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不变”或“缩小”); (3)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所成像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1.小东在探究光学实验时,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的折射规律
(l)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如图所示;
(2)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的圆心O处,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 (3)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2); 实验所测数据如表格所示 实验次数 入射角i 水中折射角r 分析以上数据可得: ①当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其它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________ ;
②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角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实验二: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时,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________ ,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 ;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________ 像(选填“虚”或“实”)。
22.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 0° 0° 2 3 4 30° 45° 60° 17° 24° 30°
(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________℃;
(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分析图乙可知,萘在AB段状态的比热容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萘在CD段状态的比热容;
(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3.自选实验器材,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具
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24.在做 “探究充满水的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
(1)此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器材有刻度尺和____;
(2)实验中,小明设计的方案是:选取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的O点作为计时起点,在玻璃管上以O点为起点每隔20cm做一标记(如图甲),用秒表测出气泡通过每个区间所用的时间.下表是他们测得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气泡运动的s-t图像. (____________)
由实验可知,气泡做____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___. 区间s’/cm 通过各区间的时间t/s 0-20 10 20-40 10 40-60 10 60-80 10 (3)小华的实验方案如下:将米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玻璃管放置,拍摄气泡运动的视频,在视频中每隔10s截取气泡的位置图片,合成了丙图所示的图片(与频闪照片原理相同).由图片可知,气泡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cm/s.
(4)对于小明和小华的实验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小明方案中,每个区间的距离必须相等
B.小明方案中,若从O点起每隔10cm做一标记,则得出的运动规律更接近气泡实际运动情况 C.与小华方案相比,小明的方案中时间测量的误差比较大 D.与小明方案相比,小华的方案能反映气泡全程的运动的情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D A D C B D C 二、填空题 11.1 700 0.7 12.照相机 蓝 13.虚 1 是
14.液化 2.5×10-6 少开汽车 15.相同 相同 不同 16.00 0.036 三、计算题
17.(1)10cm;(2)79g;(3)实心;(4)5.9×10kg/m 18.(1) 0.25h;(2)48 km/h;(3)50 min;(4)3 km。 四、实验题
19.左 44 b 40 1.1×10 偏大 20.放大 变大 21.①不变;②小于; 重合;相等;不能;虚.
22.液态 小于 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23.实验器材:扬声器,纸屑;
实验步骤: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把纸屑放在扬声器上; 实验现象:会看到纸屑在跳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4.秒表 见解析 匀速直线 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相同,答案合理即可) 1.8 A
3
333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把两个物重相同的实心铁球和铝球,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 A.相等
C.铝球的比铁球小
B.铝球的比铁球大 D.浮力都等于重力
2.一些故事影片中常有这样的镜头:高墙倒塌压在众人(演员)身上,造成人员受伤。但在实际拍摄中,倒塌的高墙并不会伤害演员,砌成这种高墙的物块最有可能是
A.泥土砖块 B.金属块 C.泡沫塑料块 D.水泥砖块 3.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是每条光线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②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③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④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不是实际光线
A.①②③ A.眼睛 C.显微镜
B.②③④ C.①③④ B.放大镜 D.望远镜
D.①②④
4.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5.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他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
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设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一定大于l B.f一定小于l C.f一定等于l D.f可能小于l 6.在清澈的水池边的人看到池底变浅了,在图中能正确描述光的传播路径的光路图是
A. B. C. D.
7.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