进教学,三者只有紧密结合才能奠定一个坚实的能力结构基础,依据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应该从教学到教研再到创新步步递进。
第三,调查发现,教师的理想信念动力不足,动力是发展的源头,如果在源头就缺失怎么能有涓涓细流?而对写作是否能教都不够清晰坚定,即使教也是为应试而教,这种错误的功利的教学信念无疑是我们写作教学境况低糜的原因之一,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从教师的理想信念的动力源头开始纠正。
一言以蔽之,要克服写作教学改革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升教师自身的写作教学素养才是当务之急。
2教师写作教学素养的学理探析
2.1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写作教学素养的要求与挑战
新课程带来了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毋庸置疑,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它以全新的理念挑战了原有的课程与教学,首先,对教师知识的影响。义教《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表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S这里说“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很明显新课标指的这种实践是“动手”的写作行为,“主要途径”将写作教学的地位提高了,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则颠覆了旧的教学传统,以往的教学非常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甚至写作训练也用千篇一律的“模板”,让学生模仿甚至全篇或个别段落背下,以备考试之需,而课堂上教师只要按照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方法去教学就行,很少有教师自己的知
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