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财政服务性支出对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作者:张婉紫 黄玲玲 来源:《商情》2018年第08期
【摘要】促进就业是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利用我国2007—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财政服务性支出对就业影响,结果发现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发展对就业都具有显著正作用,而科教文卫对就业影响不显著。这反映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没有达到最优水平。
【关键词】就业;财政服务性支出;支出结构 一、前言与文献综述
失业是当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之一。经典经济学理论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都证明,市场经济是存在缺陷的,充分就业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失业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政府干预。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解决失业问题的最有力的工具,但随着我国开始进入经济新常态,就业问题较为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城市困难群体难就业、农村隐性失业等问题并存,投资性支出的隐患问题就显现出来了,投资边际效率递减,基础设施投资导致产能过剩等。因此在当前如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较多,但并没有取得公认的结论。Pianta & Vivarelli(2001)发现在意大利,企业的创新活动对于就业具有正效应,但是在部门内部,创新在短时期内会减少就业量。蔡昉(2009)认为通过教育深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持和延伸中国产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养老保障制度创造新的储蓄源泉,以及通过劳动力市场制度安排,扩大人口老龄化时期的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存量。张铭洪、卢晓军和张志远(2016)认为无论家庭进行消费的风险厌恶系数a是怎样的,科教文卫支出和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就业的影响符号必然相反。 但上述研究都忽略了经济和人口的影响因素,而这两项对就业量存在明显影响,尤其是经济周期往往导致就业周期性。因此,本文考虑了经济和人口使得模型更加合理。 二、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就业量作为被解释变量,财政服务性支出和经济发展水平作为解释变量。就业量(LABOR)由各地区个体就业人数衡量:财政服务性支出以科教文卫支出(SECH)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SSE)度量,SECH是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一般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的加和。经济发展水平(GDP)是由各地区经济生产总值来衡量。本文采取随机效用模型进行研究,模型如下:
注:括号内为各参数的t统计量,*、**、***分别表示10%,1%,0.1%的显著性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