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41.【要点】(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
42.【要点】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一
1.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 )。 A 顺向迁移 B 逆向迁移 C 正迁移 D 负迁移
2.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 )。 A.苛勒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桑代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学习的心理规律 B.教学的心理规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D.学与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4.加涅将教学目标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和( ) A.动作技能 B.分析技能 C.态度 D.综合技能
5. 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包括( )方面。 A.认知 B.情感 C.人格 D.社会性
答案:1.C D 2. D 3.C 4.. A C 5.A B D
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在正确的叙述后面打√ ,在错误的叙述后面打╳ ,每小题3分,共15分)。
1. 道德品质的基础是道德动机。( )
2.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有两种:促进和阻碍。( ) 3.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
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操作性学习。( ) 5.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手段-目的分析法。( ) 解答:
1.(╳)。道德品质的基础是道德动机。 改为:道德认识 2.(√)。
3.(╳)。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改为:桑代克。
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操作性学习。改为:观察学习 5.(╳)。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手段-目的分析法。改为:逆推法。
一、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小学儿童逐步养成一些道德行为习惯的年龄阶段是( )。 A 低年级 B 中年级 C 高年级
5.在实施品德教育时,应考虑年龄特点选择教育的起端,年幼学生可选择(),年长学生可选择()。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意志 C 道德动机 D 道德行为训练或激发道德情感
8.据国内的研究资料表明,出现品德不良行为的高峰年龄在( ),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在( )。
A 10~13 岁 B 13~15 岁 C 15~18 岁 D 18~22岁
12.形成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要原因,除了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外,还有( )。 A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B思维迟钝 C不良的行为习惯 D情绪易变 13.班级人际关系包括( B)。
A 师生关系 B 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C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14.提出需要层次论的心理学家是(B) A 弗洛伊德 B 马斯洛 C 韦克思勒 D 吉尔福特
1.技能体现一种经验,是个人在心智活动及生活实践中()行为方式。
A 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而逐渐习惯化了的熟练的 B 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后突然出现的熟练的
C 经过知识积累而形成的 D 自然形成的 2.智力的核心是( )能力。 A想象 B 记忆 C 观察 D 思维推理
6.能力水平高于常态的超常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 )。 A 13% B 3% C 0.3% D 1%
10.勇敢、勤劳和朴素特征,主要属于( )。 A 理智 B 气质 C 性格 D 情绪 1.年龄特征的最本质特征是( )。 A 稳定性 B 可变性 C 稳定性与可变性 2.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 )。 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教育因素
14.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即同伴关系发展的高级形式是 A 同伴 B 同伴团体 C 集体 D 友谊
22.某学生,易冲动,待人热情,精力旺盛,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对学习内容理解快,但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他的神经系统类型属于 A 兴奋型 B 活泼型 C 安静型 D 弱型
1.规定学科的内容范围、逻辑顺序、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的是:__。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课程计划 6.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 A.少先队活动 B.教学活动 C.课外活动 D.后勤工作 7.目前在世界上采用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 A.分层教学 B.小组合作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个别教学 9.目前我国小学教学中用得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___。 A.谈话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12.“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是______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要求。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8.第一个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培根 D 昆体良
10.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特点。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问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ˇ ”,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判断
4.强化只是用来塑造某种新行为而不可以改变旧有的行为习惯。(F ) 2.小学儿童择友标准中最显著的标准是身体强壮否。(F )
1.小学生的需要发展是单一的,其总趋势是由低向高发展。(F)
2.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因此,小学儿童的活动需要相比之下并不强烈。(F ) 5.小学儿童入学的头几年,对于成就需要的发展尤为重要。(Y ) 7.小学儿童的志向集中表现在政治志向上。( F)
3.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也好,但其中也有靠刻苦用功的,智力是平常的。( Y) 6.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各有积极的消极的方面。(Y )
2.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中,需要要是最积极的因素。( Y) 3.遗传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F )
4.年龄是心理发展的时间指标,这是心理发展的原因。( F)
5.在社会生活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育条件,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Y ) 26.小学儿童行为规范训练还应适合其年龄特征,高年级应侧重社会公德,意志品格和爱国意识的教育。(Y )
31.对自我评价过高,有着盲目优越感的儿童,才用个别说教的方法常常容易奏效。(F ) 6.小班教学的增加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Y )
8.小学阶段的学习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都运用到实践中去,才符合这一原则的要求。( F )
10.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和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教学中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 F )
4.在小学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要尽可能运用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越多越好。( F)
5.就目前我国的各方面情况而言,我们只能改进班级上课制,而不能废弃它。(Y ) 4.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就要允许儿童自由地发展。(F)
5.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早教育就早发展、早成熟。(F ) 二、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C 5.D、A 8.B、C 12.A C3.B1. B1.A 2.D 6.B10.C 1.A 2.A14.D 22.A1.B6.B7.B9.A12.C8.B10.C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问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ˇ ”,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 4.错2.错1.错 2.错5.对7.错3.对 6.对2.对 3.错 4.错 5.对26.对31.错 6.对8.错10.错4.错5.对4.错5.错
一、选择题
1..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__B___。 A.少先队活动 B.教学活动 C.课外活动 D.后勤工作 2..目前在世界上采用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B___。 A.分层教学 B.小组合作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个别教学 3.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中,属于智力核心的是__C___。 A.学习能力 B.人际关系能力 C.思维能力 D.创造能力 4.发现学习模式是___B___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布鲁纳 C.杜威 D.瓦根舍因
5.“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是______C_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要求。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_B___年颁的? A.1980 B.1986 C.1995 D.1998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___C_年颁的? A.1980 B.1986 C.1995 D.1998
8.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第一层次的是:___B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9.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____B___提出申诉。 A.法院 B.教育行政部门 C.公安机关 D.学校 10.行动研究的目的在于A___。
A.应用 B.发展理论 C.在应用的基础上发展理论 11.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___B___三种教学计划。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叫做__B___。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13.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__C___。 A.讲解 B.讲读 C.讲述 D.讲演
14.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___B_入手帮助李小林改正毛病?
A. 侧重调整情感的方法 B.侧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C.侧重改变认知的方法 D.前三种方法相结合
15.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__C_原则。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直观性 D.巩固性
16.《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相互切磋。这就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