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海高考压轴卷
生 物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适答案,共60分)
1.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此美丽盛景中,蝴蝶将一株油菜的花粉带到另一株油菜花的柱头上后,即可发生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释放精子、精卵融合等一系列生理反应;若将一株油菜的花粉带到一朵桃花的柱头上则不会发生这一系列反应.该现象能很好地说明细胞膜( ) A.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图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④在生物体内约有20种
B.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氢来自于②和③ C.结构④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参与脱水缩合
D.生物体内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多肽链需要n种密码子 4.下列不能将获取的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的是 ( ) A.味细胞 B.温度感受器 C.鼓膜 5.下列物质代谢过程只在肝细胞内才能完成的是 ( ) A.血糖→糖原 B.胆固醇→胆汁酸 C.脂肪酸→脂肪 D.葡萄糖→丙酮酸 6.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第二道防线的是 ( ) A.胃酸的杀菌作用
B.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D.视细胞
C.巨噬细胞中溶酶体的消化作用 D.致敏T细胞裂解抗原细胞
7. 红枫是一种木本观赏植物,在生长季节叶片呈红色。下列关于该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枫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其叶绿体中有红色的花青素 B.红枫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吸收了红光 C.红枫叶片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D.液泡中的色素也可以吸收光能并用于光合作用
8. 1861年巴斯德发现,利用酵母菌酿酒的时候,如果发酵容器存在氧气,会导致酒精产生停止,此时氧气所起的作用及其场所是( )
A.酒精+O2→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 B.丙酮酸+O2→CO2 细胞质基质 C.[H]+O2→ H2O 线粒体内膜 D.H2O→O2+[H] 线粒体内膜 9.如右图所示,溶液甲为清水,乙为0.1g/mL的蔗糖溶液(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F、G为两个半透膜袋,G体积大于F体积,上端分别接上口径相同的小玻璃管。最初时两个小玻璃管内液面与烧杯液面相平,当F和G中液面均不再变化时,两液面的高度情况是( )
A. F高于G B. G高于F C. F等于G D. 无法确定
10. 下图中的SC表示脊髓,St表示刺激,缺口示意剪断,×表示破坏脊髓。下图所示刺激后能产生反应的是( )
A. B. C. D.
11.某小组同学为研究酵母菌在培养初期产气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甲、乙2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左下图所示,除图中实验处理不同外,其余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内产生CO2总量的变化趋势(如右下图)为( )
12.人类精子产生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C.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
13.细胞内的某些代谢过程可以产生水。请判断下列生理过程中能产生水的是( ) ① 合成抗体 ② 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③ 人体骨骼肌进行无氧呼吸 ④ DNA转录为mRNA ⑤ 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③④⑤ 14.生命科学研究常利用同位素标记特定的化合物,追踪或显示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下列各项所选择使用的同位素及相关结论不正确的是( )
同位素 A B C 35S 15N 14C 应 用 标记噬菌体,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标记DNA分子,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 标记CO2,得知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D 18O 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15.某原核生物因一个碱基对突变而导致所编码蛋白质的一个脯氨酸(密码子有CCU、CCC、CCA、CCG)转变为组氨酸(密码子有CAU、CAC)。基因中发生改变的是( ) A.G≡C变为T=A B.A=T变为C≡G C.鸟嘌呤变为胸腺嘧啶 D.胞嘧啶变为腺嘌呤 16.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a、b、c),在此三个过程中,y代表的物质分别为( ) x进入细胞(a) x x被清除(b) x与y结合 x变成其它物质(c)
A.酶、抗体、载体 B.抗体、载体、酶 C.载体、抗体、酶 D.酶、载体、抗体 17.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种植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即可发现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 )
A.停止光照。 B.停止光照并降低CO2浓度。 C.升高CO2浓度。 D.降低CO2浓度
18.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下列图象中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依次( )
A.①② B.②③ C.④② D.③④ 19.分析右图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
A.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B.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需穿过3个磷脂双分子层
C.人体在自身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下,维持甲、乙、丙的相对稳定状态 D.NaHCO3与乙中产生的乳酸反应,使乙pH稳定在7.35-7.45 A.牛奶变酸、葡萄酒酿制等发酵是一个微生物参与的过程 B.产甲烷细菌生活在严格缺氧的环境下
C.单细胞藻类是水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原核生物 D.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串连在一起构成传染链
21.下表表示人体肌细胞受刺激后,细胞内钙含量和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表中数据可以说明( ) 时间(ms) 钙含量(mmol/mL) 肌肉力量(N) 0 30 0 7.8 0 2.0 60 2.2 5.0 90 0.5 3.5 120 0 2.1 150 0 0.5 180 0 0 20.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内钙浓度越高肌肉收缩力量越大 B.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不断增强 C.钙离子进入肌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肌肉在达到最大收缩力前钙离子释放
22.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由图可知( )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等
23.某A型血色觉正常的女人曾结过两次婚,第一个丈夫的血型为B型,且红绿色盲;第二个丈夫血型为A型,色觉正常。此妇女生了4个孩子,这4个孩子中可能是第二个丈夫孩子的是( )
A.男孩、O型血、色盲 B.女孩、A型血、色盲 C.女孩、O型血、色盲 D.女孩、B型血、色觉正常 24.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的原始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基因技术实质上是DNA的重组,可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
B.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人为引起染色体变异,它突破了自然生殖隔离的限制 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却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 D.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造和人工选择的作用,许多生物变得更符合人们的需要 25.下图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汗腺 汗腺 血管 血管
甲 乙 丙 丁
A.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散热的比值比寒冷环境中产热/散热的比值小 B.乙和丁表示在炎热环境中,此时身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比甲和丙少 C.丙也能发生在寒冷环境中
D.从甲到乙的过程是体液调节,从丙到丁的过程是神经调节 26.右图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 B.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
频率增大
C.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
相关推荐: