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教育发展过程存在着源与流的关系问题。
17、学习教育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 注意教育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的原则。
二、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C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学记》 2、首创班级授课制是A
A、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昆体良 3、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B
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B、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C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4、教育学发展过程存在着“源”与“流”的关系问题,“源”是指A,“流”是指B。
A、教育实践 B、教育理论 5、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总趋势是C
A、现代教育 B、传统教育 C、多样化
6、建国后对我国教育界产生深远影响的的《教育学》作者是B
A、克鲁普斯卡娅 B、 凯洛夫 C 、加里林 D、杨贤江
7、主张教育应以儿童、经验、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派”的主要代表是C
A、赞可夫 B、皮亚杰 C、杜威 D、赫尔巴特 三、判断题
1、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赫尔巴特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方法论,形成了“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3、夸美纽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学模式,对近代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4、教育学是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5、“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争,是世界近代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论争,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6、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是与师范学校的设立同时进行的。√ 7、教育学是研究人的各种属性极其规律的科学×
8、研究怎样上课,怎样培养优秀人才的科学叫教育学×
9、教育学未成为独立学科前常常同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
10、夸美纽斯在对科学的分类时,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1、德国的哲学家康德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首次讲授教育学,使教育学
成为一门课程首次开设√。
12、我国教育学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是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之一,它的开设是与师范学校的设立同时进行的√
13、教育学不是记问之学,而是使人聪明的之学√
14、科学和艺术是教育这枚硬币的两面,缺谁都构不成教育:因此,教育是艺术的科学。√
四、问答
1、什么是教育学?师范生为什么要学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之一。学了教育学能使师范生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能使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能使师范生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
2、学习教育学必须注意哪几个方面?
学习教育学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三是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四是注意教育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
3、有人认为不学教育学照样能教好学生,你认为对吗?请你谈谈理由。 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至今在教师和学生中仍然有某些影响。因为,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和掌握教育的技能和技巧,是教师和师范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曾然,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师德是灵魂;但要具备全面的完整的师德修养,掌握较渊博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教育理论的学习来说,不仅可以提高做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而且能增强识别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是非的鉴别力。特别在今天,各种教育思想纷至沓来,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作指导,就可能坠入云里雾中,不知所从。为此,我们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好教育学这们课程。
第一章 教育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就学校教育而言,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德、智、体、美诸方面(或身心两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和谐地发展。
2、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
二、填空
1、在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的起源主要有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三种不同的主张。
2、社会发展从古至今经历里五种生产关系,因而也就有五种不同的教育,它们分别是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
社会主义教育;除此而外,还可以用生产力标准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相应的,也可以把教育划分为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两个发展阶段。
3、教育的功能有社会发展功能和人的发展功能两个大方面,前者主要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后者主要是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推动作用,其中,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
4、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是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创新性;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应该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地位,以“三个面向”为重点,抓住推进素质教育这个中心环节,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开拓思想、实践能力和崇高理想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5、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一是决定于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教育,二是决定于小学教育在儿童发展中启蒙作用;小学教育具有一般教育的特点外,还有它自身独具的基本特征,它是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
6、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一是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二是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三是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
三、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 ? )
?生产劳动 ?模仿 ?语言 ?动物本能 2、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需要的观点,是( ? )的基本主张。
?心理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 3、( ? )已经出现学校和教师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奴隶社会
4、把教育划分为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两个阶段,其划分依据是以( ? )为标准的。
?生产关系 ?生产力
5、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指的是( ? ) ?生产性 ?科学性 ?全民性
6、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于( ? )颁布的。 ?1986年 ?1999年 ?20xx年
7、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指的是( ? )
?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创新性 ?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 四、判断
1、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孟禄。( × ) 2、奴隶社会已经出现了学校和教师。( √ )
3、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这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之一。( × ) 4、现代教育是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水平下的教育。( √ )
5、教育学对教育所下的定义,指的是广义的教育,是就学校教育而言的。( × )
6、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属于普通基础教育。( √ ) 7、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它是强制的和免费的。( √ )
8、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由于它是依据国家法律而实施的基础教育,因而它具有强制性。(√)
五、问答
1、历史上有哪几种教育起源观?谈谈你的看法。 历史上有三种教育起源观。?生物起源观。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勒图尔诺和英国沛西·能,认为教育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即已存在,教育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此种观点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心理起源说。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认为在原始社会中尚有独立的教育活动,教育起源于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曾然,模仿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不单是模仿,人类的模仿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区别还在于它的意识性和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教育为人类社会特有,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等。
2、教育的本质特点是什么?怎样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本质特点是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亦即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也就是说,教育能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教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教育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作用,等等。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而言,凡属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方面的影响。从狭义而言,即学校教育,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或身心)生动活泼地全面和谐地发展。
3、试阐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现代教育是资本主义革命时代大工业生产方式出现之后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与科技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更新其内容和形式。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如下:
?生产性。主要体现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①主要表现在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使现代科技与现代生产相结合,以促进生产与科技双向发展。②从个体发展来说,使劳动者把学习现代科技理论与从事现代化生产劳动实践结合起来,从片面发展走向全面发展;从社会发展来说,就
是使教育事业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使生产加速发展,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民主性。体现在世俗化、普及性及平等性上。①教育走向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享受和利用。②教育逐渐向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③更多的人能够参与教育管理。
?科学性。从内容到手段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①科学的教育内容和方法。②拥有现代科技手段,教育信息网络化。③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互相结合。
?创新性。①为了使教育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现代教育改革特别探索新模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在世界各国掀起高潮。②教育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教育不断逼近理想目标。③对现代人的素质结构设计,成为教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5)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6)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4、略述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小学教育属于普通基础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从个人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从一个国家来看,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级普及和提高。总之,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培养各级人才奠定基础,为儿童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教育是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在这个阶段,儿童将发生三个方面的转化:一是由随意游戏活动向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转化;二是由个体和松散的群体活动向有组织、有规律的集体活动转化;三是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转化。这些转化可以使儿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认识范围,从而对于促进全面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增强,都在小学教育阶段正式起步。因此,小学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重要的启蒙作用。
5、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梅森在《自然科学史》中提到一份古埃及手稿草纸书,其中写道:“要用心学习书写,这会使你摆脱一切艰苦劳动,成为一位有名望的官员。”
(2)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学在官府)。
(3)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 中国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西欧教会学校把“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作为主要内容,而在世俗封建主的学校中以“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作为主要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