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作者:刘 鹤
来源:《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年第06期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对工作任务的退缩、不负责任、情感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动、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等。这种状态在根本上是由一种不平衡感引起,觉得从事的工作任务永远不会结束,工作总是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种现象如不及时消除,势必对教育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学校与教师都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
一、出现职业倦怠的成因
1.职业倦怠与教师教龄
随着教龄的增加(教龄5~15年),教师的教育成果不断积累,成就感会不断增加,个性化和情绪耗竭就会凸显出来;当教师的教学进入成熟阶段(教龄15年以上),教师的职业观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魅力,其职业倦怠现象就比前类教师低;而更多的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丰富而工作起来比较轻松,又没有及时提升自己的人生目标,工作缺乏应有的激情和灵气,心理和生理就会产生倦怠。
2.职业倦怠与教师素质
有些老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比如:有的教师的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等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对教师的品格、工作和生活有着比其他行业高的要求;教学又是一种高强度、周而复始的工作,有着质与量的要求,教育本身又存在着发展性原则,如果教师的道德素养、专业素养和体质素养不能适应教育及其发展的要求,就会产生生理压力,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3.职业倦怠与教师劳动强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