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年论文范文(文献综述)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1 2:10:0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交易时的市场价格,是真实和公允的。但公允价值是否只在交易时体现,还是当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变化时就进行披露,这还有待讨论和研究。

三、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认为公允价值是否能成为一种会计计量属性应有四个标准进行衡量,即1、是否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最主要是符合相关性和可靠性这两个主要质量特征;2、是否与负债和资产的概念相协调,是否可以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和流出;3、是否有助于资本保全,即财务资本保全和实物资本保全;4、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对于公允价值是否符合相关性原则和可靠性原则,会计界将其与历史成本进行了比较。大多数学者认为,相关性是会计信息有用的本质,可靠性是会计信息有用的基础,二者必须坚固。目前,会计理论界普遍认为历史成本有较强的可靠性,但缺乏相关性;公允价值有较强的相关性,但可靠性不足。譬如,在物价稳定的时候,历史成本信息与决策通常是相关的,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会计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价稳定这一假设不再成立,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随时间和市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历史成本的相关性逐渐降低,对决策的有用性也大打折扣。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计量是面向市场的,他强调公平交易和市场完善,并且能够客观地反映当前经济环境下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决策的相关性很高。但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是否可靠,一直以来都有所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在很多情况下相关资产、负债并无活跃的市场,这时的公允价值需要采用估价技术来确定,而估计的结果难以保证其可靠性。这种观点曾经在我国的会计界非常流行,也正是公允价值坎坷经历的原因——恐其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而对其先用后弃;近几年,随着国际、国内公允价值的研究和应用进入高峰,另外一种观点日渐兴起,即公允价值不仅具有相关性,而且具有可靠性:首先,估计、假设和判断是会计所固有的,并不影响其可靠性;可靠性不等于肯定性和精确性;利用各种估价方法来合理、可靠的估计公允价值是可以实现的。其次,没有任何计量属性在可靠性方面是无懈可击的,它们或多或少存在着可靠性上的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最后,可靠性有如实反映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三个组成部分,而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满足这三个条件,所以具有可靠性。第一点,公允价值显然反映了客观世界的真实经济现象(比历史成本更能反映);第

5

二点,一定条件下,公允价值估价模型的输入信息是可验证的市场信息,不同的观察者可以对公允价值计量结果进行间接验证;最后一点,中立性是如实反映的一个方面,两者是相一致的。

我国学者参照计量属性的四个标准,结合公允价值的定义,对公允价值是否能作为一种计量属性有以下几种观点:

1、公允价值不是一种新的计量属性。常勋(2004)认为:公允价值决不是一个独立的新的计量属性,他不会与各种计量属性不相联系,公允价值的概念实际上已经“嵌入”了各种计量属性,使公允价值成为一种复合或综合的计量属性。然而,为了突显当前令人关注的多种交易中的实际交易价格是否公允的需要,在规范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却不得不放弃表述计量属性所惯用的时态观,而广泛使用了公允价值概念和历史成本概念相并提。于永生(2006)也持有这种观点,他认为: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从理论上讲,所有会计计量属性的最高目标应该是提供所计量资产和负债在特定时日和特定市场情况下的真实、公允的价格,在会计实务中,人们也将这种公允的价格作为衡量所有计量属性质量的基本标准。可见公允价值是所有现存会计计量属性的核心,它与所有会计计量属性相联系,并统领它们。也可以认为各种会计属性只不过是公允价值在不同时日对不同资产、负债进行计量的不同手段,不同方式的表现形式而已。

2、公允价值是一种新的计量属性。葛家澍、许跃( 2006) 认为: 公允价值是与市场价格、历史成本及现行成本有所区别的一种新的计量属性。虽然市场价格是公允价值的基础, 甚至可以说是公允价值的最佳估计。而公允价值是不同于市场价格的。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公允价值不是建立在过去已发生的交易( 或事项) 基础上, 甚至也不是已建立在现行交易的基础上;二是熟悉交易的双方意欲进行交易, 而参照现行交易所达成的购买一项( 或一批) 资产, 转移( 清偿) 一项负债的金额;三是由于契约( 双方愿意买卖) 已经签订, 交易尚未开始进行或正在进行中但尚未完成, 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产生已发生交易的成本或价格。因此, 公允价值只能是一种参照现行交易的估计价格。相反, 上述的历史成本和现行成本和未论及的脱手价格都是实际价格。黄学敏( 2004) 认为: 狭义地讲, 公允价值作为独立的一个计量属性, 所反映的是一种模拟市场的价格, 在尚未

