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23:58: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电阻远大于接地体电阻,则大部分电流经接地体流入大地,面流经人体的电流很小。这时只要适当控制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4欧母),就可减少触电事故发生。但是在TT供电系统中,这种保护方式的设备外壳电压对人体来说还是相当危险的。因此这种保护方式只适用于TT供电系统的施工现场,按规定保护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母。 (1) 接地装置分类

接地装置,冰是接地线和接地体的合称(总和),它包括接地线和接地体。 (2) 接地装置的安全技术要求

1) 接地体或地下接地线,均不得采用铝导体制做。 2) 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或圆钢,不宜采用螺纹钢材。 3) 接地线焊接长度,必须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4) 接地干线,通常要求其截面不得小于100mm2;接地支线,通常要求截

面不得小于48mm2。

5) 采用自然接地体时,可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的主体金属结构或基础钢筋

砼工程的基础结构,严禁利用易燃、易爆物的金属管道作为接地体。

接地体的技术要求及检查方法表

序号 1 搭接长度 项目 扁钢 圆钢 圆钢和扁钢 2 扁钢搭接焊的棱边数 技术要求 ≥2b ≥6d(双面焊) ≥6d(双面焊) 3 观察 检查方法 尺寸 注:b为扁钢宽度,d为圆钢直径。

2、保护接零

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系统中,将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供电系统中的零线或专用零线直接做电气接零。它的作用是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时,短路电流经零线面成闭合电路,使其变成单相短路故障,因零线的阻抗很小,所以短路电流很大,一般大于额定电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样大的单相短路将使保护装置迅速而准确的动作,切断事故电源,保证人身安全。其供电系统为接零保护系统,即TN系统。保护零线是否与工作零线分开,可将TN供电系统划分为TN-C、TN-S和TN-C-S三种供电系统。

本工程采用TN-S供电系统。它是把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PE在供电源外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也称三相五线制。它的优点是专用保护线上无电流。此线专门承接故障电流,确保其保护装置动作。应该特别指出,PE线不许断线。在供电末端应将PE线做重复接地。

不管采用保护接地还是接零,必须注意:在同一系统中不允许对一部分设备采取接地,对另一部分采取接零。因为在同一系统中,如果有的设备采取接地,有的设备采取接零,则当采取接地的设备发生碰壳时,零线电位将升高,而使所有接零的设备外壳都带上危险的电压。 3、防雷措施

(1)在土壤电阻率低于200欧母·m区域的电杆上可不另设防雷接地装置,但在配电室的架空进线或出线处应将绝缘子铁脚与配电室的接地装置相连接。

(2)施工现场内的起重机、井字架、龙门架等机械设备,以及钢脚手架和正在施工的在建工程等的金属结构,若在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装置

的保护范围以外,应按相关要求安装防雷装置。

(3)若最高机械设备上的避雷针(接闪器)其保护范围能覆盖其他设备,且最后退出现场,则其他设备可不设防雷装置。保护范围可按滚球法确定。 (4)各机械设备的防雷引下线,可利用该设备的金属结构体,但应保证电气连接。

(5)机械设备上的避雷针(接闪器)长度应为1-2m。塔式起重机可不另设避雷针(接闪器)。

(6)施工现场内所有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得大于30欧母。 (7)做防雷接地的电气设备,必须同时做重复接地;同一台电气设备的重复接地与防雷接地可使用同一个接地体,接地电阻应符合重复接地电阻值的要求。

(8)安装避雷针(接闪器)的机械设备,所有固定的动力、控制、照明、信号及通信线路宜采用钢管敷设。钢管与该机械设备的金属结构体应做电气连接。

4、设置漏电保护器

(1)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箱和开关箱应至少设置两级漏电保护器,而且两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作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

(2)开关箱中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安装漏电保护器。

(3)漏电保护器应装高在配电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和开关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

(4)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国标GB6829—86《漏电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使用潮湿和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5、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指不戴任何防护设备,接触时对人体各部位不造成任何损害的电压。国标GB3805—83《安全电压》中规定,安全电压值的等级有42、36、24、12、6V五种。同时规定:当电气设备采用了超过24V时,必须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对下列特殊场所应使用安全电压照明器。

(1)隧道、人防工程 、有高温、导电灰尘或灯具离地面高度低于2.4m等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应不大于36V。

(2)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V。

(3)在特别潮湿的场所,导电良好的地面、锅炉或金属容器内工作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12V。

6、电气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设置室内总配电屏和室外分配电箱或设置室外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实行分级配电。

(2)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如合置在同一配电箱内,动力和照明线路应分路设置,照明线路接线宜接在动力开关的上侧。

(3)应由末级分配电箱配电。开关箱内应一机一闸,每台用电设备应有自己的开关箱,严禁用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两台及以上的用电设备。

(4)设在靠近电源的地方,分配电箱应装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地区。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5)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不得装设在有严重损伤作用的瓦斯、烟火、蒸汽、液体及其他有害介质中。也不得装设在易受外来固体物撞击、强烈振动、液体侵溅及热源烘烤的场所。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两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其周围不得堆放任何有碍操作、维修的物品。

(6)配电箱、开关箱安装要端正、牢固,移动式的箱体应装设在坚固的支架上。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下皮与地面的筐垂直距离应大于1.3m,小于1.5m。移动式分配电箱、开关箱的下皮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0.6—1.5m。配电箱、开关箱采用铁板或优质绝缘材料制作,铁板的厚度应大于1.5mm。

(7)配电箱、开关箱中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下底面,严禁设在箱休的上顶面、侧面、后面或箱门处。

7、电气设备的安装

(1)配电箱内的电器应首先安装在金属或非木质的绝缘电器安装板上,然后整体坚

固在配电箱箱体内,金属板与配电箱体应作电气连接。

(2)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各种电器应按规定的位置坚固在安装板上,不得歪斜和松动。并且电器设备之间、设备与板四周的距离应符合有关工艺标准的要求。

(3)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工作零线应通过接线端子板连接,并应与保护零线接线端子板分设。

(4)配电箱、开关箱内的连接线应采用绝缘导线,导线的型号及截面应严格执行临电图纸的标示截面。各种仪表之间的连接线应使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绝缘铜芯导线。导线接头不得松动,不得有外露带电部分。

(5)各种箱体的金属构架、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箱内电器的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底座、外壳等必须做保护接零,保护零线应经过接线端子板连接。

(6)配电箱后面的排线需排列整齐,绑扎成束,并用卡钉固定在盘板上,盘后引出及引入的导线应留出适当余度,以便检修。

(7)导线剥削处不应伤线芯过长,导线压头应牢固可靠,多股导线不应盘卷压接,应加装压线端子(有压线孔者除外)。如必须穿孔用顶丝压接时,多股线应涮锡后再压接,不得减少导线股数。

8、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修人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施工现场内临时用电的施工和维修必须由经过培训后取得上岗证书的专业电工完成,电工的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初级电工不允许进行中、高级电工的作业。

(2)各类用电人员应做到:

1)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

2)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是否完好。严禁设备带“病”运转;

3)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

4)负责保护所用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各开关箱。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 5)搬迁或移动用电设备,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作妥善处理后进行。 9、电气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1)施工现场的所有配电箱、开关箱应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和维修。检查、维修人员必须是专业电工。工作时必须穿戴好绝缘用品,必须使电工绝缘工具。

(2)检查、维修配电箱、开关箱时,必须将其前一级相应的电源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

(3)配电箱内盘面上应标明各回路的名称、用途、同时要做出分路标记。

搜索更多关于: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的文档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wpgk23euw5s23r4b01m9s4tl8lgyq00e7e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