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指名说说哪些字的笔顺很难把握。 (教师重点讲解“能、甜、菜”的笔顺。) 3.指导书写。 能:注意右部的笔顺。 甜:第一笔是撇。
菜:下部“采”是8画,不要将中间的点与竖连成一笔。 4.学生范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 六、梳理板书
千人糕 1~4 吃千人糕前的对话。
5、6 千人糕不是孩子想象中的那样。 7~9 米糕是怎样做成的。 10、11 米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2.精读课文,感悟每一件东西都来之不易,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难点
精读课文,感悟每一件东西都来之不易,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三、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认读词语。
特别 销售 劳动 米糕 的确 应该 甘蔗 甜菜汁 熬糖 就算 四、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孩子想象中的千人糕和爸爸说的千人糕是不是一样的? 2.精读第5、6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读句子。
A.出示: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
B.指导读句子。
第一句要读出疑问、好奇的语气,第二句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C.指名试读,齐读。
(3)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精读第7~9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是谁说的?(孩子和爸爸) (2)讨论:孩子认为米糕是怎样做成的?
(3)指名读第8自然段,这一自然段说了什么不容易?(大米种出来不容易) (4)自读第9自然段,数一数,爸爸一共说了几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四句,糖的来源、熬糖所需的原料、熬糖时所需的工具、米糕做好后的包装、送货、销售。) (5)教师范读,指名朗读。
(6)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人外,还有哪些人参与了制作米糕的劳动?(学生自由说) (7)让学生借助插图,试着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4.精读第10、11自然段。 (1)默读第10、11自然段。 (2)出示句子:
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A.尝试删去“的确”可以吗? (不可以,“的确”强调了名副其实。) B.指名说说对这句话的感悟。
(一块平常的糕,都要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5.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五、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指名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总结。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需要的东西五花八门,而这一切需要许许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做到。
六、梳理板书 ,总结全文。
《千人糕》教学反思
《千人糕》是一篇文浅情深,易于理解的课文而作为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我首先想到的是重在对学生文化的认识,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这三方面加以理解。
一、文化认识,共同努力互相协作。
全文的中心是赞美合作精神,要让学习懂得任何一样东西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我首先从导入上设悬,让学生带着思考步入对课文的认识,基于这一点,学生能较快找出文章的中心,从而从客观上实现时文章的突破,在细节的处理上我注重口语训练,表达情感,在读中认识,在认识中理解,在理解后方有感悟。
二、知识积累。
所谓知识积累,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同旧有的知识加以融会贯通,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链接,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加深理解。比如我在教学时,注重启发学生头脑中旧有的知识,在学习课文时,注重同学生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人文性、生活性,让语文学习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不足之处:
最后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也认识到学生的表现也不是一层不变的,中间有思维敏捷的,有后进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感受我的设计还应更大地面对全体学生,怎样才能把这一环设计好,是我本节课留下的问题。
改进措施:
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好课文的前提,但我们还应面对全体学生,把每一个细节都要落实好,把具体的操作过程要把握好,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今后更要注重体现达到目标教学中过渡目标的设置,一环扣一环,一脉相承。
《千人糕》教学反思
《千人糕》是一篇以对话的形式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我们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不单单让学生领会到珍惜粮食、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同时也领会到要学会团结合作。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创设情境环节,我由美食引出话题,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个个都有发言的欲望,带着这种亲近的感觉和兴趣自然地走进对课文的学习,起到了成功过渡的作用。
2.根据学习提示自主朗读课文之后,我检查孩子的自读情况时,采用同桌之间互查,学生参与度高,教师省力。
本节课的不足:
1.学生在朗读课文方面涣散无力,没有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孩子。
2.在处理课后习题中,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学生回答片面,语无伦次。 3.本课的多音字较多,学生没有很好的把握,导致在读文的过程中,字音误读。
改进措施:
1.时刻调整学生的听课状态,实施课堂口令。 2.提高自身授课激情,让学生听课不觉得乏累。
3.理清授课思路,让学生听得清晰明了,知道学生组织回答用语,使之连贯,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4.注重对多音字的识记认读,引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把音读正确、把句读连贯。
《千人糕》教学反思
《千人糕》一文的中心是赞美合作精神,要让学生懂得任何一样东西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我首先从导入上设悬,让学生带着思考步入对课文的认识,基于这一点,学生能较快找出文章的中心,从而从客观上实现对文章的突破,在细节的处理上我注重口语训练,表达情感,因为口语表达训练是语文能力的外延,在读中加以认识,在认识中加以理解,在理解后方有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