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910【真题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22:57: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答案】B

【解析】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参见教材P130。 11. 在劳动资料方面,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 A.信息传递系统;B.生产工具;C.自动控制系统;D.动力系统 【答案】B

【解析】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参见教材P134。 1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它们之间是( )。

A.相互决定的关系,无主次之分;B.相互平行的关系;C.相互制约的关系,有主次之分;D.相互孤立的关系 【答案】C

【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不是互相孤立、互相平行的,而是相互制约、有主次之分的。参见教材P146。 13. 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

A.自然经济社会;B.商品经济社会;C.产品经济社会;D.信息社会 【答案】D

【解析】。在电子时代,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技术体系和产业结构中占了主导地位,因而可以称之为信息社会。参见教材P。 14. 商品经济是( )。

A.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B.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D.以自给自足为特 【答案】C 【解析】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就是商品经济。参见教材P169。

15.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A.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B.工作日不变,增加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C.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D.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答案】D 【解析】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即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单位商品价值便会下降,劳动力价值随之下降,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便会缩短,剩余的劳动时间则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参见教材P184。 16.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总价值的生产问题;B.社会总产品的创造问题;C.社会总价值的分配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答案】D 【解析】考察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即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核心问题是要分析在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的各个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参见教材P191。 17.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

A.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B.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C.剩余价值率平均化的结果;D.资本家追逐超额利润的结果 【答案】A

【解析】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参见教材P193。

6

【答案】C

【解析】参见教材P。

19.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 )。

A.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B.能够杜绝经济危机的发生;C.会使其经济发展长盛不衰;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答案】A

【解析】在分配关系上,许多发达国家对收人分配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如实行社会福利政策,通过再分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参见教材P233。 20.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

A.生成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C.资本全球化;D.资源配置全球化 【答案】D

【解析】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参见教材P230。

21.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多种手法剥削和控制发展中国家,其中典型的新殖民主义手法是( )。

A.高价倾销发达国家的工业产品;B.低价收购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型产品;C.以占领殖民地的方式剥削和控制发展中国家;D.打着\援助\的旗号剥削和控制发展中国家 【答案】D

【解析】。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多是采取比较缓和隐蔽的新殖民主义手法,打着所谓援助\的旗号实现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控制。参见教材P227。 考安徽自考,上安徽自考网,请记住唯一网址 www.ahzk.cn ,安徽自考服务老师微信82167209 22.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之一《乌托邦》作者是( )。

A.发过的圣西门;B.英国的莫尔;C.英国的欧文;D.意大利的康帕内拉 【答案】B

【解析】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是英国人莫尔写的《乌托邦》和意大利人康帕内拉写的《太阳城》。参见教材P242。

23.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A.集体领导制;B.个人负责制;C.民主集中制;D.民主监督制 【答案】C

【解析】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参见教材P268。 24. 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共产主义社会特征和本质要求的是( )。

A.各尽所能,按需分配;B.各尽所能,按才能分配;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D.各尽所能,按地位分配 【答案】A

【解析】马克思十分强调\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并把它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一面旗帜加以突出论述。参见教材P275。 25. 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归宿是( )。

A.爱岗敬业的职业理想;B.共产主义远大理想;C.和谐共生的社会理想;D.大公无私的道德理想

【答案】B 【解析】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归宿,是凝聚一切进步社

7

会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精神航标。参见教材P289。 二、简答(每题6分,共30分)

26.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就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发展着的理论,是由它的理论本性决定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面对实际生活,关注和研究时代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其次,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体系,它能正确地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对它们进行批判地研究,剔除其中错误的观点,吸收其积极合理的内容。

再次,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它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发现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把自身提高到与时代和实践的需要更加适应的水平。 事实上,在马克思主义产生170多年来的历史过程中,它的创始人和后继者总是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使其获得新的生命,采取新的形态,从而形成了一部内容丰富并持续向前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存在于它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之中。 【解析】参见教材P40。

27. 简述说明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及其实现条件。

【答案】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人们在实践中,最先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同认识对象发生直接的接触,产生感性认识。由于实践的继续,感性认识积累多了,就会由量变发展到质变,出现认识的飞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的这次飞跃非常重要,它是认识任务的真正完成。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感性材料必须十分丰富而不是零碎不全,必须合于实际而不是错觉,人们是无法根据零碎不全与不符合实际的感性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的。第二,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借助于思维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必须通过思维的加工,才能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解析】参见教材P111-112。

28. 简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案】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 社会劳动与私人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或者其私人劳动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地位,以及盈利或亏损的程度,从而决定着他们在两极分化中的命运。有的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品种符合市场需求,或者他们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耗费较少的个别劳动却形成较多的社会价值,这样的商品生产者就会发财致富。而有的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市场需求,或者他们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耗费的私人劳动不能或者不能全部被社会所承认,他们就会发生亏损,甚至陷于破产。这种两极分化现象,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是经常发生的。 【解析】参见教材P175。

8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910【真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x73j3gqmf5dq8n1sig30fluh9boav00ulj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