6

交易和非清算的情况下, 采用各种估价技术对缺乏有效市场的资产或负债项目的价值进行近似市场定价方式的评估, 从而试图得到相对公允、合理的价格, 以反映报表截止日各项资产或负债项目的静态价值。虽然这种观点不是主流观点, 但是其仍存在相当的合理成分, 并且我国在这次新颁布的会计基本准则中也偏向于这种观点, 在会计计量属性中把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及现值并列为基本计量属性, 突显了其重要地位。

3、公允价值不应该作为计量属性。石本仁和赖红宁指出公允价值本身并不是一种计量属性,而是一个检验尺度。任世弛、陈炳辉(2005)认为从计量属性必须内在于资产、是资产自身的某种特征这一要求看, 如果公允价值要作为一种资产计量属性而存在, 那么它就不可能是指的一种评判标准;如果公允价值是指的一种评判标准。那么它就不能成为资产计量属性。

综上所述,研究者试图从公允价值与其它几种计量属性的关系中,去寻找更能表达资产或负债真实价值的途径,以克服历史成本计价所固有的弊端,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是在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同时也失去了相应的可靠性,各国的研究者正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求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使会计信息的效用最大化。

四、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

公允价值问题近十几年来一直是国际会计前沿中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当前,在会计准则制定上,无论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还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都正在由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向公允价值会计转变。毫无疑问,这种转变会对国际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界产生深远影响。为了加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与趋同,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这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企业会计准则2006》及其应用指南)大量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一)公允价值在国外的应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0年2月11日发布了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FASB第一次将公允价值概念在概念框架中进行明确界定,并对公允价值的核心问题——现值进行全面深入的阐述,使公允价值在准则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步入新世纪,美国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力度再次加大,FASB从全局角度出发,对准

7

则中的各种公允价值指导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草案。

2004年3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正式发布了改进项目下的14项准则,同时取消了1项准则。在这14项被改进的国际会计准则中,发生实质性变化的有7项准则,陈妮娜、李映照(2006)总结了其中涉及到公允价值应用的准则:①《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场和设备》中规定将所有资产交换交易统一按公允价值计量,不再区分同类资产交换和非同类资产交换;在后续计量中如果不动产、厂场和设备项目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主体就可以按重估价计量。②《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和单独财务报表》中取消了在单独财务报表中允许采用权益法的规定,要求在单独财务报表中,对于公司的投资、对联营企业的投资以及对联合控制主体的投资,均采用成本法或公允价值法核算。③ 《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 对联营企业的投资》和《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合营中的权益》都将风险资本投资者、共同基金、单位信托及其他包括保险投资联结基金的类似主体持有的在联营企业中的投资,以及对共同控制主体的投资的会计处理排除在外,要求将它们作为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处理,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将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变动期间的损益。④ 改进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4O号— — 投资性房地产》规定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可以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间选择。当承租人将在经营租赁下持有的符合条件的房地产权益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处理时,承租人必须选择公允价值模式,不能选择成本模式,而且其拥有的所有其他投资性房地产均应按照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处理。《国际会计准则第4O号— —投资性房地产》吸收了改进后《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 不动产、厂场和设备》的相关规定,要求对以资产交换方式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可以看出,国际会计准则大量地采取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这主要是因为其规范的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交易或事项,这些国家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公允价值容易取得。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直接与我国各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资本市场发展、会计目标等经济环境相联系,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处于一个基本不用——试用——弃用——较多使用的反复波动的状态。

8

搜索更多关于: 学年论文范文(文献综述) 的文档
学年论文范文(文献综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wqkm0zo5q38gut0yjsj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