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
一、导入解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引读读题。吟是什么意思?(吟,吟诵、赞美)“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是古诗的一种形式,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
3、这首诗是于谦在12岁时写下的。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什么?石灰。
二、初读诗句,读出诗歌韵味 1、读出诗的节奏
A、自由读诗。石灰,是一种非常平凡的事物,于谦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 B、多种形式读:指名读。师生对读。
2、了解“石灰”其物
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请同学们听一段介绍。 师引读诗句。
采自深山的石灰,一次次被重重地锤击,在熊熊烈火中焚烧,它却看作好像很平常的事。于谦吟道——
就算要粉骨碎身,它也完全不害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存在人间。于谦吟道——
3、谁能结合着《石灰吟》这首诗,来谈一谈石灰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
(1)千锤万击
看着“千锤万击”这四个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怎样的情景?在这个词中,“千”和“万”并不是指具体的一千一万,而是形容很多。
从开采伊始,石灰就承受了无数的磨难,开始了它充满坎坷的人生。谁能来体会这份苦,这份难,来把这行诗读好了。 (2)烈火焚烧
石灰石经过千万次的敲击锤打,历经千辛万苦运出了深山,被放入土窑中去经受烈火的焚烧。如果石灰石有表情会是怎样的表情?如果石灰石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你体会出了它怎样的精神?哪个词读出来的?“若”是什么意思?“等闲”这个词我们以前在《长征》这课中学过,它是什么意思?石灰把什么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你能来代替石灰说一说心里话吗?把这行读一读?
(3)粉骨碎身:经过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已经变成浑身雪白的石灰,人们把它浸到水里,为了把洁白无瑕的颜色奉献给人类,石灰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痛苦折磨,它怕不怕?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石灰?(顽强不屈、大公无私、英勇无畏、无私奉献)谁来读这行? (4)经历承受了这么多的磨练,同学们,石灰最终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什么?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石灰,为了理想为了奉献,它勇于自我牺牲。此时,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钦佩、敬佩、喜爱)[
4、正是因为石灰经过了如此复杂而艰难的演变过程,所以诗人于谦才这么动情地写道,齐读全诗。 5、初识“托物言志”
《石灰吟》,吟的应该是石灰。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
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仅仅只是石灰吗?还有谁?却是诗人——于谦。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像作者一样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着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引明志诗,创境读懂诗意
那么于谦写这首诗,是想表达什么样的志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于谦的一生。
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落入侵中原,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瓦剌部落挟持英宗皇帝一直打到北京城外,明王朝危在旦息。而打败瓦剌的最好办法就是再立新皇帝,让瓦剌手中的英宗皇帝失去作用,以粉碎瓦剌部落拿英宗皇帝作为要挟的阴谋。可是,没有一个大臣敢提出来,因为,这样做是谋逆之罪,虽然有可能打败瓦剌。但是,万一英宗皇帝获救后重登帝位,就会有谋逆之嫌,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杀身之祸。于是,许多大臣都主张向瓦拉投降,把都城南迁。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也完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想想看,此时,于谦会怎么想呢?他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呢? 对,于谦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读: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是,他在朝堂上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主张。他和太后一起拥立英宗的弟弟为新皇帝,并亲自率领京城军民奋力杀退瓦剌,救万民于水火。但英宗获救不久,就密谋发动了“夺门”之变,重登帝位。随后,于谦便遭到奸臣陷害,以谋逆之罪将于谦打入死牢。
此时,如果你是于谦,你会怎么想呢?你会为当初的决定而后悔吗?(组织学生交流)
在狱中,于谦想到奸臣当道,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他问心无愧,他想到了《石灰吟》,便在在狱中仰天长叹—— (指名朗读)
当于谦被压往断头台的时候,面对一个个泪流满面前来为他送行的京城百姓,他有千言万语想对他们诉说,最后,他把千言万语都浓缩到了《石灰吟》上,于是,他手扶铁镣,仰天慷慨悲歌—— (指名朗读)
500多年过去了,后人阅读《石灰吟》,感觉这不仅仅是诗人对石灰的赞美,也是于谦本人一生的写照,人们会这样来赞颂诗人于谦——(配乐) (指名朗读)
四、拓展
同学们,关于于谦的奇闻轶事,在史书上多有记载,我这里有一些材料是关于“两袖清风”的故事。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后人想起于谦,就一定会想起他的这一首诗,也一定会吟起这首诗。
五、读咏物诗,激荡“清白”之音
(一)介绍其它咏物诗
于谦通过《石灰吟》,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在文学史上,还有这类咏物诗,我们再来读一首,体会这类诗歌“托物言志”的特点。
【出示】《竹石》
用我们刚才学过的朗读古诗的方法,揣摩一下这首诗借何物,咏何志?
如果这节课,《石灰吟》这首诗,于谦这个人,让你深深读懂了两个字,让你永远难忘两个字,那么,这两个字是——(指名读两次)这两个字是——(齐读)板书
是的,清白是于谦之志,清白是立身之本,清白是民族之魂!让我们把这首《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读进每个人的心里去吧!(全体起立背)
板书设计:
石灰吟 (托物言志) 清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