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模型 D.计算机 E. 录音
4.教师劳动的特点是 ABCD
A.创造性 B. 示范性 C. 长期性 D.重复性 E.主动性
5.课程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BCD 。
A. 传统道德因素 B.人的身心发展因素 C. 科学文化因素 D.社会因素 E.领导因素
6.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对学生的 D 负责。 A. 思想品德发展 B.身心发展 C.智力发展 D. 全面发展 E.能力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选对了答案得分,选错一个答案此题无分,共15分) 1.B 2.CE 3.ABDE 4.ABCD 5.BCD 6.D 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 共10分) 1、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B )。
A. 一般迁移 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逆向迁移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 C)阶段。 A. 感知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3.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B )。
A. 苛勒 B.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C.贾德 D.桑代克 4、信息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信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的记忆为( A )。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瞬间记忆 5、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D)。
A. 每天跑步 B.视力下降 C.装修房屋 D.不怕见生人了 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 共10分) B C B A D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小题仅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学校教育始于 ____B______ 。 A .原始社
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
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2 .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__A________ 。 1. 学生与所学知识,发展能力之间的矛盾 B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C .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3 .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 ____D______ 。
A .课程设计 制订 C .教材编
制 设置
4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 __________ 。 A .各门文化
课 思想品德课 C .课外活
动 D .少先队工作
5 .体育是进行其它各育的 ___B____ 。 A .必要条
件 B .物质基础 C .重要保
证 .重要手段
二、判断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 .大狼带小狼捕食是动物界的教育现象。( F 2 .因材施教的依据之一是遗传素质的差异。( Y 3 .布置作业的主要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Y )
4 .思想品德教育要讲练结合,既要重讲理,又要落在实处。( Y )
5 .职业技术教育属于专业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则属于基础教育。( Y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 . B 2 . A 3 . D 4 . A 5 . B
B .课程 D .课程 B . D ) )
四、判断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 . 2 . √ 3 . 4 . √ 5 . √
1、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2、 每小题1分,3、 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4、 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倍5、 尔
2.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B)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3.从时间上看,6、 相对其他教育形式来说,7、 家庭教育的特点是( B) A.开始最早持续最短 院 B.开始最早持续最长 C.开始较晚持续最长 D.开始较晚持续较短 4.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8、 ( D)
A. 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5.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C)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6.美育的直接功能是(C ) A.育德 B.促智 C.育美 D.健体
7.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C)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 D.教育的规模 8.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9.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B ) A.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10.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9、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C) 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11.人的身心发展是指10、 ( A) A.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B.个性的品德的形成 C.体重和身高的增加 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1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C)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13.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C )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 D.20世纪末
14.在教育起源问题上,11、 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A)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5.智育的根本任务是(A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C.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 D.形成学生的品行
16.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12、 学校体育更具有(D )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17.人的世界观基本形成于( D)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8.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3、 在教育过程中起( C) A.强制作用 B.辅助作用 C.主导作用 D.中介作用 19.法国著名14、 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C )
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20.英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 A)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分支制 D.中间型学制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 2.B 3.B 4.D 5.C 6.C 7.C 8.A 9.B 10.C 11.A 12.C 13.C 14.A 15.A 16.D 17.D 18.C 19.C 20.A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因素中,哪种因素引起的行为的持久变化属于学习。( D ) A.有机体的成熟 B.适应与创伤 C.疲劳 D.个体的经验 2.由桑代克和吴伟士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B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理论 3.心理练习对动作技能的影响是( B )
A.对技能的改进没有帮助 B.取决于任务的性质 C.有显著作用 D.不明确 4.由某些具体的道德情境引起的初级的态度体验叫( A )
A.道德情绪 B.道德情感 C.道德情操 D.道德意志
5.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B )
A.学习动机 B.认知内驱力(内部动机)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6.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结合叫( A )
A.才能 B.一般能力 C.天才 D.特殊能力
7.教师期望效应是由( C )研究发现的。
A.皮格马里翁 B.勒温 C.罗森塔尔 D.夸美纽斯
8.非正式群体是( C )形成的。
A.按一定的程序 B.上级组织规定 C.在个人友好的基础上 D.在公务关系上 9.宽大的前额是学生聪明的标志,这是一种( D )
A.成见效应 B.新近效应 C.首次印象效应 D.定型效应 10.我国目前举行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属于( C )范围。 A.个体内差评价 B.相对评价 C.绝对评价 D.参照常模测验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 Y )
2.行为主义学习论强调学习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忽视个体头脑中的内部过程。( Y )
3.从某种意义上讲,思维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y ) 4.技能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 y ) 5.由奖励所引起的学习动机是内部动机。( f ) 6.情绪生活和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具有密切的关系。( y ) 7.教师的威信一旦形成,就不会下降或丧失。( f )
8.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是学校中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 y ) 9.学校教育活动是以师生交往为前提的。( y )
10.良好的测验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较高的信度。( f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D 2.B 3.B 4.A 5.B
6.A 7.C 8.C 9.D 10.C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 3.√ 4.√ 5. ╳
6. √ 7.╳ 8.√ 9. √ 1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