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就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探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4:52: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就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探讨

作者:刘毅

来源:《管理观察》2017年第13期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已上升到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政治层面,甚至还与技术范畴相关,备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直接受益者,接受长期素质教育和知识培训,学成之时即是其才华尽显之时,因何会连基础就业问题都出现困难?深入分析个中原因,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的不完善是造成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之一。尤其是在高校持续性扩招的当下,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随之日显严峻。基于此,本文综合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客观因素,并结合实践提出了就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以期为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提供参考借鉴,共同致力于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人才培养 高校管理 培养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校就业制度一连串变革的推出与实行,如何准确地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及其动态变化,系统分析其内、外在相关因素等成为以“就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主导的相关研究重点。由此,探索契合市场需求现状的就业教育对策,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不仅对学生个人至关重要,对整个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据研究结果表明,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结果,与学生个人、企业单位的期望值差距甚大。究其原因,可围绕主观与客观两方面来分开阐述: 1.1 主观因素

一是缺乏对就业形势的正确判断。计划经济时代的“分配制”就业模式或多或少的仍以其残余力量影响着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认知,认为还能够“子承父业”,从而怠于学业,也不清楚此前社会的真实就业情况,盲从心态相当严重,继而缺乏对就业形势的正确、全面的认知与预测。同时,受限于教育资源的差异化,大量资源还是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从而推动发达地区更为发达,在生活环境、工作待遇、发展前景等各方面都优异于其他地区,导致大量大学生扎根于此,以期加入收入可观、福利优厚的大型企业,导致偏远地区或是经济发展中的地区招工难,而发达地区则千人、甚至万人竞争同一职位的奇异现象,从而也造成大量毕业生成为该地区的“就业困难户”。

二是缺乏对自身综合能力的训练。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其效果是显著的,但也是缓慢的。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较以往已然有所进步,但与当下社会发展脚步相比较,仍然差距明显,难以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就近年劳动力市场调查所发映出的大学生整体素质而言,主要

搜索更多关于: 就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探讨 的文档
就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wxwb4tc6k0mq5e7eayt5nd0e7n2yj017e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