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重点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Y是合成药物查尔酮类抑制剂的中间体,可由X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加入K2CO3 ,能提高X的转化率 B.Y与Br2的加成产物分子中含手性碳原子 C.X和Y可以用FeCl3溶液讲行鉴别 D.Y分子中最多有12个C原子共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生成的HBr可与碳酸钾反应,有利于反应正向移动,提高转化率,故A正确;
B.由图可知,Y发生加成反应后,碳碳双键的左侧碳原子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为手性碳原子,故B正确;
C.X含有酚羟基,可与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故C正确;
D.Y含有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结构特征,则所有的碳原子,即12个碳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故D错误。 故选D。
2.科学家将水置于足够强的电场中,在 20℃时水分子瞬间凝固可形成“暖冰”。某兴趣小组做如图所示实验,发现烧杯中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且有气泡产生。将酸性 KMnO4 溶液换成FeCl3 溶液,烧杯中溶液颜色无变化,但有气泡产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 ℃时,水凝固形成的“暖冰”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B.“暖冰”是水置于足够强的电场中形成的混合物 C.烧杯中液体为FeCl3 溶液时,产生的气体为Cl2 D.该条件下H2 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H2O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水凝固形成20℃时的“暖冰”,只是水的存在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产新的物质,所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暖冰”是纯净物,而非混合物,故B错误;
C、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燃烧生成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所以氯化铁溶液中的氯离子不可能被氧化成氯气,故C错误;
D.该条件下H2燃烧生成了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该物质可能是双氧水,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A.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能使溴水褪色
C.1mol该物质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最多能和4molH2反应 D.一定条件下,能和NaOH水溶液反应 【答案】A
【解析】分析: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氯原子和苯环,结合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解答。 详解:A.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错误; B.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B正确;
C.苯环和碳碳双键均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最多能和4mol H2反应,C正确; D.分子中含有氯原子,则一定条件下,能和NaOH溶液发生水解反应,D正确,答案选A
4.某100mL溶液可能含有 Na+、NH4+、Fe3+、CO32-、SO42-、Cl-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加试剂均过量,气体全部逸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原溶液中不存在 Na+,则 c(Cl-)<0.1mol?L﹣1 B.原溶液可能存在 Cl- 和 Na+ C.原溶液中 c(CO32-)是 0.01mol?L﹣1
D.原溶液一定存在 CO32-和SO42-,一定不存在 Fe3+ 【答案】D 【解析】 【分析】
--
加入BaCl2溶液之后,有沉淀生成,且加入过量盐酸之后,沉淀质量减少,则说明一定有CO32、SO42这
两种离子,一定没有Fe3+(Fe3+和CO32-会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共存),且沉淀2为BaSO4,n(BaSO4)=
m2.33g==0.01mol,m(BaCO3)=4.30g-2.33g=1.97g,则n(BaCO3)= -1M233ggmolm1.97g==0.01mol。加入NaOH溶液产生1.12L(标况)气体,则溶液中有NH4+,NH3有0.05mol,-1M197ggmolCO32-和SO42-所带的负电荷的物质的量为0.01mol×2+0.01mol×2=0.04mol,NH4+所带即n(NH4+)=0.05mol。
正电荷的物质的量为0.05mol×1=0.05mol,根据电荷守恒,可以推断出溶液中一定有Cl-,且最少为0.01mol(因为无法判断是否有Na+,如果有Na+,需要多于的Cl-去保持溶液的电中性)。 【详解】
A. 若原溶液中不存在 Na+,则 c(Cl-)=
n0.01mol==0.1molgL?1,A错误; V0.1LB. 原溶液中一定有Cl-,可能有Na+,B错误;
C. 经计算,原溶液中,n(CO32-)=0.01mol,则c(CO32-)=0.01mol÷0.1L=0.1mol ?L﹣1,C错误;
D. 加入BaCl2溶液之后,有沉淀生成,且加入过量盐酸之后,沉淀质量减少,则说明一定有CO32-、SO42
-
这两种离子,一定没有Fe3+,D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D。 【点睛】
溶液中的离子要保持电荷平衡,即正负电荷所带的电荷量相等,以保持溶液的电中性。 5.安全气囊逐渐成为汽车的标配,因为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迅速发生反应:10NaN3+2KNO3
K2O+5Na2O+16N2↑,产生大量的气体使气囊迅速弹出,保障驾乘车人员安全。下列关
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NaN3是还原剂,KNO3是氧化剂 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1 C.若有50.5 g KNO3参加反应,则有1 mol N原子被还原 D.每转移1 mol e?,可生成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35.84 L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在反应中,叠氮化钠里氮的化合价由-1/3价升高到0价,KNO3中的氮由+5价也降到了0价。所以NaN3是还原剂,硝酸钾是氧化剂,A错误;
B.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是氮气。16mol N2中有1mol N2来自硝酸钾,15molN2来自于NaN3,所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1,B错误;
C.硝酸钾中的氮原子全部被还原,所以硝酸钾的物质的量和被还原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相等。50.5克硝酸
钾即0.5mol KNO3参加反应,那么被还原的N即为0.5mol,C正确;
D.从反应可以看出,每转移10mol电子,生成16mol N2,所以转移1mol电子,就会生成1.6mol N2,标准状况下为35.84L,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C。
6.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水分解是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反应热不变,图像B符合,答案选B。 【点睛】
注意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热。 7.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10℃时pH=12的NaOH溶液与40℃时pH=12的NaOH溶液中:c(H+)相等 B.25℃时pH=10的NaOH溶液与pH=10的氨水中: c(Na+)=c(NH4+)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c(CH3COO-)+2c(OH-)=2c(H+)+c(CH3COOH) D.0.1mol·L1(NH4)2Fe(SO4)2溶液中: c(NH4+)+ c(NH3·H2O) + c(Fe2+)=0.3 mol·L1 【答案】D
【解析】A.由pH=—lgc(H+)可知,pH相等,则c(H+)相等,正确
B.两溶液中分别存在电荷守恒:c(H+)+ c(Na+)=c(OH-)、c(H+)+ c(NH4+)=c(OH-),由于pH相同,则两溶液中的c(H+)、c(OH-)均对应相等,则必定 c(Na+)=c(NH4+),正确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其中电荷守恒为: c(CH3COO-)+c(OH-)=c(H+)+c(Na+)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