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王丽娜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4年第06期
【摘要】经典文学不仅具有常读常新的无穷魅力,而且具有提高生命价值的惊人力量。高校开设外国文学选修课的目的在于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健全人格,提高人文修养。教学中,如何拉近经典与当代大学生的距离,找准切合点,挖掘作品的德育因素并适时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本文以西方文学为例,围绕理想观、爱情观、金钱观、真善美情怀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外国文学 教学方法 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39-02 新建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全面。但是,由于近些年大学的扩招,学生素质良莠不齐,文学基础普遍薄弱,对于外国名著了解更少。开设外国文学选修课目的在于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健全人格,提高人文修养。因此承担外国文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有必要根据本校生源基础和人才培养模式,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名家名作上,并且,把作家作品中凸显的人文精神与当今中国国情相结合,拉近作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找准切合点,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适时渗透和传递正能量,使经典文学作品散发出不朽的光芒。笔者在多年的外国文学教学实践中,始终注意挖掘其中的德育内涵,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德育教育,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正面人物”为切合点,渗透理想奋斗教育
追求理想、艰苦奋斗是时代寄予青年人的期望和要求。90后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稳定、相对富足的时代,大多数人生活安逸、衣食无忧。同时,受社会上彩民、股民等“一夜暴富”现象的影响,追求利益、追求财富成为许多青年人的梦想,人生目标模糊,艰苦创业、奋斗拼搏动力明显不足。
外国文学教学中精选了《鲁宾逊漂流记》之名著。《鲁宾逊漂流记》是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作家笛福的代表作,这是一篇写实的哲理寓言,也是一个励志的典型。其德育因素在于:第一,鲁滨逊是一个永不疲倦、永不自满的奋斗者。他出身小康人家,完全可以子承父业、享受前辈留下的财富,但他却不满足于现状,不甘于平庸,坚定地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第二,鲁滨逊是一个实干家。当他落难荒岛、孤独面对可怕的处境时,不悲观绝望,不坐以待毙,自立、自信、自强,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通过实际行动去求生存、求发展。以顽强意志,用自己的双手建成了他的家园,实现了他的理想和人生价值。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大意,教学的重点应有意识地放在人物形象所赋予的现实意义上。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把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与现代大学生的梦想、奋斗、创业相比较,针对目前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