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0:18: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传统的教学是以老师、书本、学生三位一体的模式,师生以书本为中心进行学习活动,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而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封闭空间的禁锢,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不再绕着书本转。信息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片、程序以及互联网等多种资源引进了课堂,任何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源,都可以成为课堂学习的一部分呈现出来,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多样的选择,让学生在“虚拟的真实”中探索、发现、理解、掌握、运用教学内容,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和能力的目的。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感知”形象化:使学生对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事物得到形象化感知;使学生观察到事物存在和变化的实质性细节,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认知过程,减少由于学生经验和观察兴趣的差异所造成的“先天性”基础差距带来的学习疑难和教学困惑。

B、“想象”可视化:想象力的培养是创造性素质和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想象思维的基础对象是事物存在及其变化的时空特征,学生利用可视化的时空图像进行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最有效的方法。

C、“知识”具体化:知识是人对事物存在方式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它表现为概念、方法、规律等各种抽象形式。学生往往会死记硬背,或者是工于对知识内涵的逻辑性理解,而并不注重知识所描述的对象的真正行为。用大量凸显内涵要素的抽象或具体形态的外延表现内涵,是使学生真正理解、把握知识的最有效手段。

2、教师的教学方式更生动、更有效。

利用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有了更广泛的发挥空间。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分析,选择相适应的多媒体资源制作成教学软件,给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听觉刺激,瞬间创设生动具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每一门课程随着对信息技术的不同运用,又会产生不同的课型,每一节课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都是一种新的体验。这样一来,每节课学生都学习兴趣高涨,注意力高度集中,对新的知识及新的多媒体感知充满了期待,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在相同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增强了教学效果。

3、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传统的学习过程是由教师、书本、学生三者构成的三角形体系,信息技术的介入,有如在三角形中间增加一个中心点,增加了成倍的关联。在老师的精心运用下,它既可以作为知识的灌输者,也可以作为学习的辅助者。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可以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个别化学

9

习,为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也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读、写、算)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它还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协作式学习,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与他人合作交流研究。

4、信息技术赋予师生互动方式新的内涵。

传统的师生互动是在课堂上、教室里,教师面对的是一整班的学生。他们的互动方式是师生、生生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的交流。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利用其信息传递具有快速、隐蔽、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使师生之间增加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的交流。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一个教师与多个学生的交互,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更可以实现远程的师生交互,将教育教学延伸到了学校之外。同时,信息技术强大的管理功能也提高了师生之间评价与反馈的质量与效率。 九、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能搞成教材搬家和黑板搬家,更不能用多媒体来代替学生实验。【作为教师应该明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不是简单地应用于教学,而应该注意收集学生难以见到的、有重要意义的、能展示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实况录象和学生难以完成的实验录象资料。】

2、要创设主动学习的情景,创造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并非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毕竟只起辅助作用,所以,教学中不能为运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根本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择适用的信息技术。要避免多媒体“声、光、电”的冲击,课堂看似很热闹,可学生除了记住电脑上眼花缭乱的信息外一无所获,教学目标没有完成,本末倒置。】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更新,既要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经验,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在整合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习管理,加强课外辅导,重视课程基本素养的培养。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不能否定传统教学方式,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10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对教材的处理、学生的特点、教法的变革要能准确把握,同时,要积极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即获取、选择、加工信息的能力,由于信息的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样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使课堂无法调控,完不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更强的协作交流能力等。】

6、信息技术使用要避免影响教师、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受课件的束缚,形成思维定势。【由于课件都是安排按照一定顺序制作的,如果教师被动地使用信息技术,就会被它牵住鼻子,形成思维定势,影响学生思维的发散、扩展。因此,多使用积件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7、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注意人文教育,注意学生思想品质的养成。【教育是一门活生生的艺术,学生从教师那儿不光学到了知识,还要学习怎样做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机不能代替教师,在人机交互过程中,不能脱离教师的指导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辅助工具,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但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决不能由过去的“人灌”变为现在的“机灌”。如果信息技术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主动思考,一堂课下来看似什么都有,学生的实际收获少,这正是课堂教学的大忌。】

8、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课型和授课内容来选择多媒体信息技术。 【一是界面制作要平和自然,切忌花、艳、乱;二是一定要适时适度,切忌频繁滥用,还要根据选择。例如:①新授课中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②复习课则可选择信息技术来扩大容量,浓缩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强化难点。】

9、要上好整合课还要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主与辅的关系。

【在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是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它仅仅起辅助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如果盲目地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学生、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

二是多与少的关系。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声、光电等多种信号刺激,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

11

意力。但如果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各种媒体,使课堂中的信息过多过滥,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要做到适量、适度,不滥用。】

三是人机对话与师生对话的关系。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信息交流、反馈,来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实现教与学的目标。教师的一句赞扬的话、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而现代信息技术难以做到。如果只注重人机的对话,忽略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那么就会使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影响教学效果。】

四是模拟操作与实际操作的关系。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模拟现实,模拟实验。但如果热衷于模拟操作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就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上模拟实验不是真实的实验,可信度不高,如果长期让学生接受他们所怀疑的信息,那么必然会使他们丧失质疑、创新的欲望和能力,重新回到机械接受和机械记忆的老路上,所以教学中还要应用实际操作的实验。】

10、不能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效果。 十、十点建议

1、内容结合多一点、课堂信息量大一点。要符合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拓展资源,扩大学生认知视野。

2、学生自主学习放开一点。在教师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多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淡化教师的预设讲授。

3、自主学习调控能力好一点。自主学习不是随便学习和放任自流,是学生自我管理的良好学习品质。

4、课堂氛围活一点、活动形式丰富一点。多种活动形式围绕同样的教学目标,在多种活动中体现学生能力的层次发展。

5、照顾个体差异好一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参与中积极的思考、主动的探究。

6、思维活一点。设计良好的问题和进行良好的问题引导,实现深层次的思考。 7、课标要求和拓展要求结合好一点。拓展为课标服务,课标是拓展的基础,拓展是课标的升华。

8、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强化一点。在课程整合的教学中,有必要多结合一点信息

12

技术素养培养,让学生适应教学环境下的思维与学习。

9、信息技术的运用灵活一点。不要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还要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资源工具、评价工具等。

10、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再提高一点。只有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高,在整合课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主导作用和指导作用。

有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并不是单纯看使用的技术有多好、多新,使用技术的时间有多长,关键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合理应用,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目的,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

结束语:信息技术与课程如何整合,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新课题。而且教无定法。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探讨、实践、总结,寻找出自己的路子,作为刚刚上岗的青年教师我们要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教学,早日把网络搬到课堂上来。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向课堂要质量。另外,所有教学技术手段都有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我们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并不是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而是要把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手段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作业:

1、结合自己的学科,写一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体会,字数不少于1500字。

2、设计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

13

搜索更多关于: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 的文档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wjvu247xu28mwx144sn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