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22:22:2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对我国“考研热”降温现象的分析

2.分析框架

2.1 分析思路

对于考研热潮降温的问题,有关专家也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考研人数增幅急速放缓以至下降的原因包括:人们的选择更趋理性,大学生考研不再“一窝蜂”;市场调节发挥了作用,当付出时间、金钱等成本读研却不能得到期待的好工作时,考研自然会降温

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硕士生的数量大大增多。正如当年高考扩招,

导致本科文凭含金量下降,硕士文凭也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其中原因有二:首先,研究生的专业方向更加精深,造成就业面狭窄。尤其是本科直接考上硕士的学生,没有工作经验,在用人单位看重工作经验的今天,这无疑是一个不利条件。其次,用人单位要聘用硕士生,就要付出比本科生更高的报酬,这就大大增加了成本。可见,现在研究生文凭出现了贬值的现象。本文抓住这一点,通过将信号传递模型应用于研究生文凭信号传递功能上,分析得出研究生文凭的信号功能失效,筛选功能降低了,企业无法根据研究生文凭来判别应聘者能力高低。从而进入信号示意的混同均衡,在混同均衡下,研究生报考数量取决于企业对研究生的教育水平门槛定位和获得研究生文凭的研究生中能力低者的比例,从而分析了研究生报考热的降温的深层缘由。

2.2 分析方法

本文利用信号传递模型对研究生文凭的信号传递功能进行分析。信号传递模型是斯宾塞于1974年首次提出,由于第一个提出信号传递模型,对于信息经济学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而荣获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信号传递模型在本质上是一个动态不完全信息对策。这个对策包括两个参与人,一个叫sender,一个叫receiver,sender拥有一些receiver所没有的,与参与人的效用或者支付相关的信息。对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sender向receiver发出一个信息(message),或者叫一个信号(signal);第二个阶段,receiver接收到信号后做出一个行动,对策结束。这时,两个参与人的效用就得到决定。他们的效用既是私人信息、又是message,同时也是receiver所选择的行动的函数。在第一阶段receiver只能看到sender发出的信号,而看不到sender所拥有的私人信息。

信号传递模型在经济研究之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它依赖于两个假设。

第一,是竞争假设,即市场中的每个行为人都预测自己的行动不会影响市场结果; 第二,是完全信息假设,即经济行为人拥有与交易相关的所有信息,例如,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交易者是诚实的人还是骗子等等。

新浪网.考研首次出现降温现象.http://news.sina.com.cn/c/2007-01-22/103111058242s.shtml.2009-3-26 ⑦

百度百科.信号传递.http://baike.http://www.njliaohua.com//view/1331229.html?fromTaglist.2009-4-10

- 9 -

对我国“考研热”降温现象的分析

3.模型的建立

3.1 研究生文凭的信号功能失效模型

文凭的信号模型,通过假定能力高者接受教育的成本小,而能力低者则接受教育的成本高,从而对于雇主而言,文凭有了毕业人员能力高低的信号传递作用[6]。

一般而言,受教育时间越长,教育成本越高。且为达到相同的教育程度,低生产率者的受教育成本高于高生产率者。社会成员的个人能力对于教育的成本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能力强的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成本较低,相反,能力弱的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成本较高。例如有些学生似乎毫不费力的就连跨几级,成为少年大学生,而有些学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还是留级,只好小学毕业就参加工作。这就是说,社会成员能够通过受教育的成本(具体表现为受教育程度)显示自身的能力。

本文运用信号传递模型有以下假设:

1、教育的个人成本与受教育年限为线性关系,教育并不能提高社会成员的生产能力,或者说先不考虑教育对社会成员生产能力的促进作用,仅仅把教育程度作为生产能力高低的信号。

2、市场就只有两种雇员——高能力者(H)和低能力者(L)。

3、能力高的劳动力教育成本函数为CH(e)?k?e,k?(0,1);能力低的劳动力教育成本函数为CH(e)?e。这是由于能力高的人较轻松的取得学历,而不必同能力低的人一样付出那么多努力。

4、企业设定一个教育的门槛水平e*和两种工资水平。若e

在此假设前提下,由于能力高的劳动者偏好e=e*;能力低的劳动者偏好e=0,我们可得:

*?1?2?k?e?1?k?0*?1?e? ?*k??1?0?2?e从雇员的角度而言,一个具有较高能力者会选择接受高级教育,从而向雇主传递一个高能力的信号,和低能力者区分开来,获得高工资;从雇主的角度而言,通过文凭的信息传递机制,雇主能正确地区分两类雇员,相信选择接受教育的就是高能力者,而对其支付高工资。

然而,我国如今的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入学人数大量增加,硕士研究生的数量不断

- 10 -

对我国“考研热”降温现象的分析

增长,人才培养不能跟上扩招的步伐。这样的局面使得大学毕业生(潜在的雇员)在当初选择是否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时候,面对的教育成本已经发生变化,研究生文凭的筛选功能实际上是降低了,高能力和低能力者面对的教育成本函数已经几近相同,在方程中为

CL?e?ke.

这种情况下劳动者H和L偏好的都是e=e*。上面的激励——相容约束条件则可以写成:

*??2?k?e?1?k?0 ?*??1?0?2?e此时是无解的,经济学含义是企业不能找到一个这样的教育门槛水平,让教育的信号作用对雇员的能力进行筛选,文凭的信号功能失效。可用图3.1表示这一过程。

文凭信号 功能失效

A:能力高者H选择e*的教育水平 A、B:能力高者和能力低者L均

B:能力低者L选择0的教育水平 选择e*的教育水平

此时,文凭具有信号功能和筛选作用 此时,文凭的信号功能失效

图3.1 文凭的信号功能失效

从图3.1可以看出,当文凭具有信号功能和筛选作用时,能力高者H会选择e*的教育水平,因为他们为获取e*的教育水平而付出的成本C1<工资收入增加R(R= w(e*)-w(0)=2-1=1);同理,能力低者L会选择0的教育水平。

当CL?e?ke时,能力高者和能力低者都会选择e*的教育水平,因为他们为获取e*的教育水平而付出的成本C<工资收入增加R。此时,文凭的信号功能失效。

3.2 信号示意的混同均衡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研究生扩招的影响下,不同能力的个人教育成本下降,研究生文凭信号失去作用。此时,无论能力高者还是能力低者均会选择获得研究生文凭,从而研究生文凭成为一种保护性文凭,所以按理研究生报考不应降温。但是随着市场研究生的供给增加,研究生收入下降,信号示意的混同均衡出现,研究生文凭是保护性文凭的这种理念渐渐淡去,考研热潮出现降温现象。

- 11 -

对我国“考研热”降温现象的分析

在信号示意的混同均衡下,假设雇主拥有以下的信念:

1、如果求职者的教育水平低于e* (研究生学历),他一定是L型的工人,则工资水平w=l。

2、如果求职者的教育水平高于e*,那么他是L型工人的概率为q,他是H型工人的概率为(1?q)。此时,工资水平w?2?q。

假设雇主之间为雇用工人展开竞争。信念1意味着所有教育水平是ee*的人将获得w=2-q的工资。

根据以上的假设可知:获得e*的工资增加R= w(e*)-w(0)=2-q-1=1-q,当R>C*(为获得e*而付出的成本)时候,能力高者H和能力低者L都会选择获取研究生文凭,因为他们能得到更多的收益。此时,雇主则根据自己的信念付给每个工人2-q的工资。那么这样的信念是否被得到证实了呢?信念1是决不会发生偏差的,因为现在没有工人会把自己的教育水平选择在e

图3.2 信号示意的混同均衡

但是,随着研究生越来越多,拥有研究生文凭的求职者中是L型工人的概率显然增加,即q在增大。这样将导致R=1-q减少,如图3.2所示,直线R=1-q将往下移动;当R≤C*时,无论是能力高者H还是能力低者L都会作出理性的选择——放弃获得研究生文凭,即出现了“考研热”降温的现象。

综上所述,在混同均衡下,研究生报考人数的主要影响因子为e*和q。e*代表雇主对研究生教育门槛水平的定位,这个因素主要由就业市场上对于教育的个人选择均衡来控制的[7]。因素q代表拥有研究生文凭的求职者中是L型工人的概率。这个因素主要由当时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来决定的。

- 12 -

搜索更多关于: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2 的文档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wsmp1yvxf1ujtp7zfue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