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少数民族之乡 - 云南(第一课时)[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7 2:03: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少数民族之乡——云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云南生活着我国绝大部分民族,是我国多民族特征的缩影。了解“云南民族村”的情况。

2、知道傣族住竹楼,苗族住吊脚楼,它们和傣族的白塔、白族的崇圣寺三塔都是反映民族特色的建筑。

3、了解傣族的泼水节和彝族的火把节,懂得民族节日与民族文化有关。 4、初步懂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文化需要保护和发扬。 教学重点:

1.知道云南生活着我国绝大部分民族,是我国多民族特征的缩影。了解“云南民族村”的情况。

2.知道傣族住竹楼,苗族住吊脚楼,它们和傣族的白塔、白族的崇圣寺三塔都是反映民族特色的建筑。

3.了解傣族的泼水节和彝族的火把节, 教学难点:

1.懂得民族节日与民族文化有关、

2.初步懂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文化需要保护和发扬。 教学准备:按学生人数准备学习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歌曲欣赏,走进云南

1.歌曲欣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同学们,知道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葫芦丝,它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猜猜歌曲中的这个美丽的地方是哪里?(云南,板书课题)。真聪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云南,去了解、感受云南的美丽和它的魅力。

2.识“怪”说“怪”,云南印象

这个美丽的地方每年都会吸引很多游客,去过那里的游人用18个奇怪的短句来概括那个地方的特点,称为“十八怪”。老师摘录了其中的几句(三个蚊子一盘菜,十八的姑娘象老太,姑娘四季把花戴,石头长到云天外,火车没有汽车快,东边下雨西边晒,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你能读出那个地方的什么特点来?(课件出示、生自由读)

读完了,你知道了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猜一猜也没关系!(指名说)(云南:蚊子特别大,说明天气热、气候潮湿,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土地肥沃,长年能开出美丽的花,气候温和潮湿,几乎任何时候都能出产任何蔬菜。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气候复

杂,石资源丰富,石头形状千奇百怪,巧夺天工,山高坡陡,所以火车开不快,老百姓平时喜欢用马来载食粮。)

二、找找、看看、辩辩,走近云南 1、 认识地理位置

现在我们已经对云南有了大概的印象,有谁知道云南在中国的哪个位置?这是咱们中国的地图,请一个同学上台来找一找。 2、了解名字由来

是的,云南在我国的南部偏西一点,地处彩云之南,因此得名叫“云南”。 3、 欣赏云南美景

A、这就是云南省的版图,云南简称滇,这里是云南非常有名的滇池,我们就从滇池出发,去欣赏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配乐图片欣赏)

B、交流感受:同学们,走进云南,你有什么感受?(美不胜收) 4、了解云南特有的乐器

A、云南不仅风光美,那里的音乐也很美。刚才我们欣赏美景时听到的音乐就是用云南特有的乐器吹奏的,还记得是什么乐器吗?

B、交流:你对葫芦丝有什么了解?(看似毫不起眼的葫芦丝却有一个雅称,被称为东方萨克斯。)你们吹过葫芦丝吗?谁带了,给我们吹一段。(掌声鼓励)

C、你觉得这声音怎样?(委婉动听)这可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 5、了解云南少数民族之多

A、刚刚说到少数民族,你知道中国有几个少数民族?(55个)

B、猜:美丽的云南有几个少数民族?(25个)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所以云南被称为“少数民族之乡”。(板书)

C 、出示少数民族分布图:你们看,这是云南拥有的25个少数民族。让我们轻轻地读一读这些少数民族的名字。这些少数民族的名字你没看到过或没听说过的,有吗?(指名学生说一说)

大家看到涂红色的有几个(15个),这15个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在云南据说一座山上就有不同的民族,所以有一句俗话叫“一山不同族”,真不愧为——少数民族之乡。 三 、走进“民族村”

过渡: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想去这个少数民族之乡旅游,想去感受云南那浓浓的民族风情,可是,要是真的一个一个民族走下来,估计没那么容易。云南省政府已经为我们考虑到了,他们在美丽的滇池边建好了一个云南民族村,(出示图片:门口)通过参观云南民族村,就可以了解云南,了解云南的民族风情。 1、云南民族村介绍。(点击图片) 2、馆长留言,积极备战

想进入云南民族村吗?馆长可有留言(课件: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必须具备一定的少数民族知识,才能进入民族村游玩,赶快准备一下吧!)

你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少数民族知识?(看书,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电脑查阅,一种快速方便的学习方法。)老师也通过你们的这些方式准备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少数民族知识,想不想看。那你们就利用看课本和老师的资料,比比谁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这些知识收集到自己的记忆中。开始! 2.趣味闯关

过渡:好,我们就要进入智力冲浪馆开始闯关了,准备好了吗?把资料对折压在书下面,以你的精神状态告诉老师,你准备好了! (课件出示)

(1)判断题:以东巴象形文字著称与世的民族是哈尼族。 A.错在哪里?(板书:纳西族 东巴象形文字)

B.象形文字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字,为了保护和发扬这种古老的文字,设计者设计出了东巴文邮票和中国象棋。

C.现在世界各地的学者已经对东巴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你有兴趣的话,课后也可以去研究研究。

(2)判断: 跳孔雀舞闻名于世的舞蹈家杨丽萍是傣族的?

A.错在哪里?(白族的)杨丽萍是白族的,但她跳的孔雀舞却是傣族的。(板书:傣族:孔雀舞)

B.杨丽萍把孔雀舞跳出了灵气,跳出了云南,跳出了中国,跳向了世界,世界各国都非常喜欢杨丽萍的孔雀舞,所以我们说“越是民族的,越是受到世界欢迎”。无论是刚才纳西族的象形文字,还是杨丽萍跳的孔雀舞,都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瑰宝,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保护和发扬。

C、说到傣族,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泼水节:

◆你了解泼水节的哪些知识?(指名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的一个重要节日。就像我们的过年,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在四月13日到15日三天,人们用清水相互泼洒,相互祝福,以求吉祥安康,幸福久长。

◆交流:傣族人民平时泼不泼水?为什么?我们平时能不能玩水?

平时,他们是不泼水的,因为水在傣族人民的心中是非常圣洁的。只有在泼水节泼水,才可以表达内心的一种幸福和对别人的一种祝福。

说到重要的节日,云南少数民族彝族的火把节也非常有名。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板书“彝族:火把节”)

(3)、判断:彝族是云南省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彝族的“彝”是由毛主席亲自选定的。(是)并补充:1950年彝族代表进京的时候,他们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族名,进京代表就请毛主席为他们起个名字。毛主席见这个“彝”字有米又有丝,是富裕的象征,所以就给他们定名为“彝族”,所以这个题目是真的。

(4)每个民族除了自己的节日有特色,他们的服饰、建筑等也有不同风格,接下来请猜猜这些服饰分别是哪个民族的?(白族、傣族、哈尼族)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 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

哈尼族崇尚红色、蓝色,擅长染色工艺,有的地区的女子穿对襟衣,配短褶裙,打挑花绑腿,平时多赤脚,喜庆的日子里穿绣花鞋。 (5)辨别完了衣服,我们现在来辨别建筑。

美丽的蘑菇房是哪个民族的建筑?哈尼族民居外形酷似蘑菇,故名蘑菇房,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组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

选择:苗族吊脚楼,傣族竹楼。(图文是否相对应)

竹楼和吊脚楼非常相似,但因为所处地理环境不同,所以建筑风格也有所不同,可见,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还和(地理环境、地理位置)有关。

傣族:位于西双版纳地区,天气湿热。因此,竹楼是他们的主要建筑,竹楼四脚悬.空,使住房干爽,透气。

苗族:人多居住在高寒山区,山高坡陡,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他们的主要建筑是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

补充介绍:在云南,还有两个非常有名的建筑,(出示图片)傣族曼飞龙塔、白族的大理崇圣寺三塔。(指名生根据资料作简单介绍)师补充:崇圣寺三塔不仅是典型的唐代建筑,而且就是当时唐朝的皇帝派唐朝的工匠帮助那里的人们一起建造的,所以它还是古代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象征。 3.欣赏游览云南民族村

过渡:现在大家应该对云南又多了一些了解吧。我们再去欣赏一番吧。 课件出示展示各民族特色风情。 四 小结

短短的一节课40分钟,只能让我们对云南有初步的了解。同学们,有机会一定亲自去云南,体会火把节的热情,当然,看看(傣族的竹楼、泼水节,苗族的吊脚楼,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去了解的云南少数民族的许许多多(板书:??)相信,到云南去一趟,你会不虚此行! 板书设计:

少数民族之乡——云南

傣族:竹楼 泼水节 苗族:吊脚楼

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 彝族:火把节

搜索更多关于: 少数民族之乡 - 云南(第一课时)[1] 的文档
少数民族之乡 - 云南(第一课时)[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wu6a1aom67px008u2km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