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第一部分 习题
一、选择题
1.幼儿在看图书时把“坏人”的眼睛挖掉,这种现象表现出幼儿的(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情绪
2.五至六岁幼儿受到别人的嘲笑而感到不愉快,与这种这种体验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
A、感知觉 B、记忆 C、想象 D、自我意识 3.两岁以下儿童产生愤怒的原因主要是( ) A、生理习惯问题 B、与权威的矛盾问题 C、与人的关系问题 D、与物的关系问题
4.儿童不愿一个人呆在黑暗的房间,这种情绪是( ) A.本能的恐惧
B.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C.怕生
D.预测性恐惧
5.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 )
A、体验 B、过程 C、情绪 D、认识 6.个体对情绪反应的监控、评估和改变是( )
A、情绪掩蔽 B、情绪 C、情感 D、情绪控制
7.开启了成人与婴儿交往的通道的情绪是( )
A、生气 B、社会性微笑 C、恐惧 D、焦虑
8.喜悦时语调高昂、语调夸张、语速较快,语音高低差别较大,是( )
A、外在表情 B、体势表情
C、面部表情 D、言语表情
9.“人逢喜事精神爽”体现的情绪状态是(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挫折 10.“拆卸玩具”表现出幼儿的(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情绪 11.下列不是幼儿情绪情感发展趋势的是( )
A、社会化 B、丰富和深刻化 C、个体化 D、自我调节化
12.根据一定道德准则,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是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道德行为 D、美感
13.新入园的幼儿,看见妈妈离去伤心的哭,会引起别的幼儿也跟着哭起来,这是幼儿情绪的( )
A、易感性 B、感情内隐 C、感情掩蔽 D、稳定性 14.“知之深,爱之切”说明了( )
A、认识过程是情绪情感的基础
B、情绪情感对认识活动具有推动或阻碍作用 C、情感对意志的影响 D、意志对情感的调节
15.“化悲痛为力量” 说明了( )
A、认识过程是情绪情感的基础
B、情绪情感对认识活动具有推动或阻碍作用 C、情感对意志的影响 D、意志对情感的调节
16.与观察盆景相比,幼儿更喜爱观察金鱼,说明了情绪在认识活动中的( )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信号功能 D、组织功能 17.关于情绪与情感区别,不正确的是( )
A、情绪是情感的基础
B、人和动物都有高级情感 C、情绪易变化,情感较持久 D、情绪具有情境性,情感具有稳定性 18.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弗洛伊德 B、华生 C、马斯洛 D、伊扎德
二、判断题
( )1.人有情绪,动物也有情绪,情感只有人才有。 ( )2.情绪比情感发展得晚。
( )3.情感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情绪比较内隐。
( )4.情绪带有情境性、暂时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 ( )5.情绪直接驱动,促使这儿童做出某种行为,或抑制某种行为。 ( )6.幼儿情绪和情感深刻化与其认知发展水平有关。 ( )7.家庭是幼儿获得情绪掩蔽能力的第一渠道。 ( )8.情绪是在多次情感的体感的基础上形成。 ( )9.初生婴儿没有情绪反应。
( )10.儿童的情绪反应是天生的,情感的发展是靠后天的培养。 ( )11.婴儿最初的情绪反应是笼统的、不分化的。
( )12.中国婴儿与西方婴儿的情绪表现是相似的,中国幼儿与西方幼儿的表情也是完全相同的。
( )13.婴儿最初出现的微笑就是一种社会交往行为。 ( )14.幼儿情绪的产生与社会性需要密切相关。
( )15.只要幼儿在幼儿园不哭、不烦躁,就说明他情绪上没有问题。 ( )16.依恋关系的类型对幼儿的同伴关系有重要影响。 ( )17.5岁幼儿的“告状”和他道德感的发展有一定关系。 ( )18.拆卸玩具行为是幼儿求知欲的一种表现。 ( )19.分离焦虑是幼儿依恋的表现形式。
( )20.幼儿教师要管理好自身的情绪,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三、填空题
1.高级情感的种类有道德感、美感和 。
2.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心理学称之为 。
3.中班幼儿常常“告状”,这是由 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 4.与认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体验是 。 5.情绪状态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和 。
6. 是幼儿与成人交往的重要工具,与语言一起共同实现着幼儿与成人、幼儿与同伴间得社会性交往。
7.人类的表情主要情绪有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 。 8.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社会化、丰富化和深刻化、以及 。
9.幼儿情绪的丰富化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二是 。
10.幼儿情绪的不稳定性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易感性和 。
四、名词解释。 1.情绪(情感) 2.心境 3.激情 4.应激 5.道德感 6.理智感 7.美感
8.情绪的易感性 9.高级情感 10.需要
五、简答